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行走生涯之八十五:调身调息调心,抄经练功食无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10:20
2009-08-01 18:44:42
归档在 我的行走生涯 | 浏览 12549 次 | 评论 18 条
这次上山,和研修班的同道,彼此的称呼,不分男女,都是师兄,或彼此一般以仙友相称。呵呵!平添了诸多男女师兄,云雾缭绕的白云观,百里竹海也多了不少身着不同颜色道袍的仙友。
缙云山因轩辕黄帝在此炼丹修炼而得名,白云观就坐落在相传轩辕黄帝炼丹山洞的不远处。 山下是尘俗,山上是仙境,平素云雾缭绕,虽是盛夏酷暑,山上比山下略显清凉,晚间,山上万家灯火,山上凉风习习,若是下雨,则是李商隐笔下的巴山夜雨境界,云雾深深,屋檐下的雨水顷刻间就挂上了一道雨帘,雨点打在屋顶上,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情境,是伸懒腰睡懒觉的好去处,只是不可以。
白云观一墙之隔就是数不清的农家乐,前来消暑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墙之内就是出家人修行之处,一念之差就是红尘滚滚,常清静,不易为。
从安排的很是紧凑的课程来看,来不得半点怠惰,也不可以有些许偷懒。有趣的是,交过一笔不少学费的师兄仙友们,每个人都很认真,我也因此换得几日清静,回归本来。
老友闻说我要进山觅清静,给我撰了一个对子,曰:暂避山林去烦恼,觅些清静涤红尘。
去烦恼也是暂时的规避,还必须坦然面对人生百态,觅些清静,洗涤心灵,是可以努力做到的,比如每天从端坐抄经开始,抄的是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经文内容和意涵,和佛教的心经大致相同。上山八天,认认真真焚香端坐,抄了七遍,重新拾回自己对勤练书法的自信心,是另一个意外收获。
据说,抄经和诵经,都是道家养生另一种吐故纳新,参加过一次做早课,诵的也是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那经文其实是博大精深的大学问,道家将之作为经文诵读,也可以视之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延绵不绝的传承。
其间,一共学习了太一桩功,太一静功,太一行步功,太一导引术,太一睡仙功,练得比较频繁的是桩功和静功,如果加上食无语,细嚼慢咽的吃功,收获还是比较丰厚的,但也只是初步入门,还需要平时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方能显现真效。
五天的道家养生研修班结束之后,我和其他同班研修仙友,转到绍龙观外丹堂继续道医的调理,按照负责此处的常彬道长的说法,能进入外丹堂的,必须都经过闭关研修之后才能获得调理的资格,我算是其中的一个。
下山之前,接受国学院两位有学问的师兄常雪,常持的访谈,还是直言不讳,但对李一道长的志业以及绍龙观道家养生文化事业,依然有更多的关切和爱护。常雪师兄答允,将访谈记录传来给我审阅过目,只是迄今仍未收到,不知何故。
半山的外丹堂和山上的白云观功课设置没有太多的区别,除了定时的练功,抄经之外,根据每个人诊断结果的不同,分别增加了一些道医概念和范畴里的调理措施,比如熏蒸,药浴,采用通电方式调理经络和专门的气功调息等,伙食略比白云观好些,白云观的伙食安排更像是闭关修炼期间的饮食,外丹堂则是根据调理需要的食谱,可以吃一点肉,可以吃一点鱼腥,菜肴的油也放得多些,这些改善和增加,足以让人雀跃。
李一道长在研修班结业之后,随即到北京云游讲学,负责与我互动的是甘会长。这位年纪稍长于我的川籍汉子,原本是四川某地金融机构负责人,也曾经挂职担任过某地副县长职务,与李一道长结缘,皆因其曾经患过一个怪病,是李一道长亲自给治愈的,也因此与道结缘,索性辞去尘俗一切,上山为绍龙观服务。甘会长为人谦和厚道,说话轻声细语,脸色红润,气宇不凡,还真看不出曾经患病模样。金莎居士以及不少皈依绍龙观的师兄仙友,多半也因为和甘会长大同小异的经历,或因仰慕李一道长的风采,或因折服于道家养生文化的玄妙,或因自身有对道教理念的感悟,而来自山下的凡夫俗子们,或因病而来,或因缘而来,或因道而来,各自都有自己的驱动力,获得李一道长和绍龙观资讯的渠道,无外乎四种途径:电视,网络博客,出版书籍以及口碑相传,凤凰卫视相关的节目介绍,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以及“世界上究竟有没有神仙”这本书的第一集,似乎影响力更大。在山上作随机调查访问的结果,大致如此。
下山前,专程到道观与甘会长,吴心道长辞行,李一道长嘱咐不收我任何费用,但在我的坚持之下,费用以功德名目支付,彼此心安理得,无量寿福 。
