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实录:高红冰做客雅虎谈网络广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19:13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高红冰的BLOG    更新时间:2007-5-14 10:36:48
【字体:小中大】
嘉宾已进入现场,访谈即将开始,请雅虎的各位网友稍候!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今天的《赢家访谈》!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蚂蚁互动董事长兼总裁高红冰先生。
高红冰: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高先生,今天把您请来我们主要是想了解一下蚂蚁互动,我们知道蚂蚁互动是全新的网络媒体,那么想问一下您,与传统的广告和普通的网络广告形式有什么不同呢?
高红冰:传统的网络广告我们一般来看呢,主要是分为那么几种,第一种就是最早在中国形成的第一个广告,是旗帜广告,后来形成了门户的广告形态,所以今天在很多的,无论是综合性的门户或者是行业门户的首页或者频道的主页上都可以看到这种大量的品牌为形式的光过,主要是以形象展示为主来做的网络广告,这是第一种形式,第二种网络广告形式就是后来Google、百度等等推出的广告,那么后来一种广告模式就是呼叫广告,是在门户的广告和搜索的广告之后第三种的网络媒体形式,这个网络媒体形式和前面两种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借助于前面浪种的传播渠道和媒介,同时加入了通讯的元素,就是可以把呼叫加到里面去,好处第一个就是可以方便广告主实现跟网站和访问用户的直接沟通,很容易把广告的效果呢,直接直达到广告主或者企业主那去。第二个好处就是利用这个通讯和通话的记录或者是统计的数据,来作为广告效果的一个检测的手段,或者是一个信用的工具之后呢,可以有效的避免在互联网的广告领域里面,很多欺诈或者是不好进行精确统计的问题,因此,把通讯和传统的网络广告整合在一起,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发展的时候,我们把它定义成呼叫广告,这个广告形态现在普遍受到了很多中小企业广告者的欢迎。
主持人:那么对于2006年,风靡一时的“长尾效应”,您觉得这个特点是什么,是否同样为蚂蚁互动为看重呢?
高红冰:06年叫“长尾理论”,作者是美国的一个杂志的总编辑纂写的,那么这个杂志一直是全球互联网的推动者和积极的倡导者,它在一些很新的互联网的商业的模式,或者是数字英雄的人物的报道或者是追踪、研究方面,它一直是一个领先的媒体,那么我印象非常深,这个杂志是在1996年的时候,它也描述过中国当时的互联网状况,包括中国当时出了很多互联网的问题,他们也报导,所以他非常关注中国,但是这个作者就是这个总编辑非常有前瞻性,他对数字经济的研究,或者是案例分析方面非常的独到,他经过了几年的积累以后写了这本书,叫“长尾理论”,实际上它非常精确的,也非常有前瞻性的描述了一个经济学领域里面的一个巨大的效应,就叫“长尾效应”,什么叫“长尾效应”呢,就是把经济或者是产业,各个领域里面,把这些商业的模式,或者是生产制造的很多过程做了一个分类,简单来讲呢,就是朝向工业经济的各种产品,或者是呈规模化的营销叫短投经济,就是产品单一,但是量很大,另外一头就是“长尾”,就是可以无限的拉长,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它可以把这个规模做的很小但是品种特别多,那么在很大量存在的“长尾”的,叫细分行业里面呢,它可以做到成本非常低、利润非常高,那么在传统的经济里面呢,主要是工业经济,很多的产品的生产是品种很少,比方说矿泉水,或者是一些快速消费品,它是很少的,但是这种产品主要的营销的方式呢,是靠打形象品牌广告,包括像PNG这种化妆品,大量的电视广告打品牌效应,但是在这个新兴的这些细分的市场里面,如果你大量的打广告是没有效果的,必须在细分市场里面专门做细致的,一对一的分众的行销,这种分众的行销就是“长尾效应”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一般来讲呢,“长尾理论”所支撑的就是说在短投的大规模阶段里面,实际上实现的是二八法则,就是80%的利润实际上是由20%的产品造成的,就是在传统经济里面的二八法则,但是在长尾里面呢,二八法则不生效了,为什么呢,是20%的因素贡献在80%里面呢,20%的因素在长尾里面变成三、三、三的法则,也就是每一个东西细分完了以后,实际上多出了3%的利润,在长尾的细分市场里面,那么为什么实现这样的效应呢,最关键的就是能够在细分市场里面做到每一个细分行业的龙头老大,不管是产品的第一名还是企业的第一名,我们也看到,在中国其实很多这样的企业也是做这样细分市场的第一名,叫细分市场的冠军,或者细分市场的第一名这样的企业。