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生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18:11

我的读书生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06年04月06日22:47  王宜振

万籁俱寂的夜晚,一片温暖的灯光下,我常常捧起一本书静静地阅读,我常常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让腮边的泪水静静地流淌着。我就是这样品尝着阅读的滋味,享受着阅读的幸福。

  回忆自己的阅读生涯,回忆阅读中的酸甜苦辣,我常常暗暗地流泪。

 

  我的阅读从读唱本开始

  小时候,我的家住在陕西黄龙山里。

  黄龙山,位于关中北部,连绵数百里。山上树木葱茏,被誉为“陕西的一页绿色的肺”。在这样闭塞的大山里生活,读书便成了一种饥饿的渴望。

  所幸父亲是个戏迷。到县城看戏来回要翻过两座大山,步行70里。对父亲来说,那只是一种奢望。

  父亲的爱好并没有泯灭,他每次进城赶会,总要买回一大摞剧本。什么《铡美案》《三滴血》《玉堂春》《穆桂英挂帅》等等,让我读给他听。

  那时候我刚上小学,唱本上的不少字,我还认不全。但父亲让我读,我却不敢违抗,只好听命。遇到生僻字,我常常只认半边。父亲不识字,也不追究。那时,父亲只想知道其中的大意就行了。一年过去,我竟读了30多个剧本。剧中的情节,紧紧地抓住了我。读上一、两遍,我便能完整地复述下来。特别是剧本中的唱词,那些押韵的诗,我更是爱不释手。常常连读三五遍,便能背诵下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我的醉心阅读终于得到了报偿。由于阅读了大量的剧本,我罗织故事的能力很强,甚至看见一枚落叶,也能编一个完整的感人的故事。同时,我描写事物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我能把极普通的事物描写得新鲜而奇妙。渐渐地,我成了班里的小作家。

  我的作文越写越好,老师常常表扬我,在作文课上诵读我的文章。有时还让我誊清,贴在教室后面的“习作园地”里,让大家读。我的语文很出色,其他课也学得不错。考完小,我考了第一名;考初中,我考了第三名;考高中,我考了第五名。乡亲们都说:“这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有大出息。”

 

  在荒漠里找到了一眼甘泉

  1966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原本应该考入名牌大学的我,却不能如愿以偿。学校停了课,学生们戴着“红卫兵”的袖章,整天贴大字报,揪斗“走资派”。

  学校和整个社会陷入一片混乱。我对这些不感兴趣,想静下心来读点儿书。

  那时候,又能读什么书呢?几乎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被打成“封建糟粕”,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被打成“大毒草”。学校图书室也被查封了,贴上了封条,所能读的书只有八个革命样板戏。我如饥似渴地读着,读了一遍又一遍。我被样板戏中的李玉和、杨子荣、郭建光等英雄人物感动着。李玉和赴刑场慷慨就义时的大段唱词,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民族气节;杨子荣打虎上山的唱词,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英雄气概。他驱赶着我厌倦、烦躁、孤独、颓废所困扰的情绪,点亮了我徘徊彷徨的人生旅程。

  八个样板戏,我几乎都能背下来。尤其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三个样板戏,我更是背得滚瓜烂熟。样板戏读厌了,又想读点其他的书。

  我在学校里徘徊着,我在每间房子里查看着。突然,我发现一间旧房子里堆着一堆还未来得及整理的旧书。可房子里的门紧锁着,我想找主管图书的胡老师,乞求她把门打开,让我借几本书。可转念又一想,胡老师早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就被打成“牛鬼蛇神”。她处在无休无止的批斗中。想找她借书,她敢借吗?再说,要是让“红卫兵”发现了,无疑会给胡老师罪加一等。我同情胡老师,不想再连累胡老师,便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有一天,我又路过那间旧房子,发现玻璃被谁打坏了。我那时很瘦,完全可以从窗子里钻进去。当天夜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便钻了进去,从里面抱出了一摞书。

  从这一摞书里,我捡出了一本《安徒生童话》,读着读着,便着了迷。我惊异世上还有如此美丽的书。小美人鱼那么美丽善良,为了表达对王子的爱,她承受了那么多的痛苦,甚至牺牲自己,这种伟大与崇高的爱使我流下了眼泪。《丑小鸭》那个自卑的、被所有人看不起的小可怜,在我看来,简直就是我自己。想像着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快乐,我更是感动莫名,流泪不止。

  后来,我又从这堆书里捡出一本《飞鸟集》,这是著名诗人泰戈尔的哲理短诗,这些语言极简又蕴含着丰富内涵的诗行,使我爱不释手。也许,从泰戈尔的《飞鸟集》开始,我便悄悄地爱上了诗。

