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简报 第一期副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44:35

编者按:从今天开始,地理课程简报每天出一期副刊,每期刊登一篇与研修主题相关的学员撰写的文章、或其它来源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等,供大家参考和讨论。今天刊登的冯龙军老师的文章转自文章栏目,他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山区地理素质教育为何举步艰难

贵州省贵阳地 理三班冯龙军老师
发布时间: 2010-07-28 14:36:32

 

  在21世纪全面推进地理素质教育是传统地理教育向现代新地理教育模式转变的一个新亮点、新突破,它打破了千百年来只重视智育发展的传统教育观念,突出了重视学生个性特长和对实际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集智育及其它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新的教育模式。因此,发展地理素质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现代地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地理素质教育在多数边远山区的推广却如履薄冰,艰难万分。归根结底,导致这种困境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受经济和地理条件的限制
   在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和地理条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经济和地理条件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地理素质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坚强的后盾,以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基础。一方面,在多数山区由于经济落后,很多学校所配备的地理教学器材并不齐全。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只能在地理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去机械地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多数山区的交通和通讯还不完善,这就造成学生不能即时地获取外界的地理事件和地理信息。这就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积累就有所欠缺。而这两个方面都与地理素质教育的发展背道而驰。因此,山区地理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外界的地理信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地理器材,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在山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摆脱经济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发展地理素质教育就如鱼得水。
   2.地理教师及群众的观念尚需进一步转变
在《地理课程标准》一书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造建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载体的地理课程,积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使命。
   地理素质教育重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个性特长,但多年来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地理教师和群众的心里。山区的一些年老的地理教师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形式下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思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是十分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满堂灌”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并未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山区群众都认为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数学、英语等一些统考科目是最重要的,忽视了学生接受地理学科的教育,从而导致多数学生只是一些地理知识理论上的“机器人”,纸上谈兵的空想家,缺乏处理一些地理实际问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应变能力。
   3.多数学校都陷入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误区
   衡量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不能以一个单一的指标,它是一个诸多因素构成的共同体。如:德育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等。只有将这些因素的综合质量提高了,才是真正的提高了教育质量。然而山区多数教师却把统考科目质量的提高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也有一定的原因。首先,多数学校的教绩考核与奖惩都是针对语、数、外、物、化等统考科目。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站得住脚,保得住“饭碗”,就必须将教育的重点工作放到统考科目上来。其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统考科目的教育质量则成了学校生存的必然条件。只有“这种质量”提高了,才能鼓足群众对学校的信心,将孩子送到学校就读,这样就避免了学校因生员不足而倒闭的危险。相比之下地理学科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地理素质教育的发展就显得步履蹒跚,举步艰难。
   4.办学条件太差
    学生要受到好的教育,就必须有一支业务熟、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然而多数学校地理教师素质差距甚大,地理教学方法参差不齐。另外,提高学生的素质,一定要有庞大的经费支出作为依托。如:地理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维护、维修,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多数都要依赖学校的经费支出。本身处于边远山区的学校开展一般的活动都比较困难,此时要满足学生对地理的求知欲则显得捉襟见肘了。
   总之,地理素质教育在山区学校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克服这些因素,就必须调整工作思路,端正工作思想,以振兴民族教育事业为己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各种各样困难,因时因地制宜。同时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发展具有地方实际特色的地理素质教育,才能使我们从现在的传统应试教育困境中摆脱出来,迈向现代地理素质新教育的最终目标。

学员评论:

   祝来发 最后发表时间为:2010-07-28 15:26:31    详读了冯老师的这篇文章,我深有同感。在山区地理素质教育确实举步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冯老师已在文章中详述。但是,山区的学校也有讲授地理的优势,如讲到地形、地势、岩石、旅游等方面的内容,可联系乡土地理进行教学,并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这样,学生对学习地理就有兴趣。

