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次慈善经历,居然被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24:05

我的一次慈善经历

     今天看到一个消息,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离职,改到一个非政府、非盈利机构发展。这个消息在我们杀富济贫这个圈子里还是引起一些感慨的。

     知道王振耀的名字,是他刚从美国肯尼迪政治学校回来、在救济救灾司工作时。为了推动企业慈善捐款税前列支、个人慈善捐款免税政策,以个人名义捐了一笔500元的善款,然后通过多个部门办理足足10道手续,历时几十天,最后拿到50元的个税免除。这段故事在媒体上广为传播,我们记住了他,但是所有被波及的部门也记住了他。也许这就是悲剧的序曲。

    王振耀从这时开始力主出台一个叫做《社会救助法》的立法,希望规范慈善行为,对参与慈善事业的人提供政策优惠。这在多数西方国家是很普遍的。每个人都觉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制定这样一部法律的程度,但就是历时十年通不过,甚至文稿上了国务院常务会都通不过。估计这件事对王振耀打击极大。现在,这部法律可能改叫《慈善事业促进法》,不知道何时能通过。

    中国现在有了一些富人,他们应该拿出一部分收入回馈社会。但是中国的慈善事业总是难以得到热烈响应,人们对各类慈善组织总是充满怀疑。慈善在中国遇到的尴尬原因何在呢?

    不想讲理论,告诉你们一个我自己经历的故事。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个著名的助学工程,一对一方式,每年给一个贫困家庭支付400元学费,从4年级到6年级。我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从该机构提供的名单中选读书机会最少的少数民族家庭的女孩子支持。那时收入不高,每年固定支持一个,通过邮局直接把钱汇到学校。每个学期末,被资助的孩子都会给我写一封信,报告学习成绩。这件事持续了好几年,断断续续支持了三个孩子。有一年,到一个贫困县做项目,刚好我支持的一个小孩家在那里。我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按照材料找到这个孩子。地址是真实的,孩子父母身份证是真的,孩子是真的。但是,这个孩子没有在校读书(按我得到的材料她应该读五年级),她只会说苗语而不会说普通话(那些信是谁写的?),她是家里六个孩子中的老四(材料说她家是计划生育家庭)……。我把书包和铅笔、本子留给了这个贫困的家庭,希望她在校读书的弟弟可以用到。

    我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追究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谁为了每年400元钱给我写信,是一个人在骗我,还是一所学校、一个县、一个办公室……在骗更多的人。只是,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给任何慈善组织捐款了。我宁愿自己下乡时,看到老人、病人、残疾人,直接把钱给到他们手里。

    在中国做慈善,首先要有让人信任的机构。王振耀先生去做民间慈善了,希望他能够在这方面做点贡献。我们不是富翁,只是普通的有善心的公民。如果有值得信赖的机构,我们愿意小小弱弱地做一点事,帮助比我们更困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