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的真正意义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6:00:35

    杭州市市级机关的公车改革尽管没多大新意,却再度成为近日热门话题。虽然 “车贴”引起广泛争论,但不少时评者还是基于算经济账给予该做法充分的理解和宽容,例如“一丝亮光”、“次优选择”等等。诚然,理解与宽容大抵也是出于无奈:任何改革都难免涉及利益调整,而政府主导下的公车改革恰恰又等于是自己“舍”自 己的“利”、自己“革”自己的“命”,其难度可想而知。笔者一个强烈的想法是:仅仅从经济意义上对杭州市公车改革予以肯定显然不够,是不是还会形成某种误导。

    广大公众对公车改革的夙愿究竟是什么?每年购车、养车费用巨大,压缩、消减这笔惊人的财政支出,算清“经济账”固然是一个重要基础,但公车改革更核心的意义抑或说“灵魂”则是过去常说的“政治账”:通过遏制特权、体现公平、改善政府形象,提升公众满意度,营造社会和谐。

    所谓“公务车”,顾名思义是用于公务活动的代步工具,其核心功能是省时、便捷、高效等等;若说还有什么附加功能,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标识----乘坐者皆为公务而来。真要如此“定位”,公务车该不该有、应该配多少辆本来不是个问题。正象一家企业,是自己养个车队以满足业务活动、商业交往的需要,还是从外面租车更划算,本来是一笔很容易算清的帐。最大的问题,是公务车的名义功能与实际功能存在着很大的错位,起码有以下三个方面突出矛盾:其一,公务车的品牌、排量、配置等等按说无关紧要,因为稍有常识者都知道,1.6L与 2.0L以上开在城市街道上并无明显差别,所谓“起步快”亦无实际意义,而公务车多数情况下均是在市内奔忙。其二,公务车只不过是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与过去的“绿呢大轿”有着本质不同,除了“代步”,它不应被赋予别的精神文化内涵和政治功能,无理由与乘坐者形成类似于“人身依附”的关系。其三,公务车取消的同时,本不应派生出所谓“车贴”的概念。“车贴”也是一种补贴,例如住房补贴,而住房纯属家庭消费和私人事务,鉴于个人购买力不足,于是才以“贴”的方式予以合理弥补。补贴一旦形成,所“贴”之钱便与个人原有消费资金混在了一个“锅”里。诚然,发补贴比配专车更划算,但仅仅是一种经济账的算法;若算一算政治账,或许完全相反。

    若干年来,公车改革之所以难以走出困局、迷局,根源就在于未回归公务车的本义,未正视公车改革的政治意义----逐步消减以至完全拿掉与党的宗旨和现代社会政府本义相悖的官员特权。于是,单在如何方便公务上打转转,以经济账弱化了政治账。至于公车改革应该往哪儿走,说起来也简单,那就是以公众认可度、满意度作为最主要的决策依据。(刘以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