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5:28:54
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和潜能
——上海中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纪实 新闻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发布日期:2010-07-02
 
课程图谱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含金量很高。它分为德育、学习领域、优势潜能开发等3个分图谱。德育、学习领域课程分图谱,除学生必学的国家规定基础与上海中学特有的基础要求外,开发了877门发展型课程供学生选学,与图谱匹配的实验教材有802本,其中自己独立编写的校本教材383本。学习领域共有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14个学科课程图谱,每个学科图谱又分成基础型和发展型内容,前者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所有学生必修;后者又分为知识拓展、视野开阔、解析探究、应用实践4个类型,主要是选修课。每个学期学什么、可以选什么课、学到什么深度、达到什么标准,图谱中都设计得一清二楚。
这套课程图谱的突破和创新,从教材编写中可见一斑。上海中学办有国际部,招收外籍学生与部分港澳台学生,英文系列课程全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这一优势不仅使学校得以借鉴国内其他教材的优点,还把外国课程的优点迁移到国内学生教材的开发上来。例如,校本生物课程中的《生命的透视》就提供了与国家教材完全不同的新视角,以分子生物学为主线,涉及13项诺贝尔奖开展的基础实验项目。学校科技实验班的学生,数学、物理、化学3门学科实行汉英双语、中外双课本教学,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对国内统编教材进行补充和拓展。丰富的课程和教材不仅解决了单一教材让学生“吃不下,吃不透,吃不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看到现在的学科达到了什么高度,哪些是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
按照课程图谱实施教学,上海中学每学期开出150—200门发展型课程,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通过课程得到了从学习到评价的保障: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学生在网上选择2—4门发展型课程,第二周开始上课。同一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课程表,去不同的地方上课;考试时有“选择性试卷”——同一张试卷,不同班级和层次的同学解答其中不同的试题,得到适合自己水平的测评和评价。
生物教师郑思告诉记者,按照必修课的安排,生物要到高二才开,但因为有发展课,感兴趣的高一学生也可以选学选修。
专注“奠基”:提升全体学生创新素养
考出好成绩,参加竞赛拿金牌,这并不是高中教育的目标。上海中学提出,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才是目标所在。
上海中学对自己的角色和目标有个定位:高中教育不可能培养出一个成型的拔尖创新人才,高中教育的价值在于,给有潜力的那部分学生打好将来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同时提升全体学生创新素养。
聚焦志趣也好,研制课程图谱也好,都只有一个目的:点、面相通,让某一类具有优势潜能的学生跑得更快更好,让全体学生创新素养和能力得到提升。
尽管学校200多位教师每周达到了18节课以上的工作量,尽管建起了24个基于数字平台的现代创新实验室,但是,仅仅依托学校自身的力量,要完成课程图谱提出的丰富的课程,做好创新人才早期培育,还是远远不够的。“外力”成为上海中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托。
上海中学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近1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上海交大生命学院院长邓子新院士、国家教学名师林志新教授等10名教师参与上海高中生命科学模块的课程设置,为学生的课题研究提供指导。
最近,上海中学与上海生物信息研究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该中心主任李亦学教授参与学校生物信息学课程的设置,并负责协调生物信息学课题的研究。他设计的生物信息学发展课“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生物信息学”将于下学期开设,课题研究也将同步展开。
“和一般请专家来开个讲座不同,这是实打实的合作,教授们定期到学校来上课,或者学生到大学实验室里去,建立了一套长效的机制。”唐盛昌说。在上海中学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室采访时,记者看到,来自上海交大的谢少艾老师正在与一名高二学生交流实验情况,他每周要专门来这个实验室两次,指导学生。
据了解,上海中学自主设计了生命科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等5个专门领域的课程,每门课程至少有3—5位副教授以上的外请教师授课。这些教师讲授的课程内容体现了基于现有高中课程的拓展、加深,重在给学生以知识铺垫、方法指导、信息储存、思维训练和志向引导,内容从总体上相当于或略高于国外大学预科水平。科技实验班学生学习专门课程、探究课程的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高达25%以上。
有了名师的指引,学生的创新潜力被大大激发出来。过去10年间,这里的学生累计完成8500多个课题;2003年至今,学生获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赛团体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高水平奖项已有3000多个。
专家点评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课程浸润激活学生创新因子
创新人才成长要有能激励志气、激发兴趣、启发思考的培养模式。对于高中而言,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课程。
构建培育创新人才的学校课程,是一场巨大的挑战。上海中学突破中学教学内容的传统框架,摆脱应试的束缚,以课程多样化与高选择为突破的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上海中学的课程改革带来的启示有三:首先,改革课程结构,为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提供多样化、高选择课程。让课程符合学生多元化发展目标,并通过课程实施张扬学生的个性。
其次,在课程文化浸润下,助推教学方式的变革。学校构建了课程图谱与相应的实施系统,促进学生潜能开发、志趣聚焦与创新素养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针对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化知识的构成、兴趣与潜能的匹配,激发学生的飞跃。
再其次,体现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注重认识和发现学生的潜能,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规律。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不是学科知识的单兵突进,也不是通过超量叠加的训练进行尖子选拔后的再加工,而是依托课程对学生的人格健全、情操完善、精神追求给予整体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