  这一摞书看完,我悄悄地放回原处。在旧书堆里又重新抱回一摞,一本接一本地看着。一个夏天过去了,这堆旧书我竟看完了。

  我的读书有两种,即泛读和精读。我认为只需了解的书,便匆匆翻过,像走马观花。而我认为十分好看的书,需要反复精读的书,我会一口气读许多遍。只要是自己的书,我还会在上面圈圈点点,有时还会在书的空白处写一、两句简短的感想。

  我有一个小本本。凡是在阅读中有启迪、发人深省、令我眼睛发亮的词汇和句子,我会摘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成为我的“词语库”和“名句库”,在作文时,便随时可以拿来使用。

  有一次,一位同事有意考我,从我20年前读过的一本书里,读出一小段来,问我是选自哪一本书。我竟不假思索,脱口成章地答了出来。我的记忆力,竟使这位同事异常惊奇。

 

  为读书,差点丢了一条命

  1968年,兴起了一股“武斗风”。

   那时的陕西宜川县城和黄龙县城,都弥漫着“腥风血雨”。我从宜川回到黄龙,就一直在家里待着。有一天,我实在想看书,家里又无书可看,便感到心慌意乱,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我索性跟父亲进一趟县城,到县城书店转转。我闯过了碉堡林立的街道,躲过一关又一关的盘查,钻进了县城的小书店。我一走进书店,便像一只小小的蜜蜂扑进花丛,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突然,我感觉到有一只大手抓住了我的领子,厉声喝道:“今天真巧,你撞到我枪口上了!”说着,一支明晃晃的手枪就对准了我的胸口。不容我分说,那位全副武装的人员就押着我往总部走。原来,那人是宜川县邮电局的职工,是我们的对立派。在宜川打了败仗,逃到了黄龙县城。我吓了一跳,知道跟着他走,绝对没有好果子吃。我想趁机溜走,却始终没有一丁点儿机会。

  就这样,我被押进他们的总部。一进总部,我就被蒙上了眼睛。接着,几个彪形大汉冲上来,只几闷棍,就把我打得倒在地上。我本瘦小,抱着头哭爹喊娘地直叫唤。可他们哪管这些,又一棍接一棍地打下来。我哪里经得住这帮人的如此殴打,只几分钟,便昏迷过去。

  我什么也不知道了。大约几分钟后,一桶冷水劈头盖脸地浇下来。又过了几分钟,我似乎清醒了些。一个彪形大汉把枪栓拉得哗啦哗啦直响,破口骂着:“妈的,还装死!老子毙了你!”另一个凑上来,伏在他的耳朵边说:“头儿不让崩他,要他写反戈一击的材料。听说这家伙肚里还挺有水儿,这样对我们有好处!”

  果然,待我清醒过来后,一个小头目便拿来纸和笔,要我写材料。大体意思是要我同我的一派划清界限,反戈一击,加入到他们的一派来。

  也许是我读了大量书的原因,我的材料写得非常棒,听说头儿很满意。那次以后,再没有打我。

  我被抓走后,跟我同来城里的父亲听说了,万分着急。恰好我的一位同学的父亲,是占领黄龙县城一派的头头,事情托到他那里,很快答应放我。

  天快黑的时候,我就被放了出来。父亲用一辆三轮车,把我拉回家。白天在家里养伤,晚上怕对立派再来抓。父亲和我住在南山的一个小山洞里。晚上,听见豹子一声接一声地叫唤,我感到心惊胆战。父亲摸起一根棍说:“孩子,不怕,有我呢!”

  伤养好后,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领我到姐姐家避难。那时,所有的交通都已中断。我和父亲步行了四天多,绕过合阳、澄县、大荔、渭南,走了200多公里,才到了蒲城县荆姚镇的姐姐家。

  在姐姐家无书可读,我又去镇里的小书店读书,想不到全镇突然戒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据说是占城的一派要搜查另一派的一个头目。

  待戒严取消后,我回到了姐姐家。姐姐早吓得脸色灰白、魂不附体。哭着说:“小弟,你可不敢出事啊!妈妈把你交给俺,要是出了事,俺可担待不起啊!”

  就这样,为了读书,我差点丢了一条命。现在回忆起来,还真的有点儿后怕。

 

  良好的读书习惯使我终生受益

  后来,我进了省城,在《少年月刊〉杂志社当了一名编辑。可小时候养成的爱读书的习惯,却一直保持着。

  在省城,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中外名著。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接触到了台湾的现代派诗歌,特别是余光中、洛夫等诗人的诗歌,进入我的视野,像扑面而来的一股清新的风,使我陶醉,使我入迷。

  我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尝试运用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手法,创作现代儿童诗。我在儿童诗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我的儿童诗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我一生得益于读书,读书使我终生受益。我特别欣赏著名诗人金波说过的一句话:“阅读,能给孩子一个诗意的童年、书香人生。”

      在我看来,充满书香的人生是温暖的、明亮的、芳香的,仿佛大海的日出,那么壮丽,那么辉煌,那么动人。

      我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诗意的童年,都有一个书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