那么把长尾效应如果放到广告产业里面看的话,同样存在这样的法则在里面,那么怎么看这件事呢,像我刚才讲的,如果一个量大面广的制造面的产品呢,一般来讲选择的是打这个品牌图形为主的广告,不断的做广告,让用户接受这样的概念,或者接受这样一种消费的潮流,或者一种商业的理念,不断的用这种图形去影响受众。但是很多的产品销售,比如一些中小企业的,或者一些零售商的产品销售打不起这样的广告,而且也没必要针对全国的市场打这样的广告,可能只需要在一个小的区域市场里面,甚至在一个小社区里面,贴一个小广告条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推出呼叫广告呢,实际上就是想解决长尾效应里面的长尾的投放,比方说一个一般的中小企业,去中央电视台打广告肯定打不起,到蚂蚁互动的广告平台上发布你的广告,发布以后,我们有很多联盟的伙伴,他们会把你的广告张贴到他的网站上去,怎么贴呢,他一定是看到你的广告适合于他的网站受众的,他就会贴,贴原了以后,潜在的消费者看到了以后,直接用我们网络上设置的呼叫,直接可以呼叫到广告主,呼叫成功以后,我们再跟网站主结算广告费用,是这样做的。因此网站主会非常了解自己网站用户的特征、年龄或者是一些偏好,根据这些偏好找对应的广告到他这张贴,因此中小的企业有能力利用这个平台呢,实际上做一些细分市场的广告投放,靠这个模式,我们把长尾理论实际上用到了网络的广告上来看。实际上在互联网的广告上也存在长尾这样的情况。比如品牌广告在门户的首页就是属于短投的,就是要花很多钱,但是广告的效果很难用数字衡量,你说有多少访问量,多少人看到了这个广告,有多少的受众,很难,因为太多的信息在网站的首页上是很难评估的,但是在一些中小的网站上,一旦挂了广告以后,产生电话的呼叫可以量化,根据一个电话一个电话呼叫的时长或者次数我们来计费,就可以把这个广告效果展示出来。所以在传统的门户广告这个领域里面,它是一个短投,实际上在搜索里面也有一定因素的长尾的效应,因为也是中小企业投放,但是投放的方式是用点击收费,那么我们现在的方式呢,除了点击还有呼叫,呼叫比点击从效果上来讲要更进一步,拿起电话打电话,比点鼠标的可能性是更大的,也更接近于消费者消费的过程,因此呼叫比前者是更量化更容易计量的。这样是对短投广告的理解,我觉得长尾理论实际上也启发我们在找这样一些细分市场的中小企业的服务领域,去分众的解决他们投放广告的问题。我还想补充一点,中国同时也出了一本书叫《长尾战略》,那么这个作者也是中国的先进人物,他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个人我很佩服,他基本上一周要写两到三篇关于互联网的一些前沿的,或者一些事件的评论性的文章,而且每篇文章有很大的信息量,有很多的观点,他是有两个多月的时间,《长尾理论》这本书出来以后,他用两个月的时间写了《长尾战略》,他也把中国的很多的案例,属于长尾的很多的案例也很快的搜集起来,那么我们比较有幸也跟他讨论过,也把蚂蚁互动的案例收入到他的书里面去,所以比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这本书看一下,这本书叫《长尾战略》,写的非常有特色,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他的书开篇的第一篇就是写了一个广告,好像是一个河南的,名字记不住了,他是大学毕业的,然后他要找工作找不到,找不到以后呢,他就想从事广告业,广告公司也不要他,后来没办法了,他就回到了他的农村去,他在墙上给人家刷广告,刷墙体广告,刷墙体广告呢,这个作者就把他定义成长尾,因为大量的广告收入、规模或者是来源都是在电视,在大量的媒体上,在农村很偏远的地方去刷一个墙体广告,那这件事情是没有几个人会关注的,就是广告商也不会太关注,受众也不会太关注,但是他做了几年以后,他说这个事情突然的发展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像康佳啦、海尔这些电视机要进农村,进农村打广告怎么最有效果呢,就是刷在墙体上,所以你可能坐车过很多农村的时候,你发现很多墙体上什么这个化肥,电视机什么的,很多的墙体广告,那个就是一个非常细分的长尾效应的一种广告。其实这本书里面开篇就是这个,写的非常好,非常值得读。
主持人:那我们知道,您也被称为互联网的战略家,当时是从官场变为商场,我们非常想知道的,就是什么原因推动您坚定的做这个业务,而放弃了官场,然后一直要走下去呢?
