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与基本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39:39
http://www.gx-info.gov.cn 2007-10-31 9:59:18
摘 自:宏观经济管理
烟台市是山东半岛城镇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比较发达,2006年人均GDP达到36849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4719美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总结烟台市已有成功经验,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在破解“三农”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已成为烟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烟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经验
经过多年努力与发展,目前,烟台市90%农村的村民生活水平已步入小康。总结烟台市农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可大致归纳为三种发展模式。
一是工业企业带动型。立足当地基础条件,依托工业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基础设施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其典型是烟台市南山前宋村。改革开放前该村260多户,800多人,是一个出了名的穷山村。改革开放以来,前宋村从做豆腐、翻新加工破旧水泥袋、制作石棉瓦开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近30年来,一个50多户生产小队逐步发展成为目前拥有资产36亿元,3万余名职工的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南山集团,全村实现了从种地活命到发展工副业、从少数人致富到多数人共同富裕、从发展初级工业到发展现代工业、从发展新农村到建设新城镇的四大历史性跨越。目前,前宋村已建成高标准的现代化医院、学校、大剧院、体育场、高尔夫球场、宾馆、国际会展馆,林地面积发展到13平方公里,人均绿地面积3300平方米。全村1827户村民全部住上166平方米统一标准的二层小楼,60岁以上的老人可到宾馆式的敬老院安度晚年。南山前宋村实现了由农业向工业化、农村向城市化的历史性转变,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国家AAAA级风景区,形成了成功的农工贸游四位一体型的模式。
二是特色农业带动型。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按照创特色、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思路,突出生产发展,围绕特色产品或特色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升农村经济整体素质。莱阳市立足传统和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特种、特养、特色加工为主要形式,发展特色种养业,保护和发展莱阳茌梨、莱阳芋头、莱胡参、五龙鹅等地方特色产品,产品远销新加坡、日本、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大中城市。全市涌现出了10万特色种养专业户,每年仅原料收入一项达20多亿元,户均2万元。莱阳照旺庄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值得一提。照旺庄通过建设花生基地、蔬菜基地等特色农业,积极发展食品加工,蔬菜种植,种猪繁育、养殖等农产品加工出口业,各种保鲜果蔬、粮油制品、肉食品畅销日、韩、美、英、德等国家,年销售收人达到30亿元。富裕起来的村民开展了乡村规划,把乡村分为种植区、加工区、文化区、生活区等,逐步形成宁静、祥和的新农村。由此可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撑,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是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型。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独特的乡村文化,发展具有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等价值的休闲观光农业,促进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农业的有机结合,带动新农村建设。莱阳芦儿港村大力发展果树栽培,利用莱阳梨品牌优势,开发观光旅游项目。每年步入金秋之后,莱阳梨园硕果累累、瓜果飘香,吸引许多前来体味梨园秋色、观赏梨乡美景、享用种植成果、感受农业科技的各地游客。牟平养马岛马埠崖村以海为依托,在每年“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利用“渔家乐”吸引市内外游客,参与“渔家乐”的农户年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目前,全村已发展起养殖、捕捞、旅游观光等主导产业;同时,也促进了村容治理,全村街道干净整齐,绿树成行,农家院里丁香、玉兰、玫瑰花香四溢,优美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与田园式生活方式有机融合,体现了新农村独特的魅力,不仅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旅游经济的有益补充,而且成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一大发展方向。
二、烟台市新农村建设的层次分析
第一层次:正在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的新农村。招远、莱州、龙口等一些地区属烟台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县市,特别是招远市盛产黄金,与之相关的工业发展迅猛,在“金都农业”政策支持下,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许多农民家里有了电脑,上了宽带,在网上查询农作物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与外地和外国客商进行网上定购,通过物流系统完成不见面的交易。烟台市这一层次的农村约占50%左右。
第二层次:积极发展中的农村。蓬莱市潮水镇中营村是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庄,村里的种植模式单一,农民经营收入少,农村发展缓慢。2005年,经过村民公开选举,产生了新的村委领导班子,带头人是一位通过党的政策先富裕起来的新型农民。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发动村民进行村容整治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建设,村里的道路已全部实现硬化。下一步,他们将积极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立足市场,发展特色农业,让村民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烟台市这一层次的农村大约占40%,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第三层次: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栖霞素有“胶东屋脊”之称,海拔较高,土壤贫瘠,不适合种植农作物,适合种植的几个品种由于降水较少而普遍单产较低。栖霞市的桃村镇西牟家村,是典型的贫困村,村路狭窄,房屋破旧,街道脏乱。桃村镇的发展目标是建成胶东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这个村的大多数人只能处于维持温饱的水平。烟台市这一层次的农村约占10%,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
三、模式选择及对策措施
在前几年抓试点、闯路子的基础上,烟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继续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重点建机制、抓完善,抓提高、上水平,近期要在小康创建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机制,率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中期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烟台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采取城乡一体化模式,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在经济层面上,能够促使生产要素在城乡地域空间上、不同产业间通畅、有序流动,促进城乡经济持续发展;在社会层面上,能够合理调整城乡两大集团的利益分配,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矛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在生态层面上,能够将城乡生产生活纳入共建、共享、可持续的城乡生态系统;在文化层面上,能够促进乡土观念与现代城市文明有机结合,促进城乡社会全面发展。
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烟台市新农村建设的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明确思路。首先要突出现代农业建设,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要在高度重视农民增收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着力提升农村各项社会保障水平。政府要加大政策力度推动农村改革步伐,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目前的解决重点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发展农村卫生、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升新境界。
二是搞好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功能分开、节约资源、优化重组、相对集中”的原则,对全市村庄进行全面调整和规划并纳入城市管理,提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水平。按照“居住楼房化、管理社区化、资产经营股份化和公共服务城市化”的要求,对第一层次的村子,集中进行规划改造,逐步在水、电、暖、气和教育、文化、卫生、购物等方面实现与城市完全融合对接,并从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真正纳入城市发展与管理。第二层次的村子,以集镇和强村、大村为中心,重点搞好农民社区集中居住点规划。第三层次的村子,一方面,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一批田园化、生态化新村;另一方面,可考虑人口迁移,适当向中心居住点靠拢。
三是抓住重点。烟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改造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目前的根本任务是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要加大农村水利、电力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搞好农村生态建设,营造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改造传统的生活方式应从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抓起,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改造农村落后的文化生活条件和思维方式。
四是突出亮点。在突出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前提下,首先,抓好“文明一条街创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等工程。其次,进一步启动“村企共建”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增加动力。实践证明,农民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村,绝大部分是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强村。在一定时期内,靠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加收入仍是一条重要途径。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宣传推广先进经验,继续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第三,要积极探索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管理体制改革,在改革的基础上,以股份公司为主体,获取稳定的收入。
五是实施三大战略。一是实施科技强农战略,瞄准国际农业发展新趋势,打破传统农业开发模式,做好“引洋、养野、串季、仿古”的工作,培植优势特色支柱农业。二是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和推动力,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道路。三是实施产业联动战略,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六是发展现代文明。重点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和文明素质。同时,着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引导农民尽快实现社会关系和文化转型,即由农村村落的行政村管理向城市社区的居委会管理转变,从农村文化向城市文化转变。
作者:李庆志 来源:《宏观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