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纵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01:35
平行论坛3:大学校长纵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问题

发表年份:2006年7月15日      已经有385位读者读过此文

7月14日上午,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三个平行论坛同时围绕“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主题进行演讲,在平行论坛3,山东大学展涛校长、香港城市大学张信刚校长和香港岭南大学陈坤耀校长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演讲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郝平校长主持。

展涛教授谈:开放与大学创新

大学的特色是什么?尤其在今天国内大学都在谈建设高水平大学或者一流大学的时候,要弄清什么是一所大学的特色是很难的。就山东大学而言,展校长认为有必要对山东大学进行定位。首先,应使山东大学成为一所中国本土的大学。山东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儒学创立者孔子的家乡,所以山东大学首先应是一所本土化的大学。这样定位后,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就都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在理念上要有改变。例如,以前大学都是提“传授知识”、“科学研究”、 “服务社会”,而展校长认为应是“引领社会”,真正站到社会的前面。其次,应把山东大学办成一所国际化的大学。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所大学都必须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作为一所有近105年历史的大学,山东大学与世界各国大学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每年都有150名左右的教师和几百名学生到世界各国去学习交流,并且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关系,每年聘请的长短期外国专家350多人,有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2,000人。

展涛校长认为大学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开放。这种开放不仅是指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开放,而且包括大学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大学与科研院所的校院合作。开放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必须在不同的文化中,进行比较和碰撞,形成活力,最后产生新的观念。与开放同样重要的一个词是共享,作为一所现代大学,学会共享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本届论坛的主题“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展涛校长也谈了在山东大学如何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问题。他的观点是:注重三个方面和四种环境下的人才培养。对学生应注重社会责任心的培养,这是大学最重要和核心的东西;创造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在本科阶段就应开展研究性学习;个性与人格培养。现在的大学普遍对学生关注不够,尊重不够。作为山东大学的校长,展教授每年要为1万多名本科生颁发毕业证书。这一过程要持续9天,其用意就是在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感到母校对他的尊重和热爱。四种环境下的人才培养包括:开放的学习环境,如鼓励学生到国外大学去学习,到别的大学去交流,到企业去进行校企合作,如工科的学生要求在企业实习一年;学科综合环境,即在学习中鼓励进行跨学科学习,如双学位、主副修制等;研究环境,即在本科阶段就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老师的研究工作中去;文化环境,即使大学成为社会的发动机和瞭望塔,在大学形成一种大学精神和理想,使大学永远有所追求。

最后,展校长留给大家一个问题:创新的灵魂是什么?

张信刚教授谈: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张教授首先从历史和科技史的角度,探讨了创新的发展历程。人类历史上的任何重大发现都可以认为是一种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自然科学上的创新和社会科学上的创新。

分析了什么是创新之后,张教授又提出了创新性人才的概念和定义。创新性人才必须是发现了别人所没有发现的自然或社会规律,或者是利用原有的技术进行新的组合和应用。历史上的爱迪生、伦琴、居里夫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人。此外,创新性人才还具有如下特质:智力发达,即通常所讲的智商高,智力出众;对客观事物具有好奇心,做事情专心致志;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如DNA 的发现者华森和克里克是学物理学出身,但是对生物学也有了解;鲜明的个性特征,如乐观的精神,坚韧不跋的态度等。

按照张教授的观点,创新性人才完全是可以培养的。他比较了中国和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认为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虽然知识的教育很糟糕,基本的读、写、算都不行,但是动手能力特别强,从小就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所以美国的大学尤其是研究性大学是最好的,不能不说与这种传统有关系。中国古代,尤其是唐诗、宋词都是很富有创新的。作为中小学的教育,除了强调对系统知识进行继承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强调学生自己学习的重要,尤其是培养学生自己寻找事实、资料,自己独立做出判断的能力。

张教授用西方的一句著名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来形容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对于基本的原则和法则,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因为没有这些基础,任何创新都是不可想象的。其次,考试不要有固定的答案和评分标准,尤其是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更要鼓励学生发挥。再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一是给予其自由度,让其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二是导师与研究生要有面对面的讨论,给予学生直接指导。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张教授还认为必须要有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他以法国为例,在法国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以科学家命名的街道。这就是一种社会环境,一种鼓励创新的氛围。一个定律的发现,以发现者命名,就是对创新的最大奖励。

作为一所办学历史并不长的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自1984 年建校以来,就致力于发展成为香港及亚太地区的优秀大学。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03年世界大学排名》,香港城市大学高居大中华地区高校排名的第七位。而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城市大学的主要做法是注重课程结构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文理综合,人文关怀;传统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如设立创意媒体学院,设有六所大学研究中心,在纳米材料、海洋环境、光电子学、语言科学及计算数学领域都有卓越的表现;跨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结合,不断开展与海内外高等学校的交流活动,积极进行包括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学生交换活动,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创造一种多元文化的氛围。

