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09:40
百度首页 |百度空间 |登录
永远的怀恋
记录生活 留下回忆 共享经典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李约瑟难题
2007-12-13 22:19
14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水平领先于欧洲,因此科技交流的主体是从亚洲移向欧洲的,这是所有研究科学技术史的人所公认的事实。在中国明代之前,300多项世界性重大发明中,中国就占了175项。特别是被马克思认为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改变欧洲文明历程的四大发明,更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璀璨夺目的智慧之光和强大无比的辐射力。
然而,影响世界文明进程、使西方社会发生沧桑巨变的四大发明并未在它的故乡本土产生革命性的作用,反而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武器;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近代科学革命并没有发生在充满智慧、有文化、有技术,一度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度,而是诞生于中世纪曾处于“黑暗”之中、科技并不比中国发达的欧洲国家。非但如此,在震动了西方的“两次科学革命”和伴随而来的产业革命面前,中国无动于衷。根据权威资料显示,19~20世纪间改变世界面貌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发明权没有一项属于中国人。中国偏离了世界发展的主航道,中国科技落伍了,中国从荣耀的顶巅“突然”跌入屈辱的山谷,这一“奇异的对联式悲歌”不仅引起许多国内仁人志士、专家学者的思考,而且也令一些海外学者困惑。
李约瑟,这位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怀着对中国古代文化浓厚的兴趣顺理成章地提出如下问题:既然中国在古代和中世纪如此先进,为何科学革命、近代科学仅发生在欧洲?这就是著名的的“李约瑟难题”,也称“中国难题”。有人认为这是文化和文明史中一个最大的不解之谜,是社会科学领域内的“歌德巴赫猜想”。
2.“李约瑟难题”研究的视角
“李约瑟难题”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
“地理环境决定论”坚持中国因在地理上四面为山脉、沙漠及海洋所环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体系,故而中国科学因缺乏交流而逐渐退化,直至落后。“语言决定论”认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原因在于中国汉字有先天的表达缺陷。还有学者认为中国文明是因为缺少形式逻辑和科学实验才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李约瑟本人所倾向的“社会形态论”则主张,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而是在欧洲产生,是由于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首先在欧洲兴起的结果。李约瑟3岁开始学习汉语,几乎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该难题的解决。他组织了10多个国家的学者协作攻关,发表了不计其数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呕心沥血几十年撰写卷轶浩繁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为了打破西方人的固执和偏见,揭示这样一个事实:现代科学并非是哪一个民族的智慧,“世界各民族科学的支流已汇成现代科学的大海”,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自己的骄傲和自卑。李约瑟博士的所作所作,无论是缘于对中华文明的特殊热爱,还是出于揭示世界科技发展规律的科学公德,都值得永垂青史。
最近,中国学者张秉伦、桂质亮等人对李约瑟难题本身提出了质疑,又为难题增添了一层“难”色。他们认为“近代科学”本来就是指近代以来产生于西方的各种科学理论与传统的统称。这样一来,再问产生于西方的科学为什么产生于西方而不在东方,便成为同义反复。这样的形式,导致了语义上的逻辑矛盾。近来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伪问题。总之,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
如今,李约瑟博士已驾鹤西去,但围绕“李约瑟难题”的解答,目前各派观点林立,都还只停留在“一家之言”的水平上,没有哪一种观点得到普遍的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企图从某个单一的方面(或角度)来解开李约瑟这道综合性极强的“难题”,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逻辑障碍,在这种努力下形成的解答都必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
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仅仅把“李约瑟难题”当成一个学术问题来对待,甚至竭力辨别它本身的真伪———当然并无不可,却不如认真想想以下事实: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其社会成就虽为世界所瞩目,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如果说过去的领先与否尚属无从比较,可今天的落后却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反观17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关键性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首先是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发展科技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向人类美好的未来生活。
科技发展既依赖一定社会需求的拉动,又离不开自身因素的合理架构,特别是科技发展主体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肩负着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的社会功能。因此,科技和教育之间既有直接联系也有间接的关系。
教育是造就各级各类科技人才的基础。它是一个民族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之本,影响广泛、长期而深远。教育处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同时也是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平台。
