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董必武的廉政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05:19
江旺明
董必武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主要缔造人之一。他的众多著作、诗文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体现出丰富的廉政建设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深入研究、学习董必武同志的廉政思想,对于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人服务的宗旨观、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一、董必武廉政思想的形成依据。
1“我们是革命的。”
在北伐战争中,当革命的中心向武汉转移的时候,围绕着迁都问题,董必武投身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反对蒋介石另立中心的斗争。蒋介石为了控制武汉,曾经使用卑鄙的手段妄图拉拢董必武。董必武和詹大悲在庐山参加会期间,蒋介石给董必武和詹大悲各送大洋一千元,却遭到董必武的拒绝。蒋介石仍不死心。后来又派人看望董必武。来人带来了信件、照片、衣服和金钱来求见董必武。董必武看了信件后,收下了信件和照片,将一套草绿色中册服和一大笔退还给来人。并对来人说:“只要蒋总司令革命,我董必武坚决拥护;我们为的是革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名利地位。”事实也是如此,董必武打从参加革命起,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计较个人名利和地位,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2、艰苦奋斗,俭以养廉
艰苦奋斗,是董必武一生始终坚持不渝的美德和作风之一。一九二0年创办武汉中学时,董必武曾以朴素作为校训的一个主要内容。全国解放,中国共产党成了全国的执政党。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从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的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出发,董必武居安思危,地位愈高,荣誉愈大,更加戒奢从俭,不但坚决拒绝制度以外的任何特殊照顾,就是对制度以内的正常待遇也是力求俭约。他题写了这样四句话:“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性习于俭,俭以养廉。”不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建设的环境,他几十年如一日,都是从勤俭、艰苦的奋斗生活中走过来的。
3、甘为民仆耻为官
在党内和政府里,董必武一直兼任要职,可以说是一位大“官”。但他身居高位而眼睛向下,担任要职而置身于党和群众的监督之中,时时、处处、事事总是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普通党员和人民公仆的身份出现,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居功自傲,从不脱离群众,从不把自己当做可以居于党和人民群众之上搞特殊化的“大人物”、“官老爷”,而是“甘为民仆耻为官”,一直把自己比作“布头”、“配角”、“老牛”。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七日,董必武当选为国家主席,亲友向他祝贺,他向友人表示“深感职高任重,难以负荷,枉承函贺,愧不敢当。”他怀着“不知老忽至,总感任须肩”的心情,对于朋友称颂感到受之有愧,不断警惕和鞭策自己:“雀噪身依树,牛行尾接鞭。颂承颜赧赧,惕若意乾乾。”他曾喻笋尖,也曾自比老梅。“原是枯新吐艳,好花似为老人开”,决心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的一息。
二、董必武廉政思想的基础
董必武廉政思想,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阶级基础和党性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董必武廉政思想的理论基础。董必武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要解放全人类的思想,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思想,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最彻底、最大公无私的思想,都为周董必武的廉政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无产阶级,是董必武廉政思想的阶级基础。恩格斯说过,任何社会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思想史表明,任何思想,都是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的。董必武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毕生为无产阶级事业而奋斗,他的廉政思想也必然打上无产阶级的深刻烙印。可以说,历史上的任何一个阶级,都没有无产阶级革命最彻底、最大公无私。
共产党人,是董必武廉政思想的党性基础。董必武的廉政思想与传统的廉政思想,既有传承上的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在无产阶级执政以前的社会里,有些统治阶级也提倡为政清廉、廉洁奉公,在客观上固然对劳动人民有好处,但他们的出发点一般都是为了剥削阶级政权的长治久安,而且其为政清廉的程度也是极为有限的。作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为人民求解放、谋利益是共产党人最大的党性要求。所以,廉政,则必然是共产党人的应当选择。与传统的廉政思想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共产党讲廉政,是指整个政权的清廉,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自身体现和内在要求,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三、董必武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1、热爱群众,相信群众。