张教授最后还对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的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展望,认为随着这一地区经济的崛起和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重视创新人才的问题。在这方面他认为日本已经开始启动,政府发表了一系列的报告,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进行科技创新。其结果会在不远的将来体现出来。

香港岭南大学陈坤耀校长谈:博雅教育在创新经济时代的角色

陈教授认为,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这个词非常难翻译。有人译成“通识教育”、“文理教育”,但是陈教授觉得还是博雅教育最为贴切。他认为,在美国学费最贵的不是哈佛、耶鲁等研究型大学,而是博雅教育学校。美国大公司的总裁60%毕业于博雅教育学校,而香港岭南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博雅教育大学。

陈校长强调,博雅教育是独特的教与学的过程,而不只是课程和科目的不同,他将其比作大陆实行的“素质教育”。对于博雅教育的举办,他认为必须有几个先决条件。一是小而精。博雅教育的大学一般人数在500 —3000人之间,不是传统的“巨型大学”,学费昂贵,成本极高,一般的学费在5万至6万美元,培养成本每年人民币50万左右。二是寄宿制。博雅教育大学的80%学生入宿大学。这主要是使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成为一个共同体。三是以学生为本。与传统大学的最大区别,博雅教育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本”,更加重视过程、经验、原理和跨学科。

对于如何进行博雅教育,陈教授提出了博雅教育的实践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必须形成紧密的关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进行小班教学,人数在15至20人之间;实施跨学科、多学科课程,做到本科教学个人化;强调读和写的核心课程;将表达、写作、评述作为评估方法;学生参与研究工作;重视服务研习,每一个活动都会和教学课程有关系;开阔国际视野。

    博雅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达到以下几种能力:适应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在演讲的最后,陈教授提出与新经济、知识经济同等重要的创意经济 (creative)概念,并论证了这种经济的特点:信息与传播科技的卓越;快速、广泛和渐进的技术革新;涵盖经济(scope economy)超越规范经济(scale economy);全球化;非工业化。而且认为个性化将代替标准化,托夫勒的预言越来越被证实,即每一秒钟都有新的东西出现,每个人一生要不断地更换工作。在创意经济时代,博雅教育的优越性越来越体现出来,即它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洞察力和智慧。

 

在三位校长演讲结束之后,多位大学校长们进行了提问,演讲者进行了简要回答。

——东北林业大学李坚校长问展涛校长:根据你的理念和思想,阐述一下在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中,如何处理政府、企业与大学的关系?

展涛校长回答:在大学与企业的关系上,主要是构建校企合作的网络。如与海信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进行冠名。再如,利用工科,尤其是博士后到企业进行合作。与政府的关系,在国家层面上竞争力不强,与其他综合大学相比,在科研经费、特聘教授等方面,得到的支持比较小。

——安徽大学黄得宽校长问展涛校长: 现在大学校长的工作权限非常有限,制度上的限制很大,你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展涛校长回答:如果你想做100件事情,有90件是做不到的,但是有10件事情是能做的,你就把它做好。关键是要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只要你做了,就有价值,就是有所作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海岩校长问展涛校长:在教师的创新上你是如何做的,如何进行个人化的培养(如王晓云教授现象)?

    展涛校长回答:我们在引进人才和人才培养上是不惜成本的,每年1000万,送150个教师出去培养。一个长江学者,我们支持的力度是几百万经费,但是我们支持不是集中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整个教师队伍都得到提升。王晓云教授我们也进行了支持,如送她到香港大学呆了一年。人才的出现有时有偶然性,但是机制和体制是非常重要的。

——兰州大学周绪红校长问张信刚校长:我在硕士之前同你的专业完全一样,但是你在博士阶段转到了生物医学工程,这个跨度非常大,你能不能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谈一下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

张信刚校长回答:这和社会环境有关系,和一个人的兴趣有关。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从事任何工作或专业,都必须下工夫,持续不断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湖南师范大学刘湘榕校长问张信刚校长:创新人才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大学仅是一个阶段,而最重要的是在中小学阶段,你对大陆的基础教育如何评价?

张信刚校长回答:我在美国接受系统的教育,又在美国的大学工作了近30年,所以对大陆的基础教育不是很熟悉。但是我个人认为,在中小学阶段,不要负担过重,考试过重,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研究员问陈坤耀校长:博雅教育是精英教育,在你们学校有哪些创新?

陈坤耀校长回答:主要就是三点:小班教学,导师制,住宿制。

——外交学院吴建民院长问陈坤耀校长:博雅教育大学的毕业生在香港做领导人的有多少?是不是在研究生阶段也可以进行博雅教育?

陈坤耀校长回答:我们大学在香港招收的不是最好的学生。因为学生对博雅教育并不了解,他们主要是看大学排名。但是顾主比较认,认为博雅教育大学毕业的学生素质较高。关于研究生是否适用,本科生基础最重要,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都是非常有名的博雅教育学校。而研究生教育,其专业培训一定要在研究生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