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人群生存状态调查:两代打工者工资无变化(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53:36
2010年02月05日 10:52观察与思考【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40条
2010年:分配制度如何改革
 
-顾问君
很多打工者问:“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几万。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
其实,这不是劳动差别大,而是赚钱的方式不同----企业主当然也付出劳动,但他们赚钱主要依赖所投入的资金、厂房和设备,属于资本所得;而普通工人呢,赚钱只能通过自己的劳动。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实现我国“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尤为关键。
但是,现今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收入差距过大,限制了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因此,启动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刺激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我国一直没有很完善地解决一次分配(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问题,所以未能切实做到分配合理化,没能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并籍此用消费拉动经济。
分配严重失衡
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被称为一次分配,其发生在单位(企业)与个人之间。而政府的转移支付部分叫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政府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将其一部分财政收入单方面无偿地让渡而发生的支出。比如: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救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
在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就表示,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偏低、国民收入分配向国家和资本所有者倾斜的现象一直比较突出。
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示,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所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上世纪90年代以前,劳动者报酬占比为50%以上,2001年后这个比重不断下降,到2006年已下降到41%。与此同时,营业盈余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2006年的30.6%。在2000-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4%,但职工的实际工资年均仅增长15.7%。这表明,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特别是劳动者报酬所占国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来自全国总工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生活成本不断提高的近几年中,从未增加过工资的全国普通工人超过26%。
不但如此,人们还发现试图通过付出更多劳动来提高收入,似乎变得越来越难。
对此,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之间存在差距也正常,但若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引发很多问题。而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且这种差距有逐渐拉大之势。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资本回报的比例却不断上扬。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认为,这种利润侵蚀工资、机器排挤劳动的现象,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更不利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如果老百姓没多少钱可以用来消费,出台再多的刺激政策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分析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除了现阶段一次分配制度极不合理外,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也不合理。而这从大环境看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有关,长期重投资轻消费,社会财富增加的大部分被政府拿去搞建设了。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更是超过GDP增幅。相关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7%,这跟中国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速形成鲜明对比。致使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的状况一直难以扭转。
综合多个部门和专家的测算,在国民收入三大分配主体政府、企业、居民中,目前我国的分配比例是33∶30∶37;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比例曾经是24∶18∶56。
“国家和企业分得多,居民分得少,是我国现有分配格局的最大特点。”长期研究国民收入分配的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政府收入占比过高,应控制在25%之内;居民收入占比过低,多数国家在60%左右,美国已达到70%;企业收入占比偏高,国际上一般低于25%。
即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政府收入占比仍在扩大---财政部统计,2009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6.34万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其中行政收费等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