   李东明 最后发表时间为:2010-07-28 14:54:24    我个人觉得山区地理素质教育除了上述所述那样的不足之外还有很多优势,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发挥我们的长处。
   地理、地理,就是应该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尤其是现在提倡的新课改,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回归自然。
   地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都在感受。尤其是学习自然地理,就应该回到大自然中去。生活在山区,走出去就是山,学生对地理(河流、土壤、地貌、生物、岩石、山脉)本来的面目有了一个先天的认识。然而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吗,要出去看一次山川、河流,那得叫旅游。同时还得考虑安全、经济因素和时间。

  课程团队金梓乔的评论:
   基础薄弱校与农村、山区学校推进新课程————教师能做些什么
   经过了一天的网上浏览,我发现很多来自于省基础教育较薄弱地区学校或一些农村学校教师反映,新课程对于他们这样的学校来说,推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当然,有些属于社会或行政层面的问题,一时难以改变。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更新观念,备好每一节课。在教师备课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备学生”。有的老师反映,自己学校学生的基础差,那么,学生到底差在哪?有的老师反映,自己学校是农村学校,那么,当农村学校的学生面对新课程的时候,他们有没有自己的优势呢?
&   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我觉得备课时候最重要的一点是抓住他们的认知基础和他们的兴趣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通过设计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他们的认知基础上进行层层深入,补充必要的铺垫性知识,最终达到课程目标。我所教过的一个艺术生班(高一),要讲洋流一课。那一批学生,初中没有学过物理和化学课,文化基础又比较薄弱。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洋流的概念,我上课前带进了一盆水,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在不动手的情况下,让盆中的水动起来。有的学生用嘴吹,有的学生往里面扔了橡皮。接着,学生的兴奋状态,我让他们类比刚才的方法,去思考自然界中的海水如果能够产生大规模的运动,可能会有哪些原因。有的学生自然就想到了风。在此基础上归纳洋流的概念,以及气压带风带对洋流分布的影响,就顺理成章了。当然,一盆水和洋流差别非常大,用来做类比也许不太合适,但我想,在学生目前的认知基础上,通过“搭桥”建立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
   对于学习习惯于教师讲,上课记,考前背的学生,重点在于平时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是那所艺术学校的高二年级,讲授必修3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在研究每个新的区域问题前,我首先要找一个他们身边的事例,让他们依据自己对这个区域的了解,谈这一区域发展中的问题和看法,必要时提出解决措施。当然,学生发言中,有靠谱的,有不靠谱的。接着,我来带他们分析他们的看法为什么靠谱,为什么不靠谱,最后共同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即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的基本思路),再以这些规律作为指导,结合我提供的教材案例中的区域背景,学习教材中的案例。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那种上课记笔记,老师提问就翻书的状态有所改善。不要因为学生习惯于旧的学习方式就不去努力,经过训练,学生会逐渐学会新的学习方式,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导。
   还有就是教学目标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为他们设定的教学目标也应当有所不同。例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条标准中,有一项是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的现象。在讲授这一知识的时候,我带领学生做了模拟实验。对于北京市重点校的学生,课后我要求他们给出实验报告,并探讨模拟实验的优势与不足。对于艺术学校基础薄弱班的学生,我的目的则是学生通过亲自模拟实验,体验地理学习中的“理”,感受自然地理的思维方法,最终落实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的规律。对于一些基础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的学生,我们的要求不必太高,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即可。
   很多老师还提到一些农村学校硬件条件不足或学校经费不足,是新课程推进的限制性因素。我教过的那所艺术学校,地处京郊,只有黑板和粉笔,没有任何多媒体设备,硬件条件很差。
   我们有个法宝在手中:就是板书板图和板画的“三板”基本功。只要有黑板和粉笔,我们就可以利用三板开展我们的地理教学。
   当然,我们还可以制作一些简易的教学用具。例如,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地球运动部分空间感的建立是个难点。那所学校没有地球仪,我就买了乒乓球和铁丝,自己制作小地球仪。之后,运用硬纸片与乒乓球,制作了一些对理解地球运动部分起到关键作用的一些核心图像(书中是平面图,自制教具是立体的)。目前,可以用这些教具演示地球的自转、地方时、黄赤交角、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弥补了硬件设施的一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