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人只分贫富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42:03

作者:秋风  北京学者
是否取消利息税?28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取消利息税,因为利息税触及最多的是中低收入者的利益;有财税专家则认为,利息税目前还不能取消,因为利息税的功能其实是“劫富济贫”。一个不起眼的利息税,彰显出了贫富对立话语的贫乏。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其生存的物质条件而言,当然有贫穷与富裕之分。人之贫与富,既取决于才能、知识,也受天赋、运气等因素的影响。除非所有人都是由同一架机床加工出来的,否则,人与人之间总有差异,则其物质境遇就必然存在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连同由此导致的其他差异,产生了社会的分工,因而又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因而可以说,贫富的差异是社会的自然。
不过,很显然,今天,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至少是在各种媒体上发表评论者心目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客观地看,贫富差距何以成为严重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个中原因,此处不去讨论。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当人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须站在穷人或者站在富人的立场上来说话呢?
站在一群人的立场上说话现在确实很时髦,当然,站在穷人一边符合政治正确。“穷人的经济学”就不用多说了,据此,人们理直气壮地说,“劫富济贫”有理。法学界也有人提出:法律应当旗帜鲜明地向弱势群体给予适度的倾斜。据说,向弱势群体倾斜没有违反和破坏平等原则而恰恰是捍卫了平等原则。倾斜竟然等于平等,其中的逻辑还真需要语言学家指点一下。
问题是,政府的法律、政策向穷人倾斜,就能照顾穷人吗?利息税的例子说明,一项政策究竟是有利于穷人,还是有利于富人,很多时候是难以辨析的。比如,穷人经济学家坚决主张制定及严厉执行最低工资法,但最低工资法很可能让最穷的人的处境恶化,因为,他们本来就处于边际就业岗位上,强制性工资增长将使他们失业或不被雇佣。
进一步说,劫富就能够济贫吗?很多人对累进的个人所得税拉平个人收入差距的功能寄予厚望,因而,他们对工薪阶层目前成为纳税主体感到愤怒。但即使在税制健全的国家,个人所得税也不过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搅拌器,并不具有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的功能。即使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能够劫走富人的财富,这些财富也未必会被征税者用于济贫。不要说在中国,税收支持的福利制度反而在扩大贫富差距,即便在民主制度较健全的国家,多数人原则同样使税收福利为中等收入阶层享有,而真正的穷人之所得并不很多。
这样的结果让人泄气。理论分析能够证明,刻意地照顾某一群体的政策,因为扰乱正常的社会交换与合作秩序,通常会导致种种非意图的后果,从而让该政策本来想要照顾的群体的利益最终也遭到损害。这样的事实,或许可以促使富有同情心的人们反思一下,穷人需要特别照顾的预设在道德上是否站得住脚?
偏颇地站在穷人一边,基于贫富对立的心态设计种种刻意在物质方面帮助穷人的方案,是否矮化了穷人?问题的关键是,你何以知道“穷”人所需要的仅仅就是物质上的福利?一个人,如果总把穷人、富人挂在嘴上,那就意味着,在他眼里,一个人的根本社会属性,就是其所拥有的财富之多寡。穷人经济学家、穷人法学家、穷人策论家通常以理想主义的面貌出现,但他们的论证却表明,他们是不可救药的物质主义者。在他们眼里,人的价值之衡量尺度就是其物质占有水平,一个人的价值与其金钱、物质福利成正比。正因为此,他把社会中的人首先划分为“穷”人和“富”人,并以此为基点,讨论经济、社会、政治诸问题。
往好里说,这是偏颇的,往坏里说,这是一种蔑视心态。一个具体的人首先是一个人,因此,他希望完善自己作为人的本质属性,比如享有基本的人身、财产自由。在此基础上,他也在多个方向上追求知识、技能、爱、教养、道德、影响力以及财富等等领域的善。由此,每个人才能够在生活中安顿好自己的身心,而不至于因为单一价值的不满足而绝望,贫穷的人未必不快乐。因此,穷人就不是社会的负担,也未必是愤怒的群体。相反,跟其他群体一样,在创造财富方面未必优胜的人群在其他领域却具有创造力,比如,黑人对美国的音乐、体育作出巨大贡献。
今天,评论家们普遍地忽略人的丰富属性,眼睛只盯着人的腰包,贫富对立的话语到处泛滥。诸多政策也以贫或富作为基本预设,人因为其穷或者富被区别对待,他们被固定为穷人或富人。穷人或富人对其他价值的渴望经常被忽视,尤其是穷人,很可能在其他价值上也蒙受了损失。穷人得到了福利但却丧失了选择的自由,这究竟是得还是失?文人、决策者能够代替穷人作出正确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