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恩施”模式 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10:29

坚持“恩施”模式 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 10:44 中国产经新闻

  编者按: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在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新举措究竟孕育着哪些机遇?9亿农民又该如何抓住先机,实现新的起跳?须知,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线图,而且是广大农民担当“主角”的大舞台。

  看,湖北恩施市是如何坚持走自己模式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本报记者 黄强报道

  恩施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1988年被列为国家开放城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恩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被称为“恩施经验”。

  何为“恩施”模式?

  近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恩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从2000年开始,恩施提出了以沼气池为龙头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的建设构想,并确定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主要内容,开始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央文明办刊发文章介绍了恩施市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的经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半月谈》等中央媒体都报道了“恩施经验”。2003年,又把“1+4+X”村务公开模式纳入范畴,从而形成了“五改三建两提高一公开”的工作模式。(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园、建池、建家;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村务公开)

  几年来,全市上下一心,沿着这一模式,保持每年平均有70个左右的市直部门分别到对口帮扶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工作,使农村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这一模式是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要求在恩施的最佳结合和生动实践,被誉为“恩施模式”,与江西赣州,四川仪陇和山东九联集团并列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四大模式”。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评价为“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新模式”。

  坚持恩施模式探索走向成功

  据恩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介绍说,“恩施模式”得以成功源于科学规划与分步实施。他说,模式有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远景规划按照《恩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拟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6年一2010年是全面打基础阶段。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试点示范村,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将全市三分之一左右条件较好的村基本建成新农村;第二步,2011年一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在巩固创建村的基础上,将全市三分之二左右的村基本建成新农村;第三步,2016年一2020年为全面攻坚提高阶段。将全市所有的村基本建成新农村,力争在总体上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近期目标则是2006年一2010年,经过努力,到2010年全市三分之一左右的村基本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目标。一是产业布局合理,经济稳步发展;二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

生活质量;三是社会事业进步,民风健康向上;四是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境改善;五是民主法制建设进步。

  突出重点 战略先行

  按照“促强扶弱带中间”的思路,为全面建成小康村打基础。一是出台了20O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是“突出三大重点、加大五个力度、确保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二是认真抓好示范村工作,示范村由去年的6个扩展到18个村;三是把芭蕉侗族乡列入市级示范乡;四是同时抓好37个整村推进重点扶贫村。

  据了解,目前全市确定芭蕉侗族乡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乡,涉及18个村,149个村民小组,16522户,60708人,其中劳力33697人,占有耕地面积53280亩,现有10个示范小区。确定高拱桥、灯笼坝、三河、石桥子、九根树、营上、大龙潭、保水溪、谭家坝、鸦鹊水、黄广田、莲花池、大木、长堰塘、双河岭、石灰窑、安乐屯和瓦场坝18个村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其中高拱桥、灯笼坝、石桥子、九根树和鸦鹊水5个示范村于2006年启动),涉及175个村民小组,21927户,80414人,其中劳动力42835人,占有耕地面积84996.36亩,现有24个示范小区。

  恩施模式主要突出三大重点:一是突出农民增收重点。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达到农民增收目的,继续围绕“两叶一芋两草一菜”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稳步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逐步将全市所有的行政村建成专业村,走产业富民、产业强乡之路,使全市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由2005年的32.6、24.9、42.5、变为30.6、26.9、42.5。芭蕉侗族乡突出茶叶产业提升,使茶叶商品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9.2%。同时突破性发展二、三产业。五峰山、七里坪、石桥子、九根树等村以旅游观光服务为主题的休闲娱乐、农家乐项目已星罗棋布。今年,具有侗乡风情特色的高拱桥村生态观光小区枫香坡景点已初具规模。

  二是突出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重点。花大力气重点放在以沼气池为龙头的“五改三建”。全市累计建沼气池69万口(其中:沼气池与“三改”配套达到5万户),47万户饮用安全卫生水,164个村通公路,其中105个村通油路,109个村通组级公路,通户间连接路80公里。改厨5.l万户,改厕1万户,改圈58万户,建致富园3万户,建舒适房屋1.57万户,还建了1800处垃圾地,户用垃圾桶5000个。达到户建“七个一”标准的农户4200万户。

  三是突出塑造新型农民工作重点。一是狠抓农民道德建设,以宣传车、墙报、村组屋场会议等多种形式,每年开展农民道德、科普与法制培训活动三期以上;二是开展

和谐社会、和谐村组,“美德在农家”、“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争创平安乡镇活动。三是不断创新科技培训方式,每年培养科技示范户5000—6000户,并充分发挥示范户的辐射作用,加大农业现代科技推广力度,促进农民对科技应用的效果。同时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青年富康行动等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工程,仅2006年培训人数达10757人,已转移就业8960人,转移就业率达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