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人群生存状态调查:两代打工者工资无变化(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12:03:20
2010年02月05日 10:52观察与思考【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40条
长期偏低的消费率
 
2009年7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979元,同比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城镇在岗职工平均收入减去消费额为8659元,其中减去三金等费用,大约还剩5000元,只够维持家庭的基本开支。
与此同时,虽然第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大幅上升,但社科院世经所发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报告却认为,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仍然疲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掩盖了这一事实。
而市场咨询公司尼尔森的2009年第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也显示,虽然我国消费者信心从第一季度底部开始反弹,但仍未恢复到2008年下半年的水平。
社科院世经所的报告指出,从表面上看,消费的表现总体令人满意---2009年前3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接近19%,与历年情况相比,处于一个正常的增速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标口径不仅包含了居民的消费,还包括了政府和企业的消费。
该报告比较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可以粗略估算,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量中,政府和企业的贡献占到66%;而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只能解释剩下34%的增长。”报告指出了另一个显示消费疲弱的指标,即居民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2008年年底,我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达到0.74,但这一水平目前已降至0.65。而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消费倾向以往在大约0.6的水平,但目前已降至0.57。”
居民消费的不振映衬出一个很普遍的现实,那就是国人的低收入。这就可以理解在2009年7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2%,远超同期GDP7.1%的增速时,社会上对此提出的质疑。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总消费)占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通过对我国消费率的研究,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消费率的变化趋势有以下特点。
我国消费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在近几年呈现加速下降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62.1%下降至2007年的48.8%,下降了13.3个百分点。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消费率呈现出加速下降的特点,短短8年间消费率下降了13.5个百分点。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较,近20多年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约为77%,而2007年我国消费率只有48.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8.2个百分点。
我国消费率的持续下降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的持续走低引起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48.8%下降至2007年的35.4%,下降了13.4个百分点。相对而言,我国政府消费率的变化幅度较为平缓,波动不大,1978年与2007年的政府消费率基本持平。因此,我国(最终)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实际上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的持续走低引起的。
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针对金融危机采取的短期政策已初见成效,2009年GDP增长8.7%。虽然经济出现短期回暖,但能否长期持续增长仍有很大疑问。
据了解,在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目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是负数;内需对GDP贡献略有增长,但很不明显;真正在拉动GDP增长的是投资的扩大,2009年政府投资较2008年同期增加了130%。
据此,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只能是短期行为,不可能长期持续;另外,中国也可能长期用补贴发达国家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吴敬琏所说的补贴发达国家,指我国用低价的劳动力成本为发达国家生产低盈利、低价格的产品。因此只有让老百姓花钱,以消费拉动GDP持续增长才是当前最合理的。
很明显,目前消费不够的根本原因是居民收入不够,尤其是普通劳动者和专业人士的收入没有得到应有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