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不是单纯发发车贴那么简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03:06
 公车改革不是单纯发发车贴那么简单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拟从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公务用车历来是公务消费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久拖不决的难点问题,这项改革本来是一项社会大众非常关注的改革的热点领域,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在全国尚属首例,应该会受到社会的好评,但是,杭州市的这一改革措施甫一出台,却是掌声低落,不但少有叫好声,还不断招来社会的质疑。原因何在呢?让我们先看看杭州市是如何处理这项社会关切的改革热点议题的吧。

 

杭州市规定,本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不需要的公车则向社会公开拍卖,取消公车后,采取发放车贴的方式对差施费用实行定额补贴,每月直接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可用于向服务中心叫车后刷卡付费,还可用于公交车、打的、加油等交通支出,但是不能取现。“车贴”根据级别分为9档,最低每月300元,局级干部2600元。并建立公共交通专项经费制度,用于接待上级领导及宾客等。

 

从这项改革措施中不难看出,杭州市似乎把纷繁复杂的公务用车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了,因此,出台的改革措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龙不象龙,蛇不象蛇,改革公务用车的目的很难一目了然,对可能会导致的结果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这种一刀切的改革方式也过于简单化,方案确实过于草率,很难称得上是经过慎重研究的、比较成熟的改革方案。

 

公车用车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是因为公务用车秩序非常混乱,长久以来得不到有效改观,费用居高不下,难以体现出公共资金的效率原则,造成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杭州市采取车贴的办法本来想法应该还算不错,但是,不分青红皂白、简单地把车贴与行政职级一挂钩,就显得非常的不伦不类,起码给人两点非常直观的感受。

 

第一,公务与职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也就是说,公务的多少与级别不是绝对成正比的。以前的公务用车之所以问题很大,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按照级别来配备车辆,而不是根据公务多少来调配,所以造成公车事实上“领导私有化”,成了领导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果改革后的车贴继续走老路,充其量就是一种老瓶装旧酒的思维模式,毫无新意。从这点上讲,此项措施似乎让人们又看到了论资排辈的影子,难怪有人要对车贴是否沦为又一种权利福利的质疑。

 

第二,不同的部门和地区,甚至是相同地区同一职级的公务人员的公务行程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果将公务行程的差旅费用以车贴的方式简单地固定下来,很难让人将它与吃大锅饭分隔开来,平均主义的意味非常浓重,这也就意味着新的苦乐不均,一部分公务人员要笑,另一部分人则要放声痛苦了。

 

公务用车改革的目的不能以牺牲公务行程和效率为代价。也就是说,公务车不用了,公务仍然要办,而且也要办出效率。既然车贴以固定的级别来发放,不够用的公务人员肯定会考虑压缩公务行程的安排,不然在市场经济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谁能,又有谁愿意长期干倒贴本的买卖,可能也负担不起。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改革措施的设计上就存在缺陷,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务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

 

杭州市此项改革还有另一个措施需要明确,这项措施就是“建立公共交通专项经费制度,用于接待上级领导及宾客等”的规划可行性到底有多高。我们知道,公车管理的难点在权力,如果一方面对领导干部发放高额的车贴,所谓的“专项经费”又不能很好地管理起来,无疑又会给个别心术不正的领导开辟了另一个财源。车贴可以名正言顺的享受,公务差旅费用又可以千方百计从专项经费中去列支,如此一来,不但压缩开支的改革思路很难得以实现,更凸显出改革有明显针对没有支配权利的普通公务人员的嫌疑。

 

改革的问题越到后来越是困难重重,难度也会越来越大,涉及的深层次矛盾也会越来越多,涉及的利益也是更加错综复杂的,往往更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谨慎再谨慎,不宜把问题考虑得过于简单,更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如果简简单单地把公务车辆一丢,又简简单单把车贴一发了事,又没有统筹兼顾到可能产生的其他问题,可能人们会不再关注公务车辆了,但是又会高度关注起诸如“专项经费”、公务效率等其他问题,那么,这样的改革完全可以不急于进行,等到方案成熟后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取得事半功倍的改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