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车贴”滋生“养懒”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3:54:03
 谨防“车贴”滋生“养懒”现象
                   陆志坚
     
     浙江省杭州市自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大部分公车都向社会公开拍卖,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在全国尚属首例。但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6月24日 新华网)

     实行公车改革,并非一个新鲜话题。早几年前,北京、湖南等地便在县市区尝试实施了一段时间的 “车改”,但后都因多种原因不了了之。而且,这种改革也大都局限于县区等基层。像杭州这样大规模一直改到厅局级干部的“车改”比较少见,因而也倍受公众的关注。    

   在此值得一说的是,在杭州“车改”中一个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推行了“车贴”制,即根据级别分9档,最低每月300元,局级干部2600元。“车贴”直接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可用于向服务中心叫车后刷卡付费,还可用于公交车、打的、加油等交通支出,但不能取现。

    且不说实施“车贴”分级制是否公平,应予考量。“车贴”会不会滋生机关“养懒”现象,不可忽视。因“车贴”直接打入了个人消费卡,其所有权、支配权全都掌握在公务员个人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车贴”已变成了公务员的一种个人待遇和私有财产,它能否真正用于公务,用多少,已不再完全取决于公务的需要,很大程度依赖于公务员的道德水准和品质。

    趋利是人的一种本性,既使公务员也是如此。那么,当“车贴”进入私人口袋后,该下乡调研的工作是否因舍不得拿出“车贴”而变成了电话了解或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该进村入户化解的矛盾,是否或推诿踢皮球或置之不理;该实地察看再决策的是否变成了“闭门造车”随意拍板?在个人利益与公共服务的博奕上,没有健全的制度约束,企盼公务员将落进袋里的钱拿出来或全部拿出来,都是不现实的事。

   公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杜绝公车私用,从而推动工作的有效开展。倘若“车改”后,不但懈怠了公务,加剧了机关的衙门作风和懒惰习气,而且使个人利益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就违背了“车改”的初衷。当然,杭州的“车改”还仅仅处于摸索实践阶段,但愿其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车贴”发放、使用和监督制度,譬如按实际需要发放“车贴”等,确保“车贴”真正用于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