高红冰:我觉得我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其实我有一个经历,这个经历就是说我当时是学校把我分回到云南,因为我老家是在云南,但是我始终想分到北京,后来在大学的时候做了一些努力,其实最终促使我能分到北京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系的教授,是研究战略的,我去拜访他,他说第一你能去北京,第二能实现你的想法,这个想法就是我想一生为这个战略努力,就是这个梦想,他建议我,说你可以去深圳或者去海南下海,直接下海闯南方市场,我专业是学电子的。后来他也引导我,其实你也可以做官,你愿意走哪个,其实当时就是说做学者、做研究人员,然后做官或者经商,就是三条路,那后来呢,我还是坚定我要做战略研究,所以后来分到北京,按我的专业分到工厂去了,因此在工厂做了三年,这三年个了我很多学习的机会,第一个学习机会就是开始了解到什么叫经济,什么叫工厂,最早接触企业的机会就是这样的机会,这是一个做半导体芯片的生产制造的工厂,这个工厂是很先进的,做芯片的,像英特尔的生产线,我们当时是做电视机的芯片,做的是钟的芯片,做这种东西的。那么我知道什么叫车间,什么叫生产科,什么叫采购处,什么叫市场部,建立这种概念,这是我最早对商业理解的第一步。那后来呢,我在工厂工作三年以后呢,正好有一个机会调到了电子工业部,调到电子工业部以后到了办公厅,就实现了我的一个想法了,就是做战略研究。我进入这个机关工作呢,主要是调查研究电子工业产业的发展战略,当然这不是宏观的全国性的战略,但是是一个产业的战略,包括起草一些文件,一些政策法规,我当时做的工作就是这个,就是我91年进的机关,然后开始做文字的工作,因为我的文笔还不错,所以就开始做这个工作,做到了1995年的时候呢,互联网发展的很快,国家也成立了新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我觉得这个东西好,这个东西有前途,所以我义无反顾的向领导申请要到这个办公室工作,经过一番周折最后我还是去了,我是这个办公室的第三个员工,当时的情况正好互联网在中国刚刚进入,94年我们连接的全球的互联网,那么我到这个办公室的第一件工作呢,就是去调查和了解互联网在中国的使用情况,并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清理和整顿,当时的工作就是做这个。因此,我非常容幸、非常有机会呢,就是最早的一批人,从国家的层面上接触到互联网,也有幸跟当时的很多的,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专家,包括现在看得到的吴建平,包括已经去世的等等,太多了,十几个,这个领域里面第一的专家,都是我们办公室的专家组的成员,那我有幸跟他们一块工作、讨论研究问题。当然我也直接参与,包括中国互联网的信息中心组建,包括中国最早的域名管理办法的起草和制订,这个法规的起草和制订都是我签字才公布的,非常有幸的做这些事情。同时也在研究和制订国家的整体的信息化和互联网的一些大的政策和法规,所以这些经历让我就觉得互联网是非常有魅力、有发展前途的一个事情,那么后来还有一件事情很有意思,就是在1997年的时候,由我们信息办来邀请呢,就是数字化生成的作者,他来访问中国,我们组建了一个报告会,这个报告会很有意思的产生了两个副产品,第一个副产品呢,因为当时做翻译的是张朝阳,搜狐的创办人,那个会完了以后,张朝阳就开始离开了原来的公司,跑到美国找第一笔种子投资,后来他找到了这个作者的一个同事,到后来产生了搜狐,第二个作用就是说像当时的数字化生成的作者叫胡勇等等一批人,大概十几个,就是非常高度的关注互联网,他们都是文笔很强的文人,写文章很厉害的评论家也进入了这个会议,后来他们拉起了成立了叫数字论坛的组织,就是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那我说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些事情都导致了我后来离