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55:36
《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解  毕敦一著

原文                      译文
谷神不死,           神胎凝结元神常现,
是谓玄牝。            这时即谓大道之母。
玄牝之门,           沿此道母生成之来路,
是谓天地根。         返回去则又可生天生地。
绵绵若存,            绵绵缓缓,若有若无,
用之不勤。            断断续续,时现时伏。


内容浅说
本章专言初结胎时道物境况与其在转化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结胎后的功夫。此一步属于中级层次,因而其内容非常重要,应予高度重视。
全章只有六言,前四言讲结胎后道物在其转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后二言讲结胎后所应采取的功法。


注释秘解
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谷神,即天谷元神。白玉蟾《谷神不死论》云:“谷者,天谷也;神者,一身之元神也”。古人谓,人头有九宫,中间一宫谓之泥丸,又名天谷,为元神所居,故谓此元神为谷神。
此神自天地分判之后,便落于后天,埋藏不出,从此再难睹其真面,故曰“如死”。所以,刘一明《悟真篇注》云:“欲修金丹,必须活此谷神”,言谷神之“死”。 
所谓谷神不死者,即是天谷元神,经过锻炼,已不再是埋藏不见了,而是凝结不散,灵光常照。因为常明常照,故谓之为“不死”。实际“不死”即为不再日日耗损也不埋藏不出义。
至此谷神不死之时,必须识神无而元神常在,全是先天主事,功法谓此为“结胎”。结胎又曰金丹,又曰先天真一之精,释曰舍利。许旌阳云:“脐间元气结成丹,谷神不死因胎息”,即是谓此,因为有胎才有胎息,因为有胎息才能谷神不死。
可见,谷神不死即是结胎,是经过锻炼的;而谷神,则是未经过锻炼的。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可混为一事。
张伯端《悟真篇》诗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前两句将谷神不死与玄牝,分做两段,有违老子本意,姑且不论,而后二句却是不错的。真精,即真一之精,未返回黄金室前之名。既返至于黄金室,便谓之结胎。此际,已自三返归于二,自二正返归于一过程之中,神气合一,二者团聚不散,无象而有象,如同明珠一般,灵光常明常照,故曰“永不离”。
功夫至此,效验立见,陈疾旧患,都将一扫而光,不惟祛病,还能延年。无此必是旁门邪法,见此方为正道真功。
玄牝,与谷神不同,历来歧义甚多:有以天地、阴阳为玄牝者,有以玄关一窍为玄牝者,有以口鼻为玄牝者,还有以母性为玄牝者等等,不一而足。依文意来看,玄牝之本意,应为一义而非二义,即不应是天地、阴阳、乾坤之类的两个意义。因为,谷神不死已是神气合一,虽未完全合一,但究竟与先之神是神、气是气时根本不同,所以不能做为天与地、神与气二者并立去对待。故可判定,以天地、阴阳、神气为玄牝,是不符合本章之玄牝本义的。
既非二义,那么就应是一义,而此一义究为何指?原文明白地告诉我们:谷神不死就是玄牝,玄牝就是不死之谷神,二者是一,一者是二。谷神不死是圣胎,所以,玄牝就是指圣胎。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作者将圣胎又称为玄牝?原来,“玄”是作者发明的新词,具有新的含义。玄的原义是:暗昧不测,奥妙深远。而此玄则为逆回之道义,谓之为玄者,是为了与顺去之道相区别。牝者,牲母为牝,其广义即为母。故玄牝,即是逆回大道之母。
圣胎是逆回大道之母者,是因为结胎之际,神气二者尚未完全归一,如能向上修去,便可至于一,即自有名时之道继续向上,而至于无名时之道了(此句原文在文字上略有修改——大道横空注)。此道为逆来之道,又是由于圣胎而有,故谓之“玄牝”。
为何要用这么多篇幅论述玄牝?就因为前有“若要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句,将“玄牝”错以为功中窍道,而非功夫境况。张是名家,欲指其非,谈何容易!所以,必须作详尽的合乎情理的分析,不然如何上对前贤,后对读者?