董必武一生中,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与群众心连心,与群众打成一片,时刻不忘关心群众疾苦。全国解放以后,董必武虽然年事己高,体弱多病,但仍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风尘仆仆,先后视察了全国除了西藏、台湾外的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既关心国家建设,有关心群众生活,到处体察人民疾苦。由于积劳成疾,他常常迫于病患不得不进行短期疗养。但他在疗养中也不忘党的事业,不忘革命工作,不忘为人民做好事,“好同人民群众共辛劳”。他是这样想,这样说,这样写,也始终是这样做的。1956年董必武回到家乡红安,走访了乡亲,慰问了烈士的亲人,临别时,拒不坐车,步行出城,和乡亲信们依依不舍。1958年2月,董必武再次回到家乡红安。他听取了县委的汇报,视察了红安马鞍山水库工地,和春光农业合作社,访问了七里坪的人民,参观了妇联主任的试验田。
2、 热爱战友,尊圣希贤。
董必武向来不摆自己的历史功绩,也向来不从突出个人的角度去谈论他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但他对党的功绩,对党内同志和党外战友的功绩,总是念念不忘,热情讴歌,赞不绝口,他常通过诗作寄托自己真挚而深厚的敬仰、羡慕、怀念之情。尤其在全国胜利后,他经常缅怀革命烈士们的音容笑貌,宣扬烈士们的英雄业绩,用革命先辈崇高品德教育后人。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先烈,虽然他们的音容“永世违”,但董必武认为“遗容遗物见遗风,先烈精神永世崇”应该“踏着血痕仍迈进,红旗高举气如虹”,积极倡导学习先烈精神,沿着先烈的足迹前进。董必武对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总是怀着特别深厚的思想感情。对同生死共患的战友,不论职位高低,董必武总寄予深情,与国民党中进步人士也有着良好的友谊。
3、信念坚定,风骨坚贞。
“文革”前,党中央成立了党史起草委员会,董必武任书记。“文革”期间,董必武对于林彪、江青等人颠倒敌我、混淆是非等人那一套做法进行了坚决抵制,对于他们制造“帮派史学”更是深恶痛绝,编史工作自然就搁浅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对董必武坚守党性原则,不助纣为虏,十分恼火,但有拿不到董必武的任何可以对其攻击的把柄,于是大耍阴谋手段,封闭了他经常出入的一个大门,限制他的活动,迫使他不得不搬出中南海。在当时的情况下,董必武对粉碎“四人帮”虽然无能为力,但他写诗题字与“四人帮”进行不懈的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坚持的原则立场和坚贞的风骨。
4、遵守制度,不搞特殊。
全国解放以后,董必武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一是不许向地方要东西;二是不许以个人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特殊化活动;三是不许接受礼物。从此,不论谁被调到董必武身边工作,他都首先申明这三条规矩,谁也不能违反。
5、精打细算,处处节俭。
董必武的一生的衣、食、住、行,处处精打细算,处处节俭。1957年,董必武做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当时,他家住在北京钟鼓楼后的一个昔日王府的大院里。由于“高院”离此很远,每天往返不仅不方便,而且还需要很多人来送文件,花费了不人力物力。董老考虑着搬到离“高院”较近的中南海去居住,尽管当时中南海的房子较为窄旧,但他仍不改初衷。一天晚上,董老和盘托出自己的主意,却立即遭到尚在读书的子女们的反对。董老耐心细致地对全家人说:“我上班太远,要坐很长一段距离的汽车,要用掉不少汽油。如果家在中南海,再到高院上班,近了一半路程,也就节约了一半汽油。我们国家还穷啊。”一九三七年国共合作后,董必武同志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他经常要出席一些会议,还要和国民党官员、民主人士、国际友人晤谈,每项活动都是安排和约定了时间的,没有一只手表,工作就很不方便。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劝他买块手表,他不同意,身边工作人员说,你不买表会影响工作,他这才允许工作人员给他买块怀表。大家叫它“火车表”,董必武对买这只便宜表十分高兴。他说:“反正快慢只要不超过半小时就行,有约会时,表快了,我就晚点去;慢了,我就早点去,这不就调准了吗?”一九六四年董必武视察旅顺海军基地。午饭时,他看到桌上摆满了酒和名菜,很不高兴。于是就穿过餐厅上楼进了自己的休息房间,让秘书下来通知说:“中央有明文规定,待客不准摆宴,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的酒和菜,董老说不把酒和名菜全部撤掉,今天他就不吃午饭。硬是“罢宴”到酒和名菜全部撤掉,他才吃那顿午饭。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在学识上,董必武博览群籍,对政治、法学、历史、诗文、书法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他从不满足,总是认为自己“纷纭万有识之微”,批评自己“常将黑质作为白,每把虚情准当真,学愧未能忘尽我,诗惭无似韵无人”。到了八九十岁的高龄,仍然“此身不惯闲无着”,“老去愈知学不足”,老当益壮,为革命不知疲倦地学习、工作。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
7、教育子女,严上加严。
董必武对自己的子女要求是严上加严,从未辜息过,从不让子女搞特殊。1969年春,董必武将自己的小儿子及儿媳送到河北晋县农村,鼓励他们好好劳动,积极工作,做一个合格的农民。他认为儿子、儿媳为晋县人,以后的工作由晋县安排。晋县组织部想要提拔他儿子当干部,他坚决不同意,他认为儿子还要继续在基层锻炼。1972年3月31日,在小孙子两周岁时,他对小孙子就寄托这样的希望:“父母在晋县,农忙事田亩,望尔速长大,协助左右手。”1958年初春的一天晚饭时,还在读初中的女儿董楚青养成了一种不好的吃饭习惯。吃饭时,董楚青急于扒饭,三扒两赶地吃完了,掉了不少饭粒在桌上。小楚青丢碗就想跑,结果被董必武叫住。绘声绘色地对女儿说道:“碗里、桌上有多少饭粒?‘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粒粒不能丢啊。”接着又严肃地说:“拣起来吃了。”此后,女儿楚青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董必武的一生是朴、诚、勇、毅的一生,是立党为公、清正廉洁的一生。学习董必武廉政思想,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拒腐防变,反腐倡廉。要像董必武那样,立公为公,清正廉洁,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把毕生精力献给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