和任何新生事业一样,绍龙观以及李一道长正在努力推广弘扬的道家养生文化,也是万事开头难,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也需要主事者对其所阐述的道家养生文化做进一步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的整理和建构,这是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可长可久的志业,只是依靠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座道观,或一座名山是不足够的。
离开绍龙观的那天早晨,甘会长特地赶到外丹堂送行,年轻干练的常莉道医师也起了个大早送我。我们互道珍重,也希望还有再度上山的机缘。
和当初推荐我上山的刘春谈了我上山的感受,我在想,或许下次上山,可以进行另一种走读现场的体验,绍龙观和李一道长为诸多内地文化影视界名人做的辟谷,已经在内地闻名遐迩了,似乎还有继续一探究竟的可能空间。
下山至今,仍坚持不再服用降压药,体重减了将近六斤,虽然外形还是有点富态,却也感觉清减许多,也许这是一个可以和大家分享的以身试法体验。
我深知,凡属于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诸如道文化,道医文化此类尚无法被世人所全盘接受的文化内涵,一般而言,切不可人云亦云,亦不可盲目相信,即使亲身体验,也需要用更加科学的态度来加以面对,我们对不可知和未知的一切,必须保持客观,认真,冷静以及谦虚学习的态度,窃以为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下山当日,在前往江北机场的路上,尽管雾锁山城,却还能够清晰听到嘉陵江上传来的汽笛声响,高速公路两旁矗立的大型广告牌上,赫然看到缙云山为养生胜地的宣传广告,可见,在李一道长和绍龙观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养生文化已经纳入当地政府开发经营缙云山的规划,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是为记。
附记:7月17日至7月24日食谱记录
7月17日
上午:缺
中午:缺
下午:稀饭一小碗,带壳果仁九粒,吃饭过程中,不慎跌落一粒,碍于面子,没有拾回,是晚,八粒果仁就一小碗稀饭,十一点歇息时,没有任何饥饿感。
7月18日
上午08:00-08:30 稀饭一小碗  咸菜少许
中午12:00-12:30 干饭一小碗,鸡蛋汤,青菜少许
下午18:00-18:30  稀饭一小碗, 九粒开心果,水晶梨一粒;
7月19日
上午 08:00-08:30 稀饭一小碗,两个小馒头,炒鸡蛋少许
中午12:00-12:30 干饭少许,炒缸豆, 豆腐丝炒花菜,鸡蛋百合汤一小碗
下午18:00-18:30 稀饭一小碗 九粒花生,李子两粒
7月20日
上午08:00-08:30 稀饭一小碗,两菜包子
中午12:00-12:30 干饭一小碗,炒萝卜丝 ,酸甜焖鱼块
7月20日
晚餐在绍龙观斋堂用餐
干饭一碗,四川凉粉焖煮猪血,炒土豆丝,一大口的红苋菜, 绿豆汤一碗,南瓜绿豆汤一碗 (上山之后第一次吃到分量稍多的晚餐)
7月21日
早餐在绍龙观斋堂用餐
稀饭一碗,馒头一个,自制果酱一汤匙,泡菜若干,水煮花生若干,豆腐乳一小块
7月21日 外丹堂
中午12:00-12:30 干饭若干,分量不多,炒土豆丝,绿豆百合汤
下午18:00-18:30 干饭少许,苦瓜炒肉片 南瓜汤 炒青菜
7月22日
上午08:00-08:30 稀饭(内有枸杞若干)豆腐乳一小块,馒头一个,花生米若干,鸡蛋一粒,黄瓜一节
中午12:00-12:30  干饭少许,蒸蛋若干,韭菜炒豆腐丝若干,海带汤一小碗(内有三块肉,全部吃光)
下午18:00-18:30 干饭若干,紫菜蛋汤,炒土豆丝,肉末茄子,炒空心菜若干,适量
7月23日
上午08:00-08:30 绿豆稀饭一小碗,泡菜煮花生,花卷一个,黄瓜一节
中午12:00-12:30 干饭若干,西红柿蛋汤,木耳炒肉片,缸豆炒咸菜,干煸胡萝卜
下午18:00-18:30 干饭少许,清蒸鲫鱼一尾, 炒缸豆,炒空心菜,冬瓜汤
7月24日
上午08:00-08:30 稀饭(枸杞,白木耳)一小碗,茶叶蛋一粒,豆腐乳一块,泡菜,馒头一个
中午12:00-12:30 干饭若干,萝卜排骨汤一碗,炒空心菜,煮芋头片,辣油炒土豆鸡块
下午18:00-18:30 干饭若干,杂菜汤一小碗,炒南瓜片,炒空心菜梗,香菇焖猪肉丸四粒
无论吃什么都秉持一个给多少,就吃多少的原则,而且吃饭过程始终坚持食无语,每口嚼三十六下,细嚼慢咽,关键是每顿饭都觉得特别香和可口,关键是直到快下山的前一天,开始有一点饥饿感,但绝对没有私下偷吃零食。
闻说,同班同修的师兄仙友,与23日晚在白云观附近的农家乐设宴两席,庆贺在山上“受苦”结束,大吃大嚼一番,居然有数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肠胃不适,不知道是不是狼吞虎咽之前,没有吟诵“结斋咒”的缘故。一笑。
还有些心得,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0
上一篇 << 我的行走生涯之八十三:缙云山一探…      下一篇 >> 缙云山松树堡偶遇:自强不息的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