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及其评价指标研究有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38:01
随着网络深入社会的方方面,各个领域都开始琢磨把这种方便的技术(工具)应用于自己的行业里,以图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特别是学习领域,人们利用网络来传递知识,信息,来帮助那些无法正常参加学校学习的人们一个学习平台,为那些对所学知识有疑点,疑问的学生提供一个帮助,巩固的窗口;为那些费心探求新教学方法的老师创造一个学习交流的园地。
今天读的这篇文章是来自辽宁师范大学的蔡敏老师的《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及其评价指标研究》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就是网络学习中影响网络教学的众多因素中的交互性及其评价指标。
许多教学实践表明,交互性是网络教学的灵魂,直接决定整个教学的过程及其结果,对于学习者的知识获得、技能培养、兴趣激发以及正确学习动机与态度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两大方面的研究一、网络教学交互性的基本内涵分析;二、网络教学交互性的评价指标构建。
一、网络教学交互性的基本内涵分析
首先来介绍一下交互性的概念。由于我国的网络教学起步较晚,大多是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理论。西面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概念。帮助我们加深理解。澳大利亚学者Sims认为,网络教学环境中的交互是学生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必要而且基本的途径,对于成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个人探究具有潜在价值这一描述虽然肯定了交互的重要作用,但并没有指出交互的具体表征。美国学Damarin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定义:所谓交互作用,是指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特定活动,包括读,思考、回答、寻找、操作、使用、构建和创造等。另一位美国学者Jonassen从交互的活动性角度作出了阐述:交互意指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的连接活动,或称为相互作用(Interaction),使学生能够进入真正的对话、分析和回应过程之中,其过程越成功,交互的质量就越高。我国台湾学者Sun和Hsu以不同的视角界定了交互性,他们将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主动控制以及所进行的非线性信息交流,看作是交互作用的核心特征。
其次,教学交互的功能。按照美国学者Wagner的观点,网络教学交互的功能通常体现在如下八个方面:(1)表述和讨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2)提高学习者在学习中的参与程度;(3)开展有效的人机或人际之间的交流;(4)推动学习者及时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帮助和反馈;(5)促进思考过程的深入和保持;(6)支持学习者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7)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力;(8)评价学习者的学习表现与学业成就。网络交互活动所发挥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功能将交织在一起,对学习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发挥合力作用。
再次,教学交互的类型。1.以学习者的互动对象来划分大体可以出现四种互动作用,即学习者与计算机界面的互动、学习者与课程内容的互动、学习者与教师的互动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互动。这是目前人们在讨论交互性时引用最多的一种分类方法。也有人将学习者与网络界面和课程内容的互动统称为“个别化交互”,而把学习者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互动叫做“社会性交互”。2.以学习者与交互对象的互动步调来划分,学习者与交互对象的互动步调经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者与交互对象(如教师、同伴)同时参与到交流之中,双方都会立刻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反馈,有研究者把这种情境叫做“同步交互”;另一种是学习者与交互对象不进行同时交流,一方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对方的回应,这种情况被称为“异步交互”双方都需要一定的思考和准备时间。3.以交互活动的逻辑顺序来划分,从学习者与交互对象进行互动的顺序来看,有“线性交互”和“非线性交互”两种。所谓线性交互,是指学习者只能按照事先设计的逻辑顺序来学习课程内容(通常为向前或向后的自动化翻页),系统不对学习者的即时行为作出针对性的反应,只是机械地提供下一步的学习内容。过多使用这种交互,会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探究能力。非线性交互能够及时向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反馈和辅导,解答学习者的疑难和困惑,带领学习者进入相关的信息空间或内容领域,进而满足他们的学习好奇心。泥于固定死板的程序,体现出个性化和服务化的交互特征。4.以学习者所学内容的真实性来划分,从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来考虑,其材料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这样,在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就会出现这样,在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就会出现“模拟性交互”和“真实性交互”两种互动。和“真实性交互”两种互动。“模拟性交互”鼓励学习者在其中了解问题情境,联系已经学过的概念或理论,熟悉和演练所有的操作条件;“真实性交互”要求学习者面对真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达到正确、有效解决问题习。                 最后,教学交互的水平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交互水平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学习者所处的交互水平越高,取得的学习收获就越大,在理论上探明交互活动的水平,对于网络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985年,美国网络教学设计专家Rhodes和Azbell就从学习者对网络内容控制的角度,提出了交互的三个水平:[9]基础性反应(Reactive),网络系统使学习者对内容结构有很小的控制权,学习者只能作出被引导的选择和反应;相互性反应(Coactive),系统向学习者提供了控制学习顺序、进度和风格的权利,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主动性反应,学习者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结构与内容,具有很大的自由学习空间。与上述观点有所不同,美国学者Schwier和Mis-anchuk以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层次为依据,界定了网络交互的五个等级: (1)信息确认;(2)进程设计;(3)问题解决;(4)内容探究;(5)详尽阐述。美国大学教授Codone从信息加工的理论视角,对交互等级给予了详细的说明。她认为,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学习者与课程的交互(内容信息的加工)可以处于四个水平:学习者在低级交互水平时,他们的学习任务主要是接受概念、熟悉系统以线性方式呈现的文本知识或阅读一些简单的图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界定网络教学的交互水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再考虑不同学科的内容以及学习过程的特点,其交互作用设计将会变得更为复杂。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提高网络教学的交互水平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二、网络教学交互性的评价指标构
网络教学的交互性评价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教学中的许多因素,具有多维性。作者从学生与媒体界面、学生与课程内容、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交互的四个维度,构建一个易于进行教学观察的评价指标体系。(一)学生与媒体界面交互的评价。在网络教学环境中,首先发生的是学生与媒体界面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不但能引起学习行为的发生,而且还能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方向和动力。

(二)学生与课程内容交互的评价。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是网络学习的主要环节,也是知识建构的起点。由于人—机对话的单调性,缺少人际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如果只是单纯地将课本内容转移到网络上,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因此,网络系统对学习材料的设置应当合理、有效,表现形式要使学生容易接受,同时还要向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和精神使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与教师交互的评价。虽然学生可以与网络系统进行多种交互,但毕竟交互的方式、内容和频率都要由事先编好的程序所支配,不能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选择性、补充性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网络教学系统应当向学生与教师提供快捷的交互途径,使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帮助。(四)学生与学生交互的评价。学生除了与教师进行交流以外,还需要与其他同学展开及时、有效的互动。为了避免评分过程过于繁琐,在用每一条指标检查时可以采用四级分制,即优秀(4分)、良好(3分)、一般(2分)、较差(1分) 要使交互性评价全面、准确,反映网络教学的真实状况,评价人员应当采取两条评价路径:一条是直接进入网络教学系统,根据“交互设计评价指标”逐项评分;另一条是按照“交互效果评价指标”,在学生中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如座谈会、网上问卷、纸笔问卷、学习内容测试或与师生个别交谈等。
对于教学交互性的清楚认识,是开展网络课程设
计的基本前提,而对于交互性评价指标的科学构建,
又是保证网络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随着现代网络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学习者需要与特点的不断变化,网络教学的交互性还将产生新的含义,人们对此问题的关注和探讨也将继续
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