开机关,因为我太多的跟他们交往和沟通,也看到了张朝阳是怎么把搜狐办起来的,我们都很熟,包括汪延,也包括最早做SP接入的张树新,也包括中网的万平国先生等等,一堆,给我很大大触动,就觉得互联网能让大家发财耶,我接着干机关也挺好,很有挑战,但是可能出来干互联网更好,就萌发了这种想法,我出来,跟他们一样搞一个公司是不是行啊,想法是这么想的,那么机会是到了2000年,我正好去美国做了一次访问,做了一个多月的访问,访问回来以后呢,就有投资人找我,说我们有钱了,你来组织一个团队是不是可以去做一个企业,就是做最早的,这就是互联通最早的来由,后来促使我下这个决心,几个朋友都说出来吧,混机关反正是条路,你肯定能当司长的,但是没有做企业好玩儿,不如出来办企业,很有意思的,因为我经常跟他们交往,为什么跟他们交往呢,其实我主要的因素是95、96年我在信息办的时候呢,我经常有一个出去调查研究的习惯,因为互联网太新了,在机关内部是不明白什么叫互联网的,所以我只要有时间,不敢周六、日我都会找这些互联网公司最早的老总,听听他们怎么看,最新的发展情况是什么,拿一个笔记本记,记完了带回来,整理完了以后交给领导。所以在办公室呢,我就变成非常前卫,非常有情报的人,所以办公室的领导就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经常把最新的情况报出来。但是人到水边没有不湿鞋的,老跟他们在一起,就觉得他能做为什么我不能做,所以到一起去了,办了互联通的企业,当时办的时候确实有很大的挑战,因为毕竟是政府的官员,永远做甲方的位置,到现在做企业,变成乙方。另外一个在机关我老是帮朋友,帮这个企业说,反正无偿的帮你,也是帮这个产业的发展,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当你办企业的时候,谁都不帮你,这个心态就要有很大的调整,你在政府的时候,你服务的是公共的目的,你到企业服务的不是公共目的了,是一个股东利益,主要的是股东利益,所以这个目标也变了,当时出来的时候呢,还没有准备有这么大的变化,就是试试做,但是后来一做起来发现,其实差别蛮大的,这就是挑战。后来经过了很痛苦的一个过程,反正就是成立这个互联通这个公司,然后去找到我在电信营商的一些朋友,拿到一些电信资源,开始做IDC,做互联网的信息中心,做互联网的接入,后来开始做拓展,帮一些企业做互联网的一些服务,这样就开始做互联通了。那做到了差不多是05年初,这个企业也成规模了,大概一年一个多亿的收入,那么公司也发展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呢,我就想这个公司做着做着,实际上变成了电信的服务公司了,跟互联网是有一些距离了,尽管服务的是互联网公司,比如搜狐、新浪、Tom都是我的客户,但是实际上呢,毕竟不是互联网的内容或者互联网的游戏,或者互联网的其他各种各样的服务的公司,因此我后来在想呢,就是说应该还是杀回互联网做一个最新鲜的,或者最好的商业模式的一种公司。后来我就歇了一段时间,开始又找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商业模式,那么研究来研究去,后来发现呢,互联网的广告应该是最好的切入口,最好的一个领域,因为它增长非常的快,但是在互联网上呢,谁都在讲,网络广告是互联网利润的最大来源,但是到底怎么做做的最好,这是比较考验人的,那么从我的角度看呢,第一我比较了解互联网,但是可能我比别人更长一点,我还更多的了解电信,我有电信资源,因此在研究模式的时候,开始发现如果我能把电信和互联网整合在一起,提供一些更好的新的服务,那也许我就有竞争优势,蚂蚁互动后来的商业模式的设计,是基于这些资源的积累,后来一点点做出来的,这就是刚才讲到的,怎么会离开机关做这个企业,为什么做了互联通,后来创办了蚂蚁互动。
主持人:看您公司发展到现在有很多转折点,那么您现在做的蚂蚁互动是您的一个主要产品,是一种新型的广告模式,那么相比之前的广告模式,您刚才也说了,后来的蚂蚁互动改变了一个经营模式,那么相比之前的广告模式,您现在经营的广告模式有哪些优势和吸引广告商的地方和特点呢?
