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官员政绩与百姓“宜居”(新京报 2005-11-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08:29
官员政绩与百姓“宜居”
www.thebeijingnews.com ·2005年11月19日3:2· 来源:
国际专家们所关心的,绝不仅仅是绿化面积和比例,也不是要求城市建得尽善尽美,而是如何使它真正“宜居”,既出于居民的自愿,也不能超过他们的承担能力,最终使居民们得到实惠。
本月初,在西班牙拉克鲁尼亚举办的第九届国际花园城市大赛上,我以专家身份为上海市松江新城作陈述和答辩。结果松江如愿以偿,荣获C组(15万-20万人口组)金奖第一名,但评审会上专家的提问给我留下更深的影响。
“花园”的原文是“LIVALBE”,实际译为“宜居”更合适,只是因为主办方一开始就如此翻译而沿用。正因为如此,几位国际专家的提问,就显示了他们和得到联合国环境署认可的该组织的宗旨:你们扩大绿化面积,建设花园城市,居民们是否支持?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你们怎样保证普通居民发表意见的机会?你们建设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今后维护的资金有保证吗?怎样保证环境的持续进步?你们的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年轻人中很多是独生子女,今后的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还能有足够的绿化志愿人员吗?在绿化中你们怎样充分利用本地的物种?
显然,国际专家们所关心的,绝不仅仅是绿化面积和比例,也不是要求城市建得尽善尽美,而是如何使它真正“宜居”,既出于居民的自愿,也不能超过他们的承担能力,最终使居民们得到实惠。
对比之下,我不能不想到国内某些城市所建的双向二十车道的“华夏第一路”,与天安门广场大小相侔的县城广场,最大最复杂的音乐喷泉,北方干旱地区的大片草坪,盛夏移植的百年大树,不惜重金从外国引进的奇花异草,整体油漆的高架道路,还有不少并不得人心的所谓“民心工程”,以及最近听说的山西某地强征巨资建成的“天安门”(“华门”)。
这些形形色色的工程、项目,或者纯属劳民伤财,徒增民怨;或者中看不中用,百姓受不到实惠;或者虽有一定作用,却超越了实际条件,增加了群众负担。显然,相关的市长、区长、县长们的主要着眼点是自己的政绩,而不是百姓是否宜居。
其实,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进步只能循序渐进,偶然“超常规”一下或许可能,长期超负荷运行如何可能?
除非得到外来支持,否则只能打百姓的主意。不用说那些出于官员私欲的“政绩”工程或假公济私的“领导项目”,就是真正为百姓办的事也不能操之过急,脱离实际,否则也会走向反面。某市居民说:“市长将草坪越建越大,我们口袋里的钱却越来越少。”如果市长真是为百姓着想,为什么不能少建一些草坪,或者放慢建设速度,待百姓们的收入增加后再建不迟。
明年的第十届国际花园城市大赛将在我国杭州举行,国内肯定将有更多城市申报竞争。但愿市长们都想到“宜居”的宗旨和目标,而不要当成又一项政绩工程。
葛剑雄
作者: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