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36:43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任务驱动法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且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的使用在教学中,通过自己近年来的实践,在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出现了一些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一、“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层次不易掌握,课堂掌控易偏差。
任务驱动法是通过不同层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小组协作等多种方式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布置给学生不同的任务后,做的快的同学在老师即将讲解第一个任务的时候可能已经做到了后面的任务,而此时,当教师运用控制软件对学生电脑进行控制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对于部分没有做出来的来讲,他们是迫不及待的很开心的,但是对于已经做完或者会做的同学,就会使他们感觉在做无用功,此时容易造成课堂的混乱。往往对于一个固定的任务来讲,可能基础任务大部分或者全部同学能够完成,不过当出现有些难度的任务,就会出现不同的层次,特别是对于不同班级的学生来讲,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此时对于课堂的把握也比较困难。
2.两极分化趋于严重。
由于才有分层任务教学,学生每节课上完成的任务程度都不一样,导致在上完一个模块后,学生的知识层次差距很明显,优秀的同学特别优秀,而其他同学就会越来越慢,此时,对于一个课堂来说也是容易出现状况的,教师就不好把握课堂,不知道知识层面是应该对着哪一类学生,造成课堂上的困扰。
3.任务设置导致学生思路不清晰。
由于任务的设置是由老师或者课本设置的,在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或者题目的任务设置时,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或者文字描述,很容易让学生造成一定的误解,听老师的口头任务,学生也很难完全记住,导致任务容易漏做,或者学生会重复的提问。设置任务后,对于一些任务的细节还是需要老师的解释,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有所偏差,导致本身是学生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法依旧转变成了教师为主导的导学教学方式。对于任务驱动法本身的教学意义为此改变。
二、对于相应问题的解决策略。
1.采用的任务多样化。
对于学生来讲,多样化的任务可以丰富课堂的操作练习,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可能会用不同的角度观察任务,也许就是一个角度问题,让学生觉得困难,因此设置任务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扩大学生的思考维度,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特别在技术操作上,一个任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操作,而对于学生来讲,如果仅仅是根据任务走的话,很容易限制他们的思路,形成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样对知识的迁移就会产生弊端,对于学生的分层教学来讲,采取多层次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难度渐渐拉大,必做任务里的难度要接近,而提高任务里的任务可以梢有难度,供优秀的同学像更高层次挑战。
2.聘用“小老师”
由于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容易使得学生产生两极分化,因此采取小老师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学习,将完成任务快的同学,在完成必做任务后,先当一回小老师,指导周围同学或者小组同学完成必做任务,接下来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这些小老师也不会因为任务做了一半之后被老师控制讲解的时候发“牢骚”,而是跟着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进度再次进行巩固,当老师讲解完毕之后,没有完成必做任务的同学可以继续完成,而此时的练习时间又不影响掌握能力强的同学完成提高任务,此时,课堂的掌控能力随之形成。在聘用小老师的时候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时候,并且在一个小组里互帮互助也是现阶段新课改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强烈体现。小老师用的好对于一节课的课堂效率来说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制作任务档案资料。
由于布置口头任务或者根据书上的任务作为载体,学生总是会丢三落四,对于任务的理解也不透彻,因此对于每一本书上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法学习的内容制定相应的任务档案,学生上到此课的时候,直接打开WORD文档就可以知道这一节课需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需要达到的要求是什么,在建立任务档案的同时,还是设置一些提示档案,当学生完成任务的时候出现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提示再次尝试,如果通过提示还是完成不了的话,再去询问同学或者老师,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时也免去了老师重复叙述任务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
任务驱动法让信息课堂的教学自主化,对于老师来讲也减轻了不少的负担,以上乃笔者在教授信息技术课时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