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文明时期美术 - 中国百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58:50
印度河文明时期美术
印度河文明时期美术
发祥于印度河流域,以哈拉帕与莫亨朱达罗两处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印度次大陆的都市文明时代(约公元前2300~前1750)的美术。从当地出土的建筑遗构、雕像、陶器、印章和装饰品等,可以大体看出这一时代美术方面的成就。
哈拉帕遗址(今巴基斯坦旁遮普蒙哥马利县)与莫亨朱达罗遗址(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尔卡纳县),是分别于19世纪末叶和1922年前后被发现的。此后,印度次大陆的考古工作者又探明了近1000处哈拉帕文化遗址。这些遗址的出土文物,不仅类型极为相似,而且地域分布很广:北起喜马拉雅山麓,南至纳巴达河,西自伊朗的莫克兰海岸,东达恒河盆地。据推算,莫亨朱达罗居民最稠密时,曾达4万余人,哈拉帕的情形也大致相同。当时人们主要从事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并掌握了纺织和制陶技术,具有发达的审美能力。
印度河文明时期的美术创造,首先表现在城市建筑上。整个建筑规模都是按照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的。
两处遗址,地基坚固,建筑整齐,南北大道宽9米以上,东西街道较窄,与之垂直交叉,街道之间的住宅区均有小巷相连。据考证,已用标准化的烧砖建造两三层高的房屋,设有浴室,水井和沟渠,庭院开朗,窗上装有赤陶或雪花石膏制成的格栅。与其他哈拉帕文化类型的遗址相对而言,这两座城市中最惹人注目和有特点的建筑,是居高临下的大城堡。莫亨朱达罗非常著名的大浴池,即位于城堡之内。其结构之复杂,设计之先进,堪称当时土木工程的一项伟大成就。该浴池长11.9米,宽7米,深1.9米,四周为双砖墙,敷以一层2.5厘米厚的沥青,然后再用砖砌一内壁,石膏灰泥接缝,以防渗水,池底白排水口倾斜,通白梁托拱形排水沟,布局十分合理。其用途,据认为可能与某种宗教斋沐仪式有关。城堡中其他一些比较主要的建筑物,尚有储藏粮食的大谷仓和作为行政中心的圆柱大厅。

值得注意的是,大厅附室内曾发现石雕男座像和许多加工过的大石环,据此推测,该建筑物大概是用于举行宗教仪式的庙宇。
尽管这些遗址中出土的雕刻造像寥寥无几且多残损,但仅通过它们,也不难看出当时雕刻艺术在造型能力和表现技巧上所达到的水平,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雕刻,都具有优美的写实性。尤其是哈拉帕出土的一件石灰岩雕刻的裸体男舞蹈者的形象,高10厘米,体态自然谐调。虽然四肢已残,但舞动的优美姿势,已开启了而后印度教艺术中舞王湿婆神的先河。另一件著名的石灰岩雕刻,是出土于莫亨朱达罗的祭司胸像。高18厘米,鼻长唇厚,胡须整齐,用贝壳镶嵌的细长双眼,半睁半闭,似正沉缅于冥想之中。
衣服上装饰着三叶纹样,由于这种图案在古代印度被认为是神圣的象征,所以一些学者称之为祭司。雕像风格古拙厚重,手法写实,为人们提供了印度河流域土著民族的相貌特征。哈拉帕文化的青铜雕像,最精采的是与祭司胸像同地出土的裸体舞女像,高14厘米。此像身段苗条,缀以颈饰和丰富的臂钏,右肘支起,置于腰际,左手持一容器,微倚在左腿一侧,神态安详自若,加上四肢的夸张增长,更见出女性的娇娆轻倩。

哈拉帕文化所遗留下来的数以千计的冻石印章,在印度史前美术中,独具特色,为研究当时的思想文化状况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实物资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