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官员晒财产风暴(新京报 2009-2-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50:12
阿勒泰官员晒财产风暴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9-2-23 2:30:19 · 来源: 新京报

推行官员财产申报过程中,曾以“纪委书记廉政讲堂”扭转干部心态,整顿吏治意在经济发展

2月19日上午,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委书记吴伟平走出办公大楼,前去参加一个会议。本报记者 张涛 摄
伴随着上千县处官员的财产公示,地处西北边陲的阿勒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焦点。
2月19日,说起纪委公布官员财产状况,刚履新的县处级官员赛力克别克·沙合什,大拇指举过头顶:“棒得很!”
在沙合什看来,这次财产申报搞得很好,特别是纪委将有些官员在京沪买房一事也公开,他说,大家都认为阿勒泰的反腐上了一个层面。
“工资可对比,就算90年代在北京买房,也不可思议,钱哪来的,他们说的能不能站住脚,这一查就知道。”他感觉财产申报制度推行下去,那些以富为荣的官员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毕竟大家眼睛都是雪亮的”。
阿勒泰地区党校讲师熊广平说,财产申报制度推行后,他发现有些干部不再当着大家的面肆无忌惮地抽中华了。
地区纪委设立的廉政账户也由申报前的几万存款,激增至76万,也从侧面说明了这项制度的威慑力。
不过,千名官员在收受礼金栏的“零申报”,以及房产汽车等“秘密申报”,还是引来质疑与争议。
2月19日,阿勒泰地区纪委书记吴伟平说,阿勒泰人会继续下去,反腐破冰之行继续进行中。
争议中的财产申报
家庭财产和收入来源全部申报,在官员沙合什看来,这等于要那些藏在深处贪官的命
半年多过后,回忆那一天,吴伟平形容那时心里“稍有异样”。
去年5月24日,并不宽敞的办公室内,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委书记吴伟平反复查看一份文件。
一项即将轰动全国的反腐政策已悄悄制定完成。
他用手指逐字逐句,核对着自己起草的《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规定(试行)》一文。
“发文,箭已在弦上。”5月25日,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委宣布,将实行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
这一日,坐在电脑前的阿勒泰地区民委官员赛力克别克·沙合什,盯着阿勒泰新闻网,目不转睛。
“经研究决定,本地区将实行《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规定(试行)》……”网页上粗黑的字体格外显眼。
沙合什意识到,山高水静的阿勒泰即将刮起“风暴”,“按规定,县处级官员的家庭财产和收入来源必须全部申报,这就等于要那些藏在深处贪官的命。”
看过网上公布的消息后,地委办公大楼各科室的员工开始对这则消息奔走相告。
起初,有官员不相信消息属实,认为是网站搞错了稿件。
而当地区纪委对此事进行确认后,各种说法开始在地委大楼内回荡。
支持者认为,地区纪委吹响了惩治腐败的号角;持异议者说,官员财产申报全国上下争论了十几年都没落实,这说明水很深,阿勒泰凭什么敢吃螃蟹?这是作秀,无非是喊喊口号。
地区党校与地委办公大楼隔河相望。
党校讲师熊广平获悉这一消息后异常兴奋,“破冰之举,意义重大,我听说这事后,感觉连走路都轻快了许多”2月19日,在党校多次负责组织廉政建设讲座的熊广平,如此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去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熊广平认为,虽然政府信息公开与官员财产公开尚有区别,但建设透明政府、法治政府的目标却是一致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之极,有媒体就“公众最希望政府公开的信息是什么”做调查,结果显示,有77.5%的人选择了“官员财产情况”。
5·25公告,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
就在阿勒泰热议此事的同时,北京也对此事寄予了高度关注。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正关注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尝试。
压力下的廉政网站
网站推出后,有官员开玩笑说,这是对有意见者“釜底抽薪”
引起全国关注的同时,压力也随之而来。
