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北高加索:俄罗斯隐隐的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00:17
 

2010-03-30 | 转载 北高加索:俄罗斯隐隐的痛

    
北高加索:俄罗斯隐隐的痛

  1月13日,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南部联邦区中心代表向记者证实,1月12日晚,俄南部的达吉斯坦共和国杰尔滨特区一段天然气管道爆炸,导致该共和国5个区104个居民点燃气供应中断,影响到21.6万人的正常生活,其中包括5万名儿童。该人士称,当局目前正在分配备用煤气罐,计划送往人口较稠密的居民区。此段管道所属的公司随后发表声明称,不明身份的不法分子制造了这起攻击事件,爆炸还导致输气管起火。俄强力部门认为此次爆炸是炸弹所致,并怀疑这次袭击与近期一系列袭击事件一样,是当地伊斯兰极端组织所为。

  刚刚进入2010年,俄强力部门就加强了在本国南部北高加索地区清剿恐怖分子的行动力度,一些恐怖组织头目相继在俄警方的特别行动被击毙。1月5日,俄强力部门还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境内缴获大量炸药,并成功制止了一起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的大型恐怖事件。

  但与此同时,北高加索地区依旧接连传来一些并不让人高兴的消息。2010年1月6日,一名自杀式恐怖分子驾驶“涅瓦”牌吉普车冲进达吉斯坦共和国首府马哈奇卡拉市巡警基地,准备冲击正在出早操的巡警队伍。恐怖分子在遇到特警的警车阻挡时,还向警察开枪并在半路中引爆了所乘的“涅瓦”车。爆炸掀起的巨浪扩散直径达200米,造成5名警察牺牲,包括18名警员在内的24人不同程度受伤。1月7日晚,一伙不明身份的人在马哈奇卡拉市向一名护法机关工作人员开枪射击,导致这名警员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治身亡。

  在这一系列恶性案件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于1月8日特地会见俄联邦安全总局局长博尔特尼科夫,听取反恐形势和反恐行动的专题汇报。梅德韦杰夫当时强调,“俄罗斯针对恐怖分子的政策保持不变,我们需要强硬且有系统地消灭恐怖分子,也就是说要‘定期剿匪’。”梅德韦杰夫指出:“很遗憾,土匪们依然在活动,我们不能对此视而不见,更不能说一些与事实根本不相符的乐观数字。强力部门需要有步骤地开展行动,对恐怖分子采取‘全线出击’——哪里出现了土匪的踪迹,我们就要顺藤摸瓜,并且最终消灭他们”。梅德韦杰夫说,“我希望联邦安全总局会同内务部和包括调查机关在内的其它机构的同仁们一起做好这件事”。当时,博尔特尼科夫还信誓旦旦地对梅德韦杰夫许诺称,“打击北高加索恐怖分子的体系已经建立。我认为,这个体系将有效运转”。但博尔特尼科夫承诺的话音未落,达吉斯坦就在12日晚上又传来了爆炸声。

  1月13日,俄联邦内务部副部长兼内务部队总司令罗戈日金在莫斯科的记者招待会上承认,“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目前局势仍很复杂,但已在控制之下。”他说,2009年,俄罗斯内务部队在北高加索地区共摧毁了120个非法武装基地、打死230名非法武装人员。为提高反恐能力,超过一半以上的俄内务部队目前已配备现代化技术装备,并且将逐渐以轻型装备替代重型装备。他还说,俄内务部队2009年共参加了130多次由俄联邦安全局和内务部组织的联合演习,俄强力部门的联合反恐能力大幅提升。

  但此间分析人士指出,要想在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实现真正的稳定,除了一系列“剿匪行动”之外,俄政府还必须为该地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创造正常的环境,包括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建立新工厂、启动新的投资项目等等。

  各种力量交汇、各种利益交错、各种冲突交织——动荡不安的高加索地区是俄罗斯心中永远的痛……

  高加索:“碰撞之地”