高红冰:我觉得蚂蚁互动的广告媒体,或者是营销模式呢,实际上对广告主来讲呢,最大的吸引点是真正的帮助了广告主实现了他的一个精准营销的投放,就是他的计费是基于互联网的投放以后所形成的广告效果来计费的,就是按照电话呼叫的次数或者时长计费的,这样的话对广告主来讲是很公平的,因为广告主是希望得到什么呢,当我的广告投放出去以后,这个效果谁来帮我测量,最好这个广告效果的测量是我自己能够也了解的,那么你知道,像Google、百度有他自己的测量方式,主要的主体是他自己,广告主是不能控制的,广告主进去把钱在后台提交以后,其实这个广告被点击了多少次,是谁也不能控制的,但是电话效果呢,他打电话,效果怎么样他自己评估,裁判就是广告主,这样的话对广告主就公平,那么对网络主公不公平呢?这个问题就出来了,不可能什么好处都给广告主,所以也要问问网站主这个事情到底怎么样。对于广告主来讲呢,只要你网络主的网站,真正面对的这些受众是有价值的,主要的不是展示一个品牌图形,而是要去购买,要即时消费的冲动,这个时候蚂蚁互动适合他,如果不是,他只想打一个品牌图形或者打一个信息的话,就不适合。因此蚂蚁互动广告投放的模式呢,也不见得是对所有广告主要投放的广告都适合,他必须是即时消费的,然后是营销型的,要做产品或者服务和买卖的,这一类广告主是非常适合的。但是反过来如果想打一个广告图形,你可能要找门户广告,那个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真的要投放,是想接电话就可以,比如我们现在的很多广告主,教育类的、招商类的非常的适合,他们招生就是靠接电话,打了一个广告以后,就等着电话打进来,靠打电话把用户建立起来,所以对这个广告就适合,所以蚂蚁互动如果这个广告模式新,或者是它对别人有差别,或者有优势,就在于第一,它能精确的计量广告的效果,第二,它能把潜在的受众、网络的受众呢,把他们引导到广告主那去,或者反过来讲,是帮广告主在互联网这个所有的媒体上呢,去找潜在的消费者,那么根据这个潜在者计费,最后他能够实现广告主细分市场的广告投放,分众的投放的匹配,这是我们可能跟传统的其他的网络广告所差别的。
主持人:这是特点,那么蚂蚁互动公司,现在您觉得它的前景是什么样子的?
高红冰:我们是这样的,我们大概06年初我们着手开发了这样一套网络广告的投放和检测统计系统,然后我们现在在建立呢,把通讯系统进一步的完善。其实我们上线是在06年的差不多下半年,我们开发完了我们的上线的,现在上线以后,发展的非常快,公司的网站流量进展非常快,广告主的增长也非常快,很多的网站主也受到模式的吸引加入进来,把很多广告主的广告在互联网上做投放,就是贴出去。这个模式我觉得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好的,因为它其实有效的解决了互联网广告这个领域里面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是信用不好、欺诈,以及网站很多的受众流失的问题,因为很多用户到网站上浏览、访问,看到一个产品、看到一个服务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他是有冲动要打电话找广告主的,但是他找不到,因为一种情况呢,是根本就没有电话号码在这个网页上体现,第二种有电话号码,但是可能是一个外地的电话号码,那他是一个长途电话,可能就不去打这个电话了,那我们提供了全套的通讯手段呢,我即提供了即时通讯给你,也提供了网络号码,多种的手段都实现什么目标呢,让这个网站的受众只要想找到广告主,立刻可以通过这几个工具,选择任何一个都可以瞬间找到广告主,就是帮他解决了沟通的问题,非常的方便,反过来讲呢,也让网站的受众啊,就是减少他网站受众的访问量的经济价值的流失,所以这个也是得到了网站主很好的追捧。
主持人:您可不可以谈谈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的感想?