阿勒泰地区一位官员回忆,地区纪委的这项制度公布后,不乏质疑之声。既有领导干部私下将称之为“乱弹琴”,也有干部对媒体称,这项制度必将流产。
“在去年5月25日以前,我们和上级的领导都打了招呼,即便如此,还是有领导打来电话过问此事。”阿勒泰地区纪委一官员坦言,这份公告在为反腐者提供极大信心的同时,也给纪委带来了潮水般的压力。
20比1000,这是地区纪委工作人员和即将申报财产的处级官员之间的比例。
吴伟平说,虽然当时纪委宣布要执行财产申报制度,但能不能推行下去、会不会无疾而终,都是未知数。
一名纪委工作人员回忆,当时困扰纪委普通工作人员的,是申报对象的特殊身份,“全都是领导,话怎么说,工作怎么做?大家心里很没底。”
频繁的开会探讨,成了那一段时间纪委工作的常态。会上吴伟平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推行申报工作,要热情,要勇气,更要智慧”。
会上有人提出,以往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主要原因是缺乏透明度,不是有人说情,就是有领导打招呼,现在当务之急是让这些人“免开尊口”。
为此,与会者建议成立网站,将事情铺开,让全地区的人都知道,让说情的人无法张嘴。
这一意见很快被落实。
2008年9月16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廉政网正式推出。该网的职能是,及时公布即将进行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相关情况,接受媒体及群众监督。
有官员回忆,这个网站推出很突然,当时大家私下和纪委的人开玩笑说,你们这是给有意见的干部来了个釜底抽薪啊。
对于网站公布的效果,纪委的人没有多谈。可以在当地官员中证实的是,在申报制度推进的过程中,尽管有部分干部不满,不过没出现集体上访,或者向领导反映情况的“硬钉子”。
纪委书记巡回演讲
针对有些官员的心态,吴伟平说:“我就打你七寸,少说官话,多讲案例”
在财产申报推行过程中,2008年9月,新华社搞了一次随机调查,其结果,令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陷入困局。
这次调查中,七成受访官员表示反对财产申报制度,而支持者仅占一成。
“很费思量。”这是吴伟平当时的感觉。
他认为,调查的背后,显示了官员的心理状态。如此状态下,制度能否顺利推行,又能否确保官员不敷衍了事,着实让他头疼了一阵。
吴伟平想出的一个应对办法:纪委书记廉政讲堂。“有些人抱着‘只要不开口,神仙也难下手’的心态对待反腐,好,那我就打你七寸,少说官话,多讲案例。”
去年下半年,为让干部正确认识财产申报,吴伟平开始了类似巡回演讲的廉政讲座,路线遍及六县一区。
纪检委书记的演讲,很煽情。
“同志们啊,王怀忠,安徽省那个副省长知道吗?被执行死刑前在做什么?涕泪横流,不断亲吻自己孙子的照片……”很多县处级干部都听过吴伟平讲这个经典案例。
一与会者回忆,吴的廉政讲堂,图文并茂,既有腐败分子的自述资料,也有触目惊心的画面。而最让与会者印象深刻的是,这位曾被中纪委数次借调办案的纪委书记,不但能把案例讲得活灵活现,还很懂心理震慑。

19日,一辆出租车在阿勒泰市区行驶。地处偏远的阿勒泰因官员财产申报而被全国关注。本报记者 张涛 摄
譬如每到一处演讲,吴会拍着胸脯向听课者表示,若有人贪污,他一定会让贪污者,在政治上身败名裂;在经济上倾家荡产;在心理上追悔莫及;在生活上,家破人亡。
吴伟平记得,某次讲演后,一团干部说,吴书记你讲得太吓人了,听得我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更为“经典”的是,吴伟平在某县演讲过后,有人随即向纪委廉政账户汇入10.7万元。
当地多名官员称,巡回讲课,极大地扭转了干部心态,为以后的申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填表与“官员首富”
填写了15000元,沙合什成了首批被公示财产官员中额外收入最多者,被戏称“阿勒泰官员首富”
宣布推行财产申报制度半年后,2008年末,阿勒泰日报副总编辑竺金圣接到通知,去纪委参加培训。
学习的目的,是对即将申报财产的官员进行系统培训。与竺金圣一同参加培训的干部共55人。学习班上,讲师反复强调,要认真填写申报表,因为所有结果都要在网上公示。
“一想到公示后,会有很多人盯着你,每一格都填写很认真。”竺金圣回忆。
同样认真填写了表格的,还有阿勒泰地区民委官员赛力克别克·沙合什。他认真计算了1982年至今翻译书本、发表文章所赚稿费及讲学、咨询等的收入,然后填写了15000元。
对于那张与房子汽车等有关的秘密申报表格,沙合什写得很快,他既没有股票也没有汽车,唯一的房产就在阿勒泰。
2009年1月1日,在外办事的沙合什开始不断接到朋友的电话。
“沙合什,行啊,你上网了,你是全地区工资以外,额外收入最多的处级干部,首富啊。”沙合什获悉,地区纪检委把55名新提拔正科和副县级干部的财产状况,公布到了网上。
他因填写了15000元,成为中国第一批被公布财产的处级官员中额外收入最多的官员,被人戏称“阿勒泰官员首富。”
“当时我就是笑,心想,填表嘛就是实事求是,要不填它干吗?”