  在人们的印象之中,高加索就是一座大山脉的代名词,是一条绵亘崎岖的大山系。而在地缘政治中,高加索则是一块东西走向的广阔地峡。高加索地区指前苏联的黑海和里海之间的地区,其总面积约44万多平方公里。高加索南部有两条东西走向山脉,即北边的大高加索山脉和南边的小高加索山脉。大高加索山脉以北称“北高加索”,现在一般指俄属高加索地区,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大高加索山脉以南直至小高加索山脉南麓地区称“外高加索”或“南高加索”,指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

  高加索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连接处,属于麦金德所称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该地区人口总数不足3000万,有50多个独立的民族,若按语言社区来分,小的民族只有几百人,大的上百万人。由于地势复杂,许多民族相近咫尺但语言却完全不通,据说古罗马人在此地经商要雇佣80多名翻译,所以历史上高加索曾有“语言之山”之称。同时,这一地区又有伊斯兰教、东正教、亚美尼亚格列高利教和犹太教等多种宗教势力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由于高加索在人文地理上的这种特殊情况,该地区一直是其周边国家和民族争夺的土地,且常是一些大国势力范围控制的交叉及末端地带,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历史上,亚述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曾染指高加索,并且把它纳入帝国版图,但又都遭到了猛烈的抵抗,反抗和镇压成了高加索政治的鲜明特色,高加索一直以其居民的叛逆性和该地区的不可征服而举世闻名。在历代俄罗斯文学精英的眼里,高加索是“不屈从暴力和强权的自由之地”,而在战略家的眼里,高加索是“各种力量云集,各种利益交错,各种冲突交织”的“碰撞之地”

  高加索:“火药桶”

  17、18世纪,高加索地区战火不断,内有民族争斗,外有波斯、奥斯曼帝国、沙俄帝国的争夺。经过两个多世纪的血雨腥风,沙俄帝国终于在19世纪下半叶控制了高加索的命运,但高加索地区的反抗运动时有发生。即便在苏联时期,高加索局势也不是很稳定。苏联解体前后,高加索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加剧,冲突不断,充满了火药味。

  在北高加索,起初是北奥塞梯与印古什因领土纠纷而爆发武装冲突。紧接着,1991年11月,杜达耶夫宣布车臣为“独立主权国家”。为维护国家统一,俄罗斯于1994年发动了第一次车臣战争。1999年8月,车臣非法武装入侵达吉斯坦,俄罗斯再次举起反恐大旗。同年10月,俄发动第二次车臣战争,端掉了车臣恐怖分子的“老巢”。为了报复,近年来车臣残匪在俄罗斯各地实施了一系列血腥的恐怖活动。

  在南高加索,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也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简称纳—卡地区)的归属问题大打出手。纳—卡地区位于阿塞拜疆境内,80%以上的居民是亚美尼亚族人,但行政上归阿塞拜疆管辖。从纳—卡州建立之日起,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就抱怨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人歧视他们,因而阿境内的亚美尼亚人一直谋求并入亚美尼亚。1989年,纳—卡地区宣布独立,这导致阿亚两族矛盾骤然加剧,兵戎相见,造成大批人员伤亡。

  位于黑海之滨的阿布哈兹曾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它却想趁苏联解体的机会独立建国,一直与格鲁吉亚政府闹个不停。北奥塞梯南部的南奥塞梯曾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1992年1月,该州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并与北奥塞梯合并,从而引发了格奥武装冲突。结果,2008年8月8日的“高加索五日战争”结束后,小萨的莽撞把这两个形式上还算统一的地方给彻底地弄丢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高加索地区的这三个“热点问题”中,我们都能找到俄罗斯的身影。许多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外高加索地区的不稳定是前苏联遗留下来的“历史包袱”所致,但外高加索地区的冲突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这与俄罗斯的“暧昧态度”有直接关系,而俄罗斯正是利用这些问题做为自己控制这一地区的有效杠杆之一。岂不知,这对俄罗斯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外高加索地区不能实现最终的和解与稳定,那么与之相连的北高加索地区也不可能真正的安稳下来。

  高加索:“博弈的舞台”

