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去寻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38:58


儿子去寻亲

儿子以前对亲缘关系很茫然,上初中填表时,竟将籍贯填成“广西柳州”。我说:“错了,你的籍贯是‘山东郯城’,‘广西柳州’只是你的出生地,你是山东人。”他说:“我不懂。”我说:“籍贯是祖先的发源地,这关系到血统和亲缘的维系问题,你必须记住。”

儿子记住了,也不知何时竟萌发了寻根的念头……。

二十年后,大学毕业参军并成长为团副参谋长的儿子,乘在徐州一所军事院校进修的机会,开始了寻亲的行动。

徐州离郯城很近,只有二、三个小时的路程。

清明节的头一天,儿子打电话来说准备利用放假时间回郯城看看,问我能给他什么提示。我说:“你爷爷在民国初年从家乡逃荒出来后再也没回去过,几代单传的他从此断了亲缘联系,我对家乡的了解也只限于你爷爷的只言片语,但我会设法找朋友帮忙。”

这个朋友是我2001年出差山东时认识的。作为山东人,快退休了还没见过家乡的模样,我不想留这个遗憾,于是乘机绕道回了趟家乡。

在家乡只待了短短二个来小时,虽在镇党办年青的秘书帮忙下也没能寻到亲人,但由于他的热情、精灵,我们成了忘年的朋友,多少弥补了我思乡的遗憾。

后来,由于他的升迁,我们失去了联系。

这次为了圆儿子寻根的愿望,我上网碾转查询,找到了已是家乡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社会事物局局长的朋友。

儿子在清明节当天赶到郯城,在这位朋友的帮助下,见到了高氏家族中的一位年届60的老人,他是当地的一位富商,在高氏家族中很有威望,通过叙缘,才知与我儿子同辈。

儿子在家乡待了一天多,同样也没能查到直系亲人,但他却比我强,通过那位老人大概弄清了“根”源。

据说,当地高氏一族的根在山西洪洞县,是清雍正年间移民过来的。因为当时郯城一场大地震后紧跟着瘟疫肆虐,致使人烟稀少、一片凄惨,于是清庭一个旨令,北方各地都组织移民来到郯城,于是有了高氏这一族。

对儿子寻根的事,那位老人大为称赞说:“你能执着的来寻亲缘,看来是你父亲教育有方,他比我强,有机会定要见见这位老叔,也希望他在有空时来家乡看看。”

“五一”假期,儿子又开始了浙江的寻亲之行。

我母亲是浙江金华龙游县七都乡的人,不到20岁,就经人说合嫁给修铁路来到这里的、大她十几岁的父亲,此后母亲这一生就跟随父亲从北到南的沿着铁路线漂泊,过着居无定所的、艰辛的生活。

母亲离开家乡后,只在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分别回去看望当时还健在的兄姐。  

儿子对奶奶家乡所知的一星半点,也是从我这里了解的,当时他对舅爷有5个儿子感到不可思义,更不知如何称呼他们。当然,我尽我所知告诉了他,这更坚定了他要去寻亲的念头。

5月1日清晨,儿子从徐州乘火车到达金华,他的同学接待了他,这是他上次进修时结识的朋友,在金华军分区工作。根据我提供的地址,他的同学开车将他送到村边,用时才40来分钟。

儿子的突然造访,使几个从未谋过面的表叔大感讶然和震惊。当然,在弄清了什么回事后就是一番热情的招待,做饭、弄菜,喝酒、聊天,叙说双方的情况,表达对已逝去的长辈的怀念之情……。

在儿子的努力下,双方中断许久的联系又恢复了。

第二天,我的两个表弟分别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们几兄弟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独立的家庭和工作,日子过得还不错;还说他们也都是奔六十的人了,希望我们能在有生之年见见面,叙叙情。当然,他们对我儿子也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懂事、很成熟,还说我儿子给他们都买了礼物,而他们却因事出突然,没有准备,让他空手回去,很不好意思。

亲缘,是中华民族很看重的关系,他维系着我们的血统和伦理体系的纯洁,即使社会再进步、再发展,也不会不论亲缘、不讲亲情,我们必须记住!我的故乡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