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统基金会:有关中国的六个谬误和事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04:15

美国传统基金会:有关中国的六个谬误和事实

2010年02月05日 11:35中国网 】 【打印共有评论13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美国传统基金会,是美国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保守派公共政策研究机构之一,也是美新右翼分子的主要政策研究机构,代表美国西南部财团极端保守势力的利益。该基金会曾积极支持过里根政府,当时基金会有11名成员在里根政府中任职。在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执政时期,它也是影响其制定对华政策的主要智库之一。本文由该基金会亚洲研究专家Derek Scissors撰写,他认为当前在有关中国经济、中美发展等问题的观点上存在6个“谬误”,并给出了他认为的“事实”,他称此文是“为美国政府制定政策做指引”。文中对华观点或有我们不认同之处,仅供参考和分析。———编者

世界遭受经济危机,而中国经济仍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关于中国经济的错误信息也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如果美国欲对中国崛起作出明智反应,那就必须理解这种崛起的实际速度和本质。夸大中国实力、把握不住症结,将导致美国经济和外交政策的一般性错误,造成对华战略的不连贯。

谬误1:中国现在是全球增长引擎

事 实:中国导致了世界GDP总量减损

那些相信中国经济主导地位人士的标准算法是:把每个国家的GDP增长率相加,然后看看哪个经济体对全球GDP贡献最多。但这种算法并不能反映事实。

如果一个国家成功地主导了贸易条件,从其贸易伙伴获取大量财富,那么该国GDP将飞快增长,而其贸易伙伴的GDP或萎缩或增长缓慢。表面上,这个国家成就了全球更高的增长率,而实际上它的财富是建立在别国损失的基础上。问题在于,GDP包括贸易,而贸易盈余增加GDP,贸易赤字则减损GDP。中国贸易盈余居世界之首,这意味着其他国家与中国有巨大贸易赤字。

从这个观点来看,中国没有增加全球GDP的增长。相反,中国通过贸易大大增加了本国GDP,而全球GDP则遭到减损。

谬误2:中国1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经济体

事 实:中国可能永远都超不过美国

上述预测基于两点:即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美国过去3年的增长率。第二个因素更重要:如果美国增长率仍保持在2007~2009年水平,GDP排名就会生变。美国必须着眼于自己的政策,比如大幅削减预算赤字、稳定利息率、扩大贸易和减少政府监管,特别是征税。

如果美国采取这些措施,中国可能永远不会超过美国,今后10~15年就更不可能了。用过去30年的走向来预测未来30年是一个根本错误。1949~1978年的中国与1979~2009年的中国大相径庭,因此有充足理由认为,2010~2040年中国的发展趋势也会大不一样。

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面临来自日本的类似挑战。但过去15年,日本经济几乎没怎么增长。今后15年及以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愈来愈与当今日本相似。

谬误3:今年中国将超日本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事 实:中国可能几年前就超过日本了

2004年,中国进行了一次全国调查,发现其经济规模比之前公布的大近17%。调查发现服务业规模大于预期,而1993年也发现类似情形。事实上,2004年调查发现了比1993年更大的差距。2009年年底,中国将其2008年GDP向上修正4.5%,理由又是服务业。

过去几十年的改革时期,每一年中国的实际经济规模都比公布的要大。这样算起来,中国超过日本的时间不会晚于2007年。另外,从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超过了日本。

谬误4:中国是美国的银行家

事 实:如果说中国对美国有什么金融影响力,至少不是现在。

美国联邦政府背负庞大预算赤字,而且还在继续扩大。中国买入了部分美国债券,现已持有近8000亿美元美国国债。

即便如此,常识所说“美国需要中国资金继续其挥霍”的看法是错误的。部分由于美国赤字规模急剧膨胀,中国的债券购买显然不太重要了。此外,中国持有庞大美国国债,是因为北京除了购买美债别无选择。目前,这是中国外汇储备的惟一投资渠道。

谬误5:美中互相依赖

事 实:中国对美国的依赖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

中国依赖美国,而且实际情况与通常认为的有所不同。确实,中国对美国有大量出口。2008年美国的需求占中国GDP的7.4%。不过,这个数字在持续下降。

中国对美国的依赖,根本在于美国建立和领导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国的生产远远大于消费。倘若没有出口渠道,永远的过度供给将导致通货紧缩及破坏中国的增长。打开由美国推动的贸易大门,成就了中国投资主导型的模式运转,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将最终使那种模式瓦解。

中国是许多廉价消费品的供应者,但其他低成本的供应者如越南可以取代中国的地位,而且他们也乐意这样做。没有中国,美国消费价格会上升,但不会很多。

谬误6: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与美国相当

事 实:中国排放量比美国多25%,而且差距在扩大。

在讨论中国经济时,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应该是重要议题。今后10年,世界大部分碳排放将来自中国。碳排放其实是有关中国的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规模。

所有关于中国经济数据悬而未决的问题都适用于环境。中国GDP可能被低估了,同样还有它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政府的监控受阻于有限的资金和政治动机。中国的煤矿安全事故频发,那些应被关闭的矿场的产出常常被忽视。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还是一团迷雾。

(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1月28日 作者 [美] Derek Scissors 译者 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