  外高加索地区战略意义之厚重,战略能源之丰富,不能不让人为之心动。俄罗斯视外高加索为“后院”,一直坚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的策略。但俄罗斯人自己也清楚,虽然他不愿意轻易地退出外高加索地区,虽然他在该地区还有许多独特的制衡手段,但高加索地区已不再是俄罗斯“一人的天下”了。

  苏联解体后,特别是“9·11事件”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已大踏步地进入了外高加索地区,美国视外高加索为里海能源的理想“外运走廊”,想通过控制外高加索而掌握里海能源的走向。北约和欧盟也对该地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以便为各自的下一轮“东扩”物色“候选人”。土耳其则仗着自己背后有人,欲通过加强与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的关系,而实现自己的“地区大国梦”。伊朗也认为该地区是自己的北部屏障和与俄罗斯联系的中间地带,不愿美国人在这里指手画脚。

  高加索地区位于里海和黑海之间,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了。而高加索地区就是插入里海的“吸管”,美国正是通过高加索地区实现着“既可绕过俄罗斯,又不经过伊朗”的巴杰石油管线工程。为了保证这条管线的安全,美国必须加强在外高加索地区的存在。按着美国人的算盘,控制了外高加索地区就可以把中亚和中东地区连起来,北可遏制俄罗斯,南可挟制伊朗,就可以更有效使“不稳定弧”稳定下来。

  苏联解体后,为了把格鲁吉亚培养成压制、遏制俄罗斯的“桥头堡”,美国人在格鲁吉亚狠下了一番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的一场“天鹅绒革命”过后,一个“美国制造”的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应运而生。近年来,格鲁吉亚不顾俄罗斯的打压和威胁,“明目张胆”地提出了自己“加盟入约”的战略目标,并痴心不改地在这条漫长的“西征”路上艰苦跋涉。而阿塞拜疆则一直小心翼翼地平衡着自己的对外政策,处处谨言慎行,希望在不刺激俄罗斯的同时“融入欧洲”。而亚美尼亚虽已是俄罗斯在外高的坚定盟友,但也时不时地向欧盟和北约“暗送秋波”,不放弃欧美这一重要的外交发展方向。

  分析人士指出,在外高地区上演的新“大博奕”中,俄罗斯正在后退,美国正在进入。今后,俄美在外高地区的势力范围已不再“泾渭分明”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现在和未来的外高加索局势变化是由多种力量多个层次组合而成的、且不断变化的“合力”来决定,是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高加索:俄罗斯的“软胁”

  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唇齿相依”。在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美国军事力量进入中亚的情况下,一旦外高加索成为北约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将处于北约的半包围之中。为介入北高加索事务,西方国家在反恐问题上一直坚持双重标准:口头上支持俄在车臣的反恐行动,暗地里却为车臣恐怖分子提供方便甚至政治庇护。俄《共青团真理报》曾撰文称,西方人的想法就是想让俄罗斯离开北高加索。

  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南部屏障”,确保南大门不直接面对北约“黑洞洞的炮口”,俄罗斯在不断调整与外高加索三国关系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高加索地区的军事存在。目前,北高加索军区已成为俄军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军区。针对美国和北约在俄格边境的军事活动,俄军加强了防范措施。在俄方的坚决反对下,目前北约已表示暂不向格鲁吉亚派遣预警机,也没有制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加入北约的具体时间表。

  其实,恐怖分子正试图把俄罗斯拖入一场新的“高加索战争”。恐怖分子策划一系列行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北高加索重新拖入大规模武力冲突的泥潭,而且还想扩大冲突的地域范围,使之国际化。

  (作者授权发布)

上一篇:转载 专家称恐怖主义正在北高加索地区兴起 下一篇:转载 俄罗斯认定的恐怖组织 分享 |  评论 (0) |  阅读 (5844)  |  固定链接 |  发表于 09:55 提示:“固定链接”为您显示此篇文章的固定不变链接,如果您有还有疑问请点击帮助
链接地址:http://ry10262004.blog.sohu.com/147241869.html 复制此地址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