沙合什以为,公示结果后,持续已久的申报事件算是有了个结果,他说,没想到更大的争议即将来临。
“零申报”与“不公开”
自治区纪检委的一干部认为,把官员在京沪买房的事公布,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2月17日,阿勒泰地区廉政网的点击率激增了近两千倍。
这一天,地区纪委将千名处级干部的财产公。
网站工作人员说,平时不足百次的点击,半天内飙升至176210次。
让阿勒泰地区纪委工作人员印象深刻的是,2月18日这一天,密集的关注裹挟着巨大的争议,扑面而来。
其中最富有争议的有两点,一是上千官员无一在接受礼金栏中填写内容,此现象被称为礼金“零”申报;二是,阿勒泰地区纪委将申报人的购买汽车、住房等动产、不动产,购买股票、证券等理财产品,由遗产继承、赠与等形式获得的财产,债权债务以及个人银行存款等七项内容,列为秘密申报范畴,不予公开。
“上千名官员无一人收礼,这怎么可能?明显是作秀。”阿勒泰地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他还认为,纪委宣称秘密申报的那部分财产,或许正是腐败分子的命脉,此部分不公开,反腐大打折扣。
网上也有批评的声音,有网友甚至称阿勒泰这一次“晒官员财产”是“史上最山寨的官员财产申报制”。
面对质疑,阿勒泰地区纪委书记吴伟平说,无论各界怎么看,他都会当作一种善意的促进。
其实,吴伟平也有苦衷。
他说,阿勒泰地区纪委制定填写的“收礼”,并非一般意义的礼尚往来,要求官员申报的“收礼”实际是刑法意义上的受贿和准受贿,填写则等于自首。因此,绝大多数官员不可能将所谓“收礼”主动申报。
“纪委能做的只是先把制度定下来,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事物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修正前行的过程。”吴伟平说。
面对质疑,新疆自治区纪检委的一名干部认为,阿勒泰把部分官员在京沪买房的事情进行公布,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要作秀,完全没有必要这样。”
整顿吏治与发展经济
“腐败分子多了,经济发展就会有瓶颈,想突破必须整顿吏治。”地委党校讲师熊广平说
此次推行财产申报制度,当地官员认为,与阿勒泰谋求发展的政治诉求有关。
当地一名干部认为,推出财产申报,其核心用意之一就是整顿阿勒泰的官场风气,为阿勒泰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该干部说,推出财产申报制度前后,阿勒泰官场并不平静,年内先是爆出喀纳斯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魏某因涉嫌受贿被捕,随后阿勒泰地区交通局副局长唐某也落马,随后阿勒泰市一王姓市委副书记亦因涉嫌受贿被逮捕。
这名官员介绍,此前还发生过13个单位116名党员干部占用耕地草场之事,在当地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连续的官员落马后,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例如索要礼品礼金等违法乱纪现象屡禁不止。
“腐败分子多了,经济发展就会有瓶颈,想突破,必须整顿吏治。”地委党校讲师熊广平说,2006至2007年尽管国内经济高速增长,但阿勒泰地区的年财政收入始终徘徊在10亿元以下,为全疆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曾任阿勒泰地区纪委书记的张得胜介绍,阿勒泰很小,熟人多,反腐工作常受到各种关系影响。除了找关系影响办案人外,很多人不愿撕破脸皮作证,也使得一些案件无法进展。“现在推出财产申报制度就不一样了,所有事情都放在明面上,你不说,事情在那里摆着,几十万双眼睛看着。”
熊广平认为,财产申报制度的推出,其根本用意是发动全民监督,对贪官污吏起到震慑作用。
对于在阿勒泰推行财产公示制度,吴伟平称既有自己工作经历的影响,也有历史机遇的巧合。
吴此前在新疆自治区纪检委干了二十多年,主要负责案件。多年的办案经历让他感觉,“腐败分子就像割韭菜,一茬割过又来一茬”。因此,他一直在想,整顿吏治,要以防为主。而以前在机关里工作没有能力将想法实施,现在到了地方有机会有条件实施,自然就会想尝试。
而吴伟平所说的“历史机遇”则是,2007年9月13日中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国家预防腐败管理局副局长屈万祥向媒体表示:我们一直在抓紧研究财产申报制度。
而2003年中国与联合国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也构成了这财产申报制度的法律渊源。
“有这么多有利因素,那我就尝试了,就算失败了我们的经验也可为下次尝试提供借鉴。”吴伟平说。
“抽调纪委三分之二工作人员,对申报结果进行核实,你们放心,既然迈出了这一步,阿勒泰人就不会停。”2月19日,吴伟平说。
吴伟平:申报若有疑点将追究
阿勒泰纪委书记称对虚报、瞒报者调查属实将处分

阿勒泰纪委书记吴伟平目前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资料图片
■ 对话
“老吴你搞了这么个东西,要小心,得罪了人。”阿勒泰地区纪检委书记吴伟平说,自从推出申报制度以后,他就不断接到朋友的电话劝,劝他醒悟。
从去年5月宣布实行县处级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开始,吴伟平便成为了焦点人物。
作为制度的推行者,漂浮于舆论漩涡的中心,吴伟平如何看待这次财产申报的效果?又将如何继续推行和完善制度?
