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哈佛大学教授谈中美教育对比-那小兵-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14:28
 http://lunannanlu.blog.sohu.com/157779618.html

笔者不久前采访了哈佛大学医学院主治医生兼讲师甘立维先生,这位年仅三十一岁的英俊才子为中国印度混血儿,曾夺得美国智商
最高测试分数,也曾获多届奥克拉荷马州少年数学竞赛冠军,大学毕业于哈佛医学院,后来分别获得英国剑桥大学遗传学博士和哈佛大学医学博士。笔者有幸特邀甘先生为中华少年北美论坛做了谈话:

那小兵:很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接受中华少年北美论坛采访。甘先生,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背景吗?

甘立维:不必客气,我这儿难得与中国朋友相会。我母亲是中国广东人,父亲是印度孟买人,母亲退休前是图书管理员,父亲是工程师,住在美国中部奥克拉荷马州,后迁到堪萨斯州,是较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家里有姐姐和我两个孩子,如今都从事医学工作。

那小兵:做为少数族裔你是如何进入美国主流的?

甘立维:我父母是异族通婚,对于族裔区别怀着十分开放心态,但在印度本土这是不可能的,甚至在中国一些地方也不可能。父母一向鼓励我成为美国主流一员,让我多参与各类美国孩子的集体活动,培养我的集体活动能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就把我分到天才儿童教育班,与当地最优秀的孩子一同学习,相互促进,所以我一向都没有怀疑自己是美国人。当你抱着这种心态时就很容易融入社会,就能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在学习方面也是同样道理。

那小兵:您提到了天才教育,真的对您成长很重要吗?

甘立维:我个人认为很重要,但对另一些人可能不太重要。如何重点培养天才儿童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课题,也是社会资源优化的科学之一。孩子的成长优势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同学们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师生间的优势互动;三是父母孩子的养育互动;四是社会教育环境的主客互动。在美国有一套科学的系统成就这四种互动最佳结果,但真正学会利用这些资源在于家庭的作用,而我家的中国儒家文化与印度严谨的宗教文化氛围帮助我从小刻苦学习,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美国的启发式思维教育弥补了中国和印度教育思想的缺陷,让我从小学会了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思考方法,这对于后来学习有极大帮助。

那小兵

:目前中国人对于中美教育差别有许多评论,大多怀有某种自卑感,让我念一段评论给您听:“美国的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以下特点:性格倾向积极,遇事镇定沉着,能与人和谐相处,开朗、胆大,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敢想、敢做,具有创新精神;自立能力强,社会活动能力强,有作为社会成员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他们18岁开始不依靠家庭,多数打工补贴自身的消费需用;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他们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学会一些推销、与顾客沟通的能力等经营之道,实践使他们深知钱来之不易,从而养成了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习惯。一句话,美国孩子的特点就是非智因素成熟,能力强,能较为顺利地适应社会。

而中国的儿童、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亚于美国孩子,但是往往在性格上表现出消极倾向:做事被动、胆怯,依赖性强,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不太会

当家理财,独立生活能力差。一句话,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中国孩子的这些个性和特点,恐怕是与中国倾向于学历教育有很大关联,父母希望孩子躲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寒窗苦读,不让孩子在风云变幻的社会里摸爬滚打 您听了觉得对吗?

甘立维:哈哈,比较得挺生动吗。不过这种比较很容易造成偏见;中国印度的孩子们都较听话,但按照美国标准却不算成功人才,我反问一句,美国孩子们又有多少人能成为人才呢?现实中例子很多,中国人和印度人到美国求学的或在美国长大的成才比例是全球之冠,不信你在哈佛和麻省理工走上一圈就会发现教授和学生中一小半都是他们。美国教育中的自由元素是两面性的,可以让懒人入学却不让他毕业,可以让他胡乱发表意见却不让他升级,学历在学界仍扮演了很重要的标杆作用。我从小苦读多读,父母不让我打工,却让我做义工,我姐姐医学院毕业后就到西藏当了一年义工,我认为培养孩子正确生活态度比教会他们生活技巧更重要,美国人总体而言到如今还是个很不会理财和处理婚姻关系的民族,可见中国人把美国孩子的自立能力高估了。

那小兵:请再听我念一段中国人对美国教育的评价: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这个目的的期望值不高。社会人不是一种飘渺的理想,而是一个平实、易操作而又宽泛的要求。所以美国父母能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把子女个性中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就算达到目的,也并不追求一些功利性的目标如高学历、好职业,但事实上,这样的教育却产生许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应,天才产生在不经意中。另外,在这个目的的指引下,确实能培养子女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的能力。看看各个阶段的美国孩子:他们从小就独立睡;当会行走时,就自己玩耍,很少父母抱着玩;再大些时,就有自己的空间,房间内的摆设、布置和清理全由小孩负责;他们从小就做些力所能及的有偿服务,如做清洁、帮人看小孩、送报纸等,到了高中或大学后就勒工俭学,换取生活费。

相比之下,

国的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首先,这个目的的期望值高,而且功利性强,因为有出息好职业顺境不是一个一般的目的,较难实现。出于这个目的,中国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专心、安静地坐下来读书、学艺,却忽视孩子的天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结果为了培养所谓的人才反而扼杀了天才,产生许多有心栽花花不发的效应。而且由于很少考虑孩子的性格、社会适应能力、公民意识等问题,即使学业成绩好,将来也未必能顺利地立足社会,有时候,还会使父母的期望完全落空 您对此有何评价?

