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巍:九龙坡区法院为何陷入尴尬(新京报 2007-4-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05:32
九龙坡区法院为何陷入尴尬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4-2 1:08:43 · 来源: 新京报

针对重庆钉子户案,九龙坡区法院于3月30日下午第三次发出公告,责令被拆迁户杨武4月10日前自行搬迁。前两次“限期搬迁”的法院通知无法履行,实际上已经使区法院陷入尴尬境地。
开发商与户主之间关于拆迁补偿的方式和数额发生争议,属于典型的民事纠纷。
按照现代法治原理,民事纠纷的最终解决机关应当是法院,由法院对起诉的民事争议,依照法定程序和民事实体法作出裁判,该裁判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在本案中,法院是以裁定支持区房管局的行政裁决,走上前台的。法院强制执行的依据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裁决书,并非生效民事判决书。由于对区房管所作出的行政裁决书还存在较大争议,由法院出面执行这一行政裁决,就好比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了”。出于种种原因,法院两次“最后通牒”都无疾而终,法律权威打了折扣。
这是个烫手的山芋,法院的确是左右为难。拖着不动,那是软弱无能,有损司法权威;要是派出法警强制执行,有可能引发激烈冲突,也不利于平息事端,解决问题。
看来只有和解才会妥善处理争议,让各方都有台阶可下,但备受媒体和民众关注的杨武,会以妥协的方式谢幕吗?
在目前的僵持局势下,法院恐怕很难摆脱两难处境。
原本是法律帝国的王侯,正义的宣告者的法院,何以遭遇如此尴尬呢?根子就在现行的拆迁补偿纠纷的解决机制上。国务院《城市拆迁管理条例》规定的拆迁补偿纠纷的解决机制是:开发商取得拆迁许可证后,与拆迁户协商确定补偿安置方案。
协商成功后,一方不履行的,对方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如果双方迟迟达不成协议,正如本案,则由一方申请行政机关裁决。行政裁决作出后生效,即可以由当地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裁决作出后,一方不服的可以在三个月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本案中,行政机关作出了裁决,法院在裁决机关的申请下,不得不进行裁决,行使执行职能。
从条例规定的程序看,当拆迁人与被拆迁户就补偿安置方案迟迟达不成协议时,法院缺乏直接解决此类民事纠纷的机会。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即使有拆迁户起诉要求法院确定补偿安置方案,也不会被受理。民事纠纷不能由法院解决,本身有违背法理之嫌。
其实,如果能够直接起诉至法院,双方各自表明主张,阐述理由,拿出证据,法官可以聘请专业评估机构估算房产价格,在此基础上作出裁判,在法律上解决这一纷争。在诉讼过程中,为避免损失扩大,拆迁人可以申请先予执行。法院执行那些经过谨慎审理后作出的裁判,当然是理直气壮。而且只要裁判说理清楚,于法有据,最终就能获得民众的尊重。
法院是现代社会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拆迁这样重大的事件中,将法院排除在外,不能不说是制度设计的一个缺憾,应当立法加以修正。
□陈巍(重庆检察官)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3/2007/04-02/031@010843.htm
陈巍:九龙坡区法院为何陷入尴尬(新京报 2007-4-2) 大学“精英教育”为何陷入尴尬 大学“精英教育”为何陷入尴尬 局干部陷入生死“罗生门”(新京报 2008-4-12) 杨涛:法院判决前收“暂存”款如何服人(新京报 2007-1-15) 张树义:法院不应成为行政机关的“执行局”(新京报 2007-10-31) 王刚桥:法庭尊严要靠法院自己守护(新京报 2007-11-20) 赵冷暖:二十多份法院裁定缘何自相矛盾(新京报 2009-4-17) 透明网-法院沉默 解释尴尬 政府信息公开诉讼陷入困局 法庭上演“全武行”,谁的尴尬(新京报 2008-4-23) 法院警车警徽倒印(新京报 2009-5-23) 政府发公函要求法院驳回村民索赔 [新京报] 为何又见“周老虎”? 新京报 新京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为何难改革 捐肝救父(新京报 2007-9-4) 云南省政府的诤言座谈会为何陷入尴尬(中国青年报 2008-7-15) 王琳:黑窑案主审法官为何“忍不住要笑”(新京报 2007-7-6) 林达:辛普森的“杀人”书为何能够出版(新京报 2007-8-17) 社论:六证齐全,为何矿难依旧?(新京报 2007-12-8) 邓璟:反腐调查的对象为何能当选韩国总统?(新京报 2007-12-20) 练洪洋:“领导廉洁信息”为何不能公开?(新京报 2006-12-4) 信力建:市长交通肇事为何不究刑责(新京报 2008-4-20) 品昊:中石化为何讳言“囤油”?(新京报 2008-4-30) 统计局解释平均工资数据为何高于职工所得现金(新京报 200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