高红冰:那么比如更早一点的,87、88年,域名通过S.25的形式就可以到国外上互联网,实际上从94年到现在,大概13年的时间,我觉得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有几个阶段可以划分,最早的划分是94年开始介入以后呢,比如到98是年一个阶段,商业上来看是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呢,互联网的最早用户接触到呢,是使用互联网的接入,上网,发邮件,所以在美国你也看到,雅虎是最早做邮箱的,其实到今天,雅虎最大的流量是邮件,它70%的流量是邮件产生的,所以雅虎实际上是一个邮箱的公司,可能你们自己在雅虎不会这么看待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杨致远我们讨论,就是这样的,他就是做邮件出身的,他最作做了一个门户,门户的流量真正的来源就是邮件。这是第一个阶段,那98年,其实到了2000、2001年又是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里面出现了高速的增长,就是VC开始介入,在98年到2000年,进入了疯狂的阶段,大量的ICP在那个时候产生,但是2000年以后呢,实际上互联网进入了一个冬天,你知道了,当时的情况是纳斯达克跌下去以后,泡沫破裂了,很多的公司关门,也深刻的经历了这一段冬天的过程,非常的残酷,因为很多的用户流失了,它关门了,原来托管一台服务器,现在服务器撤了,客户流失收入也没了,所以这个冬天很残酷,好在2002年以后,中国互联网出现了手机短信,手机短信移动到互联网上来,所以给互联网的企业加了一个强心针,这个强心针让这个企业度过了冬天,比如搜狐、新浪,还有其他的任何一个最早的互联网公司,都由于得到了先进流的来源,所以上市的上市,曾经焕发青春。我做互联通的时候呢,其实这些门户的公司主要都是我的客户,我记得很清楚,互联网最惨淡的时候呢,像Tom,他托管的带宽流量只有400兆,雅虎可能100兆都不到,是很残酷的。但是现在反过来看TOM,他的带宽流量应该是40、50个G这样的量,扩大了100倍,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那么再一个阶段呢,就是第四个阶段了,差不多06年以后,早些时候就是广告、游戏,到这个阶段就不是,2.0出来以后,SNS交友,那些社区服务,包括即时通讯,各种各样的融合在一起,发展的非常非常快,VC也大量的进入这个市场投资,因为做互联网赚到钱了吗,所以很多人都投钱,投资的结果就是互联网膨胀,所以如果简单的评价互联网这十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呢,就是用几个数字衡量,第一个就是互联网的增长,确实在95年底,我进入到国务院信息办进入调查的时候,只有六万个互联网的使用者,就是94年到95年底,差不多是一年半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面,发展了六万个用户,这是最早的一个。那么到了2000年的时候,这个数字超过了一个亿,到今天为止呢,这个数字大概是1.3还是1.4亿的量级。其实在96年我大量的做过预测,我说2000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会突破一个亿,实现了,2000年的时候我又做了一个预测,2010年的时候,其实不用,可能2008年的时候会超过两个亿,可能有70%到80%的用户是宽带用户,这个用户群还不包括当中国的3G投入使用以后,3G的手机用户变成互联网用户,如果真正实现的话,可能会超过3个亿。互联网的使用者,就是SP,互联网的接入用户是一个巨大的指标,这个指标就是说,它是解释或者是印证互联网的规模和指标,当然还有一个指标就是互联网的内容,我记得最早的时候上互联网啥都没有,很少的几个网页,到现在为止,你会觉得互联网是一个海量的东西,每天的增长是呈几何基数的增长,内容也在不的刷新,更多的内容的制造者,包括个人、包括博客这些东西,都在大量的产生这些内容。所以互联网变得是一个巨大的、新的物种,一个新的网络营销的工具,以及一个巨大的媒体,都可以这样定义,他在开始更加深刻的在影响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也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所以你去看这些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更多的年轻人,更多有消费能力的人,开始在互联网上花他的时间,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因为有太多的内容和好玩儿的东西可以在上头,你不管是上去找信息、使用电子邮件、跟大家做QQ、MSN的沟通,或者在互联网上找广告,发现和找你潜在的用户,大量的使用变成了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互联网变成了人们的一个功能的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呢,实际上互联网已经变成,它不受任何一个政治机构或者任何一个商业机构的控制,变成是一个社会的存在方式了,这在10年前,我们在96年来研究互联网的长期发展的时候呢,已经其实看到这些东西,但是到今天为止没有那么具像,那么好的体验,那么随着互联网往后的发展,宽带的普及,以及3G移动的,包括最新技术的融入,都会使互联网进入一个更新的、爆炸的、更大规模的增长和发展阶段,如果互联网能够进入三个亿的规模,那么互联网会更加深刻的影响中国现实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际上互联网的力量已经变成任何一个人也不能忽略他。我仍然认为,互联网在商业上的使用,在中国是远远的不够的,因为大量的用户在互联网上今天使用的呢,是玩儿游戏、贴一些跟商业价值不太相干的文章、图片,实际上在美国、发达国家,互联网的商业使用是主流的,比方说用于电子邮件,在美国基本上是变成一个离不开的事情,比方说利用互联网销售,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全新的营销工具使用,去沟通买方和卖方,这些都是互联网在发达国家主流的应用,但是在中国就变得比较薄弱,所以我觉得正因为它薄弱,所以很多企业家和创业者呢,其实可以更多的考虑在这个领域上面找到新的一些发展的空间和增长的模式,还是那句话,就是一旦互联网的流量和互联网的用户增长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呢,其实你只要有想法,你只要能够为这个想法不断的去投入、去追踪、研究、积累,你总能在这个互联网上挖到金子,创成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和获得成功的。
主持人:很经典,那我看了一下网友在论坛上说的话,他们对您的产品还是非常的感兴趣,对蚂蚁互动这个业务还是非常感兴趣,那么有一个网友提出呢,想让您谈一下蚂蚁互动做成的第一笔生意和广告主的反馈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反馈呢?
