“十大流行语”背后的“民意呐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28:07
“十大流行语”背后充满“民意呐喊”
王文武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分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近日联合发布2009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包括甲型H1N1流感、绿坝-花季护航、中铝力拓、邓玉娇案、“5·12”地震一周年、学术不端、高考舞弊案、嫖宿幼女案、躲猫猫、许宗衡等都入选今年流行语。(7月21日《北京晨报》)
笔者注意到,此次有关机构发布的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包括8个类别3个专题,每个类别有十个流行语。起止时间为2009年1月1日-6月30日。应该说,半年时间内涌现出的80多个流行语,真实记录了我国社会与国际社会今年春夏季走过的轨迹,客观映照了时代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社会现象,多是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信息。
笔者认为,这些流行语无一不引起公众的关注,是中国公民社会成长中的民意聚焦所在。每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件足以“惊天地”的大事,但除了少数诸如“罗京”、“5·12地震一周年”等“扬善”的,多蕴含着公众对正义的呐喊、对歪斜的批判、对制度的纠偏、对阳光的期盼以及对少数不作为、乱作为执政者的抗议、控诉。
随着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价值观念、体育娱乐等的日趋多元化,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亦已多元化的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受此影响,少数执政者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不仅没有有效地预防和抵御多元化的冲击,反而成为社会不公、乱象丛生、社会致乱的隐形炸弹。当越来越多的官员把个人、圈子利益看得很重而忽视了百姓的感受时,公权力就会“脱缰”,就会异化成一小撮人以权谋私、互相打压的工具——手持着权力大棒,私欲膨胀、胡作非为、混淆视听、压制百姓。
民意希望每一件公众事件、突发事件政府都能快速、客观、公开、合理的阐释,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政府捂捂盖盖、遮遮掩掩、欺上瞒下,渐渐透支了群众的信任;舆论希望加大对政府执政行为的监督,但一些政府要么封锁消息、要么颐指气使、要么变相打压,政府渐渐丧失了本身的公信力;公众希望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的各项子制度能够更加科学、完善、贴近,但事情的变化总是非常之快,法律的空白和制度的缺陷越来越多。
因此,与其说有关机构评出的是主流媒体流行语,倒不如说是社会问题的“聚光点”。越来越多的政府剪不断理还乱的社会问题,给执政者留下了一道又一道“课题”。它们再次告诫执政者,民意才是政府执政的方向,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公仆”身份;要在既有法律和传统道德的双重约束下,不断推进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中国的法制化进程,让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现实实践中得以完美绽放。
新华网7月22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