甘立维:看来中国人很看好美国学生打工教育。我个人持相反看法,我如今很感谢父母当年不让我花时间精力去送比萨饼,而让我多用时间参与课外科学活动组织,特别是数学深造班。数学思维让我小学时在西屋科学竞赛中发挥很好,从此我越战越勇,不断叁加各类数学和智力大赛,不断刷新级别记录。孩子成长中要有集中精力专注学业的机会,要有充分自豪感,但也要有不断升高的竞争台阶,否则会很快滋长自满情绪。美国是一部竞争机器,你赢了就能更上一层楼,你输了也不会有人笑话你,有很多别的工作机会等着你。如今美国大学生很多都欠了贷款,不得不打工,把学业拖得很长,书没念好,人生起跑点就低了。哈佛中当然没这类人。我父母从前总是用“当个好医生”为目标鼓励我,我每天都把工课做得很好,就想象自己在为病人动手术那样精心,也正因如此美国社会把我当成了医生接纳,而不是把我当成送批萨饼的人接纳,可见从小有志向是成功的开始。至于创新精神是可以培养的,绝非能靠送批萨成就得了的。美国有不少非常好的少年创新力促进团体,就像您的华人少年北美论坛一样。

那小兵:中国人对于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模式看成水火不相融,甚至是对立的,请听我念这段:

美国人重个性,价值取向是以个人为本的个体主义,注重个人利益,崇尚个人发展,实现自我,这是美国文化核心。美国一个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民主的社会,每个公民习惯地琢磨一个很小的目标,那就是他自己。在家庭中,个人是本位,个体具有最高价值,不依赖他人存在,独立于家庭关系中。所以在美国家庭中,父母倾向于把自身与孩子看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自我包括父母自我和子女自我。首先,子女自我价值的实现显然要尊重子女的意愿、兴趣和爱好,因人而异,美国父母比较重个人生活享受,平时决不会为了孩子而放弃去听音乐会、看电影、跳舞或约会。

中国人讲共性,有整体至上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中

国家庭中,父母丧失自我,也不尊重子女的自我,我国父母丧失自我的表现就是存在严重的亲子一体感,父母把孩子视为自身价值的延续,将孩子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和人生的希望,具有和孩子不可分割的一体化感觉。这样父母会以自己的意志替代孩子的兴趣,站在成人的角度设计孩子的未来,所以中国父母的期望相对于孩子的能力是过高的”。对此您有何感受?

甘立维:的确我从小感到父母对我的成长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他们自己无法实现的生活目标,需要在我身上实现。然而,我如今感到正是这种压力时刻鼓励我上进,甚至推动我和其他孩子的竞争,比如我姐姐和我从小在学习生活上竞争,结果她成了杜克大学医学院优秀医生,我的表哥从中国来留学,结果也成为哈佛大学教授,表弟也是哈佛大学研究生,可见成功压力的提升作用。美国人注重设定学习目标这点很值得学习,但中国人这方面可能更精专,太过头了会造成能力单薄。美国人注重个人权力,所以只得通过民主协商调节人际关系,而东方人讲求互利互让,圆融和谐,各有长短。我认为比较中美教育应当秉持“取长补短”精神,这样才能实现两种文化优势互动互利,而不是一味追求美式教育,否则只会造成空想主义的空中楼阁。

那小兵

:谢谢您,我代表中华少年北美论坛再次感谢您来哈佛课堂给予我们支持。
与哈佛大学教授谈中美教育对比-那小兵-搜狐博客 犹太人和中国人的教育差异(完整版)-那小兵-搜狐博客 愤青美国游的感受-那小兵-搜狐博客 为什么美国不会有方舟子?-那小兵-搜狐博客 香港人如何在美国退休?-那小兵-搜狐博客 请刘亚洲吃洋洲炒饭-那小兵-搜狐博客 美韩日面对朝鲜的“四个不敢”-那小兵-搜狐博客 中国幸福指数世界排行第几?-那小兵-搜狐博客 中国幸福指数世界排行第几?-那小兵-搜狐博客 中美教育对比 中美教育对比 中美教育对比 美国妹身价PK上海妹身价-那小兵-搜狐博客 中国地产升值让美国吃了定心丸-那小兵-搜狐博客 我所缺的七种美德b-那小兵-搜狐博客 黄全愈谈教育 -- 腾讯博客 - 中美教育的实质差异在哪里——兼与杨振宁教授商榷 - Qz... 哈佛大学通报知名教授存在8项学术不端事件-搜狐教育 [转] 哈佛大学凌晨4点半的景象 -教育技术论坛-搜狐博客 哈佛大学自习室墙上20条训言, 与在读的朋友共勉[转]-运动科学驿站-搜狐博客 赵海均:与厉以宁教授谈人民币小步快行升值-赵海均的搜狐博客-搜狐博客 令国人震撼!中美顶尖高中生对比是如此结果--ZT- 彼岸的家园-搜狐博客 重点的选定──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一 细节的重要──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二 老师的提问──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