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博士生实行补贴的大学改革还是歇歇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2:11:51
张鸣:博士生实行补贴的大学改革还是歇歇吧
http://www.jrj.com  2007年05月17日 14:29  南方都市报
【评论】【字体:大中小】 【页面调色版 

■知道分子之 张鸣 专栏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已经实行导师对所招的博士生实行补贴的制度,从表面上看,这个制度的实质是鼓励导师申请各种名目的科研课题,给学校考评指数加分,而导师可以用课题费来补助学生。显然,这种出自课题经费的补助,所隐含的意思就是,博士生必须为导师完成课题而打工。南京大学就明确规定,今后博士招生,要向课题费多的导师倾斜。其实,这个制度在此时被落到实处,背后还有另外的原因。
不消说,这种制度对文科和纯理科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些学科的教授,不太容易拿到课题,即使拿到,课题费也有限,从每年并不多的工资中扣除学生的补助费,委实是个负担。而且,这些学科的教授所从事的研究,大多为自己单兵作战,基本上不需要助手,招来学生,原本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现在却让自己白白付出,怎么想,都有点心理不平衡。当然,据说有关学校已经想到了这一层,设立了一些基金,供那些没有课题费的教授申请,只是这种对自己丝毫益处没有的嗟来之食,实在让人没有兴趣去伸手,因此,浙大的某些教授选择了不招生。不过,不招生的对抗,十有八九是难以奏效的,因为学校可以用招生作为教授的考评指标,不招就意味着从此不能做教授了,如果你还想抵抗的话,只有一条路——走人。
我相信,这个来自教育部的政策,很快就会在大学里推开,落到每个教授头上是早晚的事。政策是有权力者制定并推行的,在学界谁不知道官大学问大的“铁律”,只要在重点大学做个校长、院长、处长,还愁拿不到课题?对学官而言,各种名目的课题,国家级、省部级,横向课题,多得不得了,而且211学校,985学校,自身的课题就很多,都是学官在支配,有几个人不往自己身上搁?显然,这些人都不是三头六臂,不可以像孙悟空一样变身无数,课题得有人做,谁做?还不是找学生嘛。这种招生政策,明摆着就是为这些人比别人多招提供借口,让他们可以堂堂正正地招些廉价的劳动力。
理工科我不知道,至少在文科和社会科学领域,某些课题特别多的教授,他们的课题基本已经被学生包办了,一个20万元的课题,只需要花上万把块钱,就可以由学生做下来。做完之后,负责的,自己还看一眼,不负责的,或者课题实在太多的,连看都不看,就结项了,反正结项的专家也是自己人,完全清楚怎么回事,一般都会高抬贵手。很多名教授被发现有抄袭现象,实际上都是学生的杰作,其中不少都来自课题。
我们姑且不论课题本身是否有学术价值,也不论拿到课题的人,是否真的有学问、有研究能力,假定我们的课题都是学术的,拿到课题的人也都是学术健将,或者大师。但是有一点我始终想不明白,做学术研究,不是要凭兴趣的吗?不是每个考博士的人,都是要立志做学问的吗?而且,在招考博士生的面试里,考官都要考他的以往的学术经历,考他的学术计划,那么,如果学生此前已经进行了某个方面的学术研究,跟导师的课题不相干,是不是入学后,一定要放弃自己喜欢的研究,跟着导师做导师的课题?显然,在这种制度下,肯定是要这样做的,否则学生就别打算毕业。我们怎么保证,多数跟导师做课题的学生,真的对导师的课题有兴趣?没有兴趣的研究,能出来创造性的成果吗?
我真的不知道,我们的大学是在培养学生呢,还是在招学生为老师打工?我们的大学,到底是为学生办的呢,还是为老师,抑或只是为某些学官办的?
面对问题成堆的大学、问题成堆的研究生教育,不思改善,反而围绕着既得利益者——有权者联盟的利益“改革”,越改,让肥的越肥,瘦的越瘦,愈发背离教育的宗旨。我看,这样的改革,还是歇歇吧!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