高红冰:实际上当时我们把平台开通以后呢,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得有广告主上来试试这个平台怎么样,大家普遍的想法就是找几个好朋友过来试,但是后来我们找客户的时候,本来想找自己的朋友投,结果没想到很多客户都愿意来试,那就很简单,把广告的信息和图片提交到我们的后台,然后放一笔钱,当时就是500块钱就可以,很小的钱,但是现在不行了,现在我们把这个金额提高了,至少5千块,因为电话的投放啊,它这个花钱比较多,但是它效果确实好,不像一个简单的点击广告,当时就是500块钱,你拿过来,把信息提交,然后我们这边就安排几个人去找广告主,上来把这些广告的代码贴到网站上去,当时最早是这样做的。当时招商的、教育的好多客人就上来了,后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客人呢,是广州的一家做培训的公司,这家公司实际上是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我们的产品,他就试一试,后来我们金额提高了,到2千的时候呢,他来做投放,结果他把广告的内容提交进来以后呢,他预付款打进来以后,大概也就是不到十天,一周多的时间,他招生是招3G的培训班,大概一个学生是要收一万块钱,他在广州,他把我们广告的投放方式研究完了以后就开始提交到我们的后台了,那么我们组织这些网站把他的网站贴出去,结果十天不到,一周左右的时间,他一下子招了十几个学生,后来我们就在后台看他的帐户,一看他的帐户才花掉500块钱,后来我就跟这个公司的销售和具体的技术人员,我就有点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我说这个单子我们做亏了,我们应该跟他做什么呢,做CPS,广告界里面很专业的次,按照消费额赚钱的,就是你招几个学生我分帐,按这个分的话我应该拿到好几万块钱,但是没有,他就花了五百块,后来这个公司特别聪明,他看到这个广告效果那么好的话呢,也把我们的代码贴到他的网站上去,说这是蚂蚁互动专门为我们定制的招生咨询服务平台,在他自己的网站上宣传,看着我们好像做了一个什么样板去说,不是,全是他自己做的,底下人告诉我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觉得这个公司怎么这么做,后来一分析发现没有太多的奥秘,只有一点,其实很多人也访问了他的网站,但是没有报名,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电话是在广州,大家就不愿意打长途,但是把我们这个免费电话一放上去以后呢,大家愿意打电话咨询,咨询人多以后呢,成交就提高了。后来觉得很奇怪这个事情,当然不好说,这种投放方式啊,就是可能对有一些广告主特别特别适合,相反对于一些广告主也不适合,因为我们也遇到一些广告主比如是做保健品的,做保健品是暴利的业务,那保健品你也知道,这个行业其实它的行业规则建立的不是那么规范,因为是一个小的企业主,他也想用这个方式投投试试,当他投放的时候呢,我们建议他你把你接电话的电话机呢,绑定到你公司的商务的电话机上,结果他不干,他说我得先自己,他是一个老板,他说我得先自己测测看再说,结果他就把电话绑到他手机上了,结果我们把广告一贴以后,一天几十个电话把他打蒙了,不断的有电话打进来他就接,他是总经理啊,打电话咨询他,可能他在外面不耐烦听,说这电话那么多怎么接的过来,后来就跟他建议,你不应该这么做,你真是做电话营销,应该安排专门的人,还要做培训怎么接这个电话,后来我们发现,如果没有准备好这种营销模式的广告主,我们不建议他使用我们的平台,反过来像教育、招生,都是老师接电话,专门经过培训接电话,他说话的方式、步骤特别好,就能够把这个课程拉进来,把潜在的消费者抓住。所以印象特别深的就是这些事情,特别有意思,可能在我们试这个商业模式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但是这个事情越发生的时候,我们越感觉到这个模式很好,把不同的广告主的广告投放以后呢,大家会知道我用这个是最好的,或者不适合,不适合的就慢慢的淡出,适合的就不断的进来。
主持人:那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最后想请您跟现在很多创业的人说一下如何创业,然后需要哪些素质,对他们这些创业者说一些话?
