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理:“村企互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2:45:23
刘同理:“村企互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模式
山东省农业厅助理巡视员 刘同理   发布时间:2006-06-16 作者:刘同理 访问次数: 2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并且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顺势而为的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但以工补农在实践中如何实现,在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农民生活还比较贫困的条件下,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来之哪里,这都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山东有些地方正在探索实验的“村企互动”,为解决这个难题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模式。所谓“村企互动”,就是发挥企业和农村两个积极性,农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以土地作为要素,采取入股、置换、合作、租赁等形式,与企业合作兴办企业,进行村庄改造。企业则发挥其资本和产业优势,带资到农村开发农村资源,建基地、上项目,参与新农村建设,达到村企互动双赢,共同发展的目的。这里有两个比较典型的实例,一个是希森集团在乐陵县进行的新村建设,一个是泰山亚西亚食品有限公司在肥城、宁阳等地建设原料基地。

  希森集团是靠做房地产起家的民营企业,他们通过自己雄厚的资金优势,在乐陵县梁锥村搞旧村改造。集团投资为每户农民无偿建新房一栋,并统一规划,社区式管理。腾出的废旧宅基地,希森集团用来发展畜牧养殖和加工业,农民可把原宅基地按面积入股企业,并可成为企业职工;泰山亚西亚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有机蔬菜的出口企业,他们与乡(镇)、村两级合作,在每个村建一个蔬菜合作社,社员将土地折股入社,集中起来的土地作为有机蔬菜原料基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在每个乡镇以农技站为平台成立基地协会,专事对基地进行技术指导。亚西亚食品有限公司统一提供生产技术标准,为协会承担部分技术推广费用,为村合作社承担部分生产组织费用,并按合同全部包销基地的产品。
        希森集团模式的好处是,企业可以用很少的资金解决建设用地的困难。为农民盖一栋住房,按目前当地的造价一平米也就是300元左右,每户平均150平米,每村平均100户,企业投资也就是450万元左右。但可以置换出近200亩地,如按正常的土地出让价格征占,企业至少需要1000万元。对农民来说,不花一分钱,旧房变新房,而且通过旧宅基地的入股以及到企业打工,可以取得比经营农业更多的现金收入。企业则减轻了资金压力,提高了经营效率。这样就获得了村企互动双赢的效果;泰山亚西亚食品有限公司模式的好处是,企业几乎不需要进行先期生产性投入(只须付出一点组织成本)就可以建立起安全稳定而且有保障的原料基地,由合作社实施劳动监督,减少了企业劳动监督的成本,而且不用配备自己的农业技术人员,减轻了企业负担,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搞好加工环节的质量管理。乡镇农技站在对基地的技术服务中,既发挥了职能作用又增加了收入,较好的解决了农技人员没活干、收入低的状况。农民可以通过入股分红、经营分利、劳务报酬,一年中实现三次分配,极大的增加了农民收入。村两委班子也找到了为老百姓服务的切入点,树立了威信。   从这些成功的案例中,我们体会“村企互动”至少有着如下四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落后、农民贫穷、生产不发展,这是相比较城市而言的。我们党长期以来在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上,主要是坚持以“三化”作为突破口,即靠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来解决三农问题。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以后,我们发现三农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办。而且在侧重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三工”(工业低水平、工厂低效率、工人低收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三化”固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但中国的国情太特殊,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农民仍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这一现实难以改变,仅靠“三化”不可能完全解决三农问题。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在“三化”推动的同时,启动农村自身的活力,通过加强村的生产功能和居住功能,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大量的工商资本向农村流动,大量的工商企业到农村发展,以此带动农村的生产发展和社会繁荣。而“村企互动”正是以企业为载体,把大量的工商资本和现代产业引入农村,既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和劳动力就业问题,又缓解了城市和工业的压力,为解决“三工”问题创造了条件;       第二,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载体。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方略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央对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科学把握。工业反哺农业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公共财政由原来的支持城市为主转向更多的支持三农,这是主要的体现形式。二是企业直接反哺农业。但企业采取什么形式直接反哺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企业直接拿钱补助农民显然是不现实的,就大多数企业来讲,让他们扶贫式的到农村投资也不现实。但企业有资金、技术、产业的优势,农村有土地和人力资源丰富、价廉的优势。农村用这些特有的资源来置换企业的要素资源,把企业所拥有的优势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促使企业的要素资源带动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实现了工业支持农业;       第三,是消除城乡差别的重要推动力。     企业到农村去办厂,参与新农村建设,一方面通过产业的渗透,可以有效的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村的产业档次,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使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另一方面村里有了企业,就可以带动道路、通讯、信息、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带来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四流”涌动,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的快速发展,繁荣了农村社会。再一方面企业可以把城市的文化、生活理念带到农村,以现代社会文明来改善乡风民俗。这样就有了繁荣活泼的农村社会,高度发达的农村产业,殷实富裕的农民生活。我们所期望的“城乡等值化”的和谐社会就成为现实:做农民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而是职业的选择,居住农村不再是户籍的限制而是居住社区的选择。城乡只是不同的工种和人居环境,其内含的价值是相同的。       第四,是农业龙头企业密切联系农民的有效纽带。     国家对农业龙头企业制订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包括直接的资金扶持和税费减免优惠,其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对农民的带动能力,通过扶持企业的发展,使他们放大性的带动农村的发展。正因为他们享受了国家的特殊政策,比起一般的企业来,他们更有责任带头实施“以工补农”。采取“村企互动”,就可以使这些企业与农民的关系不仅仅停留在“保护价收购”这种浅层次、松散型的联系上,而是在产权和股权的层面上与农民建立紧密型的联系,让龙头企业与农民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当然,“村企互动”并不是“万能药”,他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随着实践的深入,人民群众还会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模式。在实施“村企互动”中也要注意尊重农民的意愿,注意保持党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土地流转和强拆强迁,不能打破农村现行土地承包制度,不能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韩雪梅 信息来源:山东省农业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