事实表明,科技人才的产生基本上形成于学校教育阶段,高级科技人才基本上形成于学校的研究生教育阶段。美国学者哈里特·朱克曼在1977年出版的《科学界的精英》中写道:1901~1972年间,美国12所著名大学拥有74位美国诺贝尔奖得主中的63位。更多的科技人才是同学校的名师教诲、学术气氛、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验设施、图书资料、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造就成才的。
教育提供了科技发展的知识平台和环境氛围。初等教育构建了个体的基本文化素质,启蒙了科技思想,为个体接受进一步的科技训练打下了基础。中等教育拓展了科技知识,进行了初步的职业技能训练,担负着为高等学校输送生员和为社会培养劳动后备军的任务。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负责各级各类科技人才的“加工”,并为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提供服务。
社会人文环境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所架构的价值观念及精神家园是社会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一个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等都会对个体的科技意识、科技知识、科技能力和科技活动产生深远影响。更不容忽视的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传播思想、制造舆论的“圣地”,对于社区文化以致整个社会文化所具有的净化和引导作用。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可以激励、规范科技发展。
所以,笔者认为研究中国科技教育之得失将为认识“李约瑟难题”提供重要的启示。
3.“李约瑟难题”研究之现实意义:中国科技发展的问题与反思
新中国成立以来,依靠老一代科技专家们的聪明才智,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果。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试验成功,我们所花的时间最少,而且都是在环境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取得的。尽管我国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难以乐观,中国科技发展整体水平依然偏低。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科技投入状况欠佳,研发经费不足。表现为绝对数量不足和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对量不高,而且存在结构、数量和质量上的不协调。1997年,我国的研发经费(R&D)为481.9亿元人民币(合58亿美元)+ ,1999年为678.9亿元人民币(合80亿美元)。泱泱大国的R&D比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R&D还要低(如1997年美国的通用汽车、福特汽车、IBM的R&D分别为140亿美元、107亿美元、73亿美元;德国西门子是76.5亿美元;日本日立、丰田汽车分别为66亿美元、66亿美元)。就R&D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看,偏低。研发经费预期投入1.5%的“九五”计划目标没有达到,这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2.5%的水平,甚至不及1999年印度的投入(0.86%),而且与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的“到2000年全社会的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5%”的目标也相距甚远。
(2)              科技教育较薄弱,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在综合国力的评估中,国民的科学素养是一个重要指标。科学素养指的是对科学技术的最基本的理解水平,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对科学知识(术语和概念)的基本理解;(2)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理解;(3)对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理解。综合1992年、1994年、1996年3次国民科学素养状况的调查结果看,我国达到基本理解科学术语和概念的比例分别为30.1%,33.8%和30.6%;基本理解科学研究过程的比例分别为2.6%,3.4%和2.7% ;理解科学对社会影响的比例分别为1.9%,2.3%和3.3%。总体趋势看,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在过去6年时间内呈现停滞不前的局面。与此同一时期,欧盟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高达4.4%,是我国的近15倍,而美国则达6.6%,是我国的23倍。
(3)              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在下降。1998年排名第13位,1999年降至第25位,2000年又降至第32位。我国科技方面存在的问题是:(1)R&D财力资源仍然不足;(2)人力资源数量不小,但素质亟待提高;(3)技术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4)技术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5)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4)              影响科技发展的消极文化因素依然存在。历史无法改写,却能给人以启迪。17~20世纪初,两次“西学东渐”,中国没能很好地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方;20世纪以来,尽管中国全面移植了西方近代科学及科学的体制,但中国科技仍不能顺利发展,依然落后于欧美。
类别:默认分类 |添加到搜藏 | 浏览(54) |评论 (0)
上一篇:《大国崛起》目录    下一篇:我国为什么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关文章:
"李约瑟难题"探讨科学与人文 7.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反思以中医原始创新解读"李约瑟难题"
费孝通与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求解述评
用命理哲学诠释李约瑟难题(李守...李约瑟难题已被破译:为什么近代...
李约瑟:中国历史周期论
更多>>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姓 名:   注册 |登录 *姓名最长为50字节
网址或邮箱: (选填)
内 容:
验证码: 请输入下图中的四位验证码,字母不区分大小写。
看不清?

"); //-->
©2008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