高红冰: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讲呢,因为我经历了第一次的互联通的创业,那是从机关出来迈的第一步,做蚂蚁互动呢,也可以讲是再次创业,首先讲第一个体会,再次创业其实还是有一个心态的问题,就是你要重新调心态,因为前面的创业成功了,然后你就想再创其实不难的,其实不是,其实再创比第一次还难,因为最难的是你要调心态,我在第一次创业的时候,从机关干部变成一个商海里下海的人是一个转变,但是又做了一个新的,这个转变其实还难,因为你背包袱了,关到一个小黑屋里面去,带着几个不知道深浅的人干这个事情,本身来讲你心态就得放得下,你就认定是从新开始,从我的角度讲,因为我访问了很多公司,我的体会就是创业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觉得它是你人生当中特别有乐趣、想获得代价,是成功的喜悦,从这些方面考虑问题,你必须为这些事情做准备,一些心里上的准备,如果你不充满激情的做这件事情,不百分之百的投入做这件事情,我觉得创业你肯定要走很多弯路,这是第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你还是要有一些创业的经历再创业好的多,如果你啥都没做过,甚至都没看过别人怎么做这个企业,我建议你先到一个企业里面去打打工,最好是到小一点的公司打工,因为那个你更容易看清什么叫一个企业怎么发展起来的,如果你到一个很成熟的,像IBM,或者IBM的中国公司,你到那只会当一个销售,当一个零部件,这个时候你很难看到一个企业的全貌,因此你在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个前期的准备,因为没有这个过程你不了解什么叫企业,因为企业毕竟有他自己的商业规则,比方说你至少懂得什么叫产品,什么叫市场,什么叫财务报表,怎么组织人力资源,怎么决定或者是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的战略,这些因素其实都是很复杂的,一开始可能你也不需要搞的那么透明、那么明白,但是至少你得知道,这些事情是怎么做的,你看我,刚刚来办互联通的时候呢,我就很难区分清楚什么叫市场什么叫销售,我觉得这两件事情是一件事情,但是你做企业做深了以后发现其实这是两件事情,但是有重叠的事情,所以这就要做准备。第三点就是做创业企业很重要的一个坎儿,你要迈过去或者要解决的是要选择你的合作伙伴,要非常好的去选择你的合作伙伴,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创业你个人就能完成那就很简单了,你不需要选择,你自己做就完了,但是往往一个企业的创业和发展不是一个人做得到的,一定需要一个团队,需要一个合作者或者几个合作者,其实公司不断的发展,你拉新的投资人不断的进来,不断的选择商业的合作伙伴、合伙人的一个过程,当你最早创业的时候,你必须要选择合作伙伴,而且这个合作伙伴跟结婚没什么两样,就是说它是一个很综合的过程,你要评估对方的资源、能力、未来的贡献、潜在的价值,你也要掂量你自己,你愿意拿多少投入,包括资金、时间、或者朋友的关系、资源的投入跟对方做商业对价做合作,这些都要做认真的评估。那第四件事情,就是你要创业的话,你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这件事情不是最重要,但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为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不好的行业或者不好的商业模式呢,你可能会为这个商业模式将来的调整付出巨大的代价,就是你得选一件符合你的过去的能力积累、经验积累、资源积累匹配的商业模式,比如你别是做高科技的电脑开发的人,你说我要去搞一个公路维修,或者是修自行车什么的,那就不对了,你可能是做一个零售业的一个开店的,你非要做一个技术开发的活,那你长处就没用上,所以你选择商业模式,一定要跟你自己的长处匹配,这是能走捷径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当然了,这四点或者五点说完以后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欣赏、你要觉得创业是你自己喜欢,你觉得他成功、失败也好,对你来讲这个挑战是你觉得很刺激的,你喜欢,你对这个事情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那可能就做不长,所以可能参加《赢在中国》,来做,是在大家的激发之下你冲动的做这件事情,但是你必须要有持续的创业激情,要坚韧不拔的做,你不要简单的想试试就行了,不是这样的,你要做就必须为这个事情做好准备,坚韧不拔,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就解决困难,经受再大的困难,哪怕公司没钱了,跟你合作最铁心肠的合作伙伴跟你拜拜了,你还是要干下去,只要你公司能持续的坚持下去,你就有成功的一天,因此你必须要干你有兴趣的事情,你还有非常大的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准备好了做这样的事情,这是对创业者来讲,我想是很重要的因素。
主持人:好,感谢高先生作客我们《赢家访谈》,今天让大家受益匪浅,非常感谢您,我们今天的《赢家访谈》到此结束。
高红冰:各位网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