2月19日,吴伟平在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廉政账户已达76万元
新京报:17日在公布的申报结果中,“利用职权收礼”的申报是“无”,这种情况与1月1日公开55名新提拔的副县级干部“初任申报”时的情况一样。在你看来,这符合实际情况吗?
吴伟平:我把“利用职权收礼”申报为“无”的情况,称之为“零申报”。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即便有“收礼”情况发生,一般情况下,官员是不会主动申报的,因为那无疑是向全社会“自首”。与其采取自我曝光式的自首,不如要么在规定时间内,把款物上缴廉政账户,要么干脆“零申报”了。
新京报:你认为这次申报的效果如何?有没有官员没如实申报的情况?
吴伟平:效果当然有。就拿我们的廉政账户说吧,申报前一分没有,申报后已达到了76万元。这些钱是什么?都是违法违纪的款项,现在钱交上来了,既挽救了干部又震慑了犯罪。
当然,这次申报也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大家关注度很高的秘密申报。另外,我们也不排除有官员没有按实际情况申报,这种现象一旦发现,会从严查处。
曾有瞬间想过放弃
新京报:作为首位在国内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官员,当初你决定推行这个制度的动机是什么?网上有人说,阿勒泰之所以推行这个政策,是因经济落后,腐败分子较少,好施行。
吴伟平:网友这个说法并不准确。阿勒泰不能因经济滞后,也联动反腐滞后啊。
动机有两个层面,一是我国成立了反腐败局,中纪委也在研究官员财产申报这一课题,大环境允许。另一层面,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反腐不能一味用重典,关键在于防范。
新京报:去年5月至今,财产申报制度最终得以落实了,中间感觉到压力了吗?
吴伟平:你说我有没有压力?(呵呵)这么说吧,好多朋友都说,这可涉及全地区的高级干部,万一有什么差错,可要想想后果。这么说吧,有些时候我还瞬间想过放弃,但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箭在弦上。
将对财产流动进行监督
新京报:你曾说对于财产申报要循序渐进?
吴伟平:我们要根据初任申报、首次申报中发现的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适时对财产申报规定进行修订,并尽快实施细则。
之后,在财产申报审核中,尤其是秘密申报部分发现的疑点,我们将责令有关申报对象说明情况。涉嫌违法违纪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按规定,明年开始,领导干部将进行每年一次例行的“年度申报”。但是每年新提任副县级干部仍必须按“初任申报”的规定,将担任公职以来形成的全部家庭财产进行申报。
新京报:进一步的推进,将如何保障?
吴伟平:我们将与金融、证券、动产、不动产产籍产权管理等相关单位,在现行体制框架内探索共同研究制定财产申报相关配套措施,利用它们在全国、全疆、地区联网系统,对官员大额可疑资金的流动(洗钱及向境外转移资金)以及动产、不动产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以便对官员财产申报的真实性进行监督。
同时,将逐渐扩大向社会公开申报对象申报的财产范围,以便全社会对领导干部财产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制定严格的财产申报审核制度和罚则,对领导干部虚报、瞒报情节恶劣的,一律先停职后调查,属实的,将按规定,从重、加重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deep/2009/02-23/008@023019.htm
阿勒泰官员晒财产风暴(新京报 2009-2-23) 韩涵: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不妨再彻底一些(新京报 2009-2-20) 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发现作假(新京报 2009-3-3) 新疆阿勒泰55干部网上晒财产(新京报 2009-1-4) 阿勒泰干部财产被公开 少数人在京沪购房(新京报 2009-2-18) 王锡锌:官员财产公开要试验更要决断(新京报 2009-2-21) 新疆阿勒泰55官员网上晒财产接受公众监督 阿勒泰千余官员财产公开 如何审核申报真实性?(南方都市报 2009-2-19) 新疆阿勒泰部分官员虚假申报财产 新疆阿勒泰55名官员申报财产 无人填写收礼情况(南方都市报 2009-1-4) 刘洪波: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试验可否推广(潇湘晨报 2009-1-5) 新疆阿勒泰纪委书记详解推行官员财产申报背景(现代快报 2009-1-11) 中央正论证官员财产公示制 将参考阿勒泰试点经验(京华时报 2009-3-8) 继阿勒泰之后,官员财产申报能否再迈一步? 新疆阿勒泰公开官员财产续:当地纪委书记称未遇阻力 新疆阿勒泰纪委书记详解推行官员财产申报背景 阿勒泰启动官员财产申报?引来怀疑目光 新疆阿勒泰纪委书记详解试行官员财产申报背景 监察部部长: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值得肯定 刘洪波: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的现实与前景 中纪委将派员考察新疆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新疆阿勒泰纪委书记详解试行官员财产申报背景 阿勒泰启动官员财产申报?引来怀疑目光--时政--人民网 新疆阿勒泰将试行官员财产申报 7成受访官员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