2、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玄牝之门,其门不宜以常义释译。王弼注此曰:“门者,玄牝之所由也”。所由者,转化而来之路径义。故,玄牝之门即为圣胎生成所由之来路。
天地根者,是沿圣胎生成之来路,再逆回之,则又可返回到天地分判之境地。故此谓之为“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地根,即阴阳生成之本根,此亦证玄牝为圣胎阴阳合一。
以上可见,玄牝即圣胎,在道物转化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恰如一个十字路口,进前则可以成道证圣;退后则又可以化二化三仍为常人。所以或成或败,非常关键。
世多以玄牝为身中一窍,张伯端《金丹四百字序》曰:“要须知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也”,与玄关混同。石泰《还原篇》诗云:“一窍名玄牝,中藏气与神。有谁知此窍,更莫外寻真”,俱言玄牝为身中一窍。后之诸家,多从之,无有或疑者,其所以错之理由是:(1)道家窍道之说,始自于老氏之后,其前虽医家有经络窍道之论,然而道家却无,文献亦不为之载。《老子》五千言,既无其字,亦无其意的出现,一章“观其徼”之“徼”,似有其意,但严格地说,与窍意不能尽同。非单窍道,就是药物、火候、炉鼎之类名词亦不见。故指玄牝为窍,似恐空穴来风;(2)以窍释玄牝,与本章句意不相符合。如前句,则为“谷神不死是为玄关一窍”,谓圣胎为玄关一窍,未免不大合乎理法;如后句,则为“玄关窍之门,是谓天地根”,谓此窍不管何时都能生天生地,也是违背理法的。因为除了结胎即谷神不死之后,其余神气精三者都还未合一,未返回到先天,甚至处在后天阶段,怎能生天生地?所以,以玄牝为窍,决非老氏本意,乃张、石等人之错解。
不过,话再说回来,既已有此发明,约定俗成流行于世,那么,或者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应注意的是,不可以后之发明去代替先之原义,一些注家不辩,照转照发,并以之千古不移,这便大错,那将会使得某些概念越加混乱,真伪更加难辩。


3、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此二言为养胎之功。伍冲虚《仙佛合宗》云:“养胎者,炼气化神之喻,非实有胎也。炼气之初,本要似胎中之无呼吸也,而又不能无呼吸”。又曰:“何为胎息?其肇也,结胎之息从无入有,而实若无,于不息中而或暂有,有无兼用之际也”。就是说,养胎之初,本来先前没有胎息,而此时则自然而然有了胎息,虽然有胎息,犹要妙似于没有息;似乎是无,而的的确确还暂时有。这就是结胎初期的妙相,所以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陆潜虚《玄肤论》也说:“得药归鼎之后,养以天然真火,绵绵若存。其中抽添变化,皆出自然,有不容以丝毫智力与乎其间。由是而胎圆神化,身外有身。造化之妙,一至于此”。
养胎之功,即是大周天无为之火。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八字,既是结胎之初内呼吸若有若无的形象描述,又是继续向上逆修无为自然的行功之法。


附识
此章六言,又见《列子》,谓引自于《黄帝书》。列子几乎与老子同时而略晚,所说《黄帝书》或者不虚,当为可信。如确如其言,则由此可以表明两点:(1)道家功理功法,不是自老子,而是远自于黄帝之时,就已经相当系统完善了;(2)《老子》一书之成,是作者集中了前人的诸多成果和智慧的结果,例如道、德、玄等新概念的发明,例如道可道等许多观点的表述,还有那些精彩的哲理名言等等,或者在老氏之前就已经过数千年的加工整理和实践检验,至于老子始能公诸于世。清学者魏源认为,黄老之学出于上古,他在《老子本义序》中云:“老子道太古道,书太古书也。今考老子书谷神不死章,列子引为黄帝书,而或以五千言皆容成氏书。至经中称古之所谓,称建言有之,称圣人云,称用兵有言,故班固谓道家出古史官,庄周亦谓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这或许就是《老子》之理至真无疑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