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而不联欢晚会”:好一场公民盛宴-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3:39:40
“春节而不联欢晚会”:好一场公民盛宴作者:汪吉庶来源:本站编辑部来源日期:2010-2-28本站发布时间:2010-2-28 17:22:43阅读量:3867次

  除夕之夜,我们家没做年夜饭,没有饺子,没有汤圆;门外只有零星的鞭炮声,家家户户阳台上的灯也亮得比过往少了。城市照明异常璀璨,但更像是在衬托一个城市的自豪,不像是在配合全民的狂欢——年味儿,在我的感官周围逐年消失。可以说,中国传统的纪念方式更多地贴近于娱乐,而非仪式。少了肃穆,而多的些欢快。自从有了年的传统,中国人就不断地在寻找适宜于它的娱乐形式,相对于传统娱乐,现在春节中还能贴切现代娱乐方式的载体似乎就只剩下春晚了,尽管,它的境地也变得愈加边缘。

  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春晚已经成了鸡肋,春晚之前以及之后的故事都远比春晚本身精彩。仿佛它仿佛不再是一个联欢活动,而更像一场群众围观。今年这种情绪则似乎来得更加明显,人们仿佛是受到愚弄一般,免不了要对央视“侮辱观众智商”的行为口诛笔伐,似乎批春晚”已成公民娱乐盛宴:有评论指出:cctv春晚落于固有俗套急需形式上的革命;也有读者对春晚花钱办不出成果愤而来信:造航母的钱,不能用于办春晚!还有人实在忍不下去,发出了“春晚最肉麻与最恶心”的感叹;最直接的,则是愤然声明:“春晚”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是哪些事实引起了我们“怒其不争”的情绪?作为看点,我还是先简单让读者们回顾下今年春晚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场外的“精彩”。

  请不要在广告里插播春晚

  “以前,广告里插播电视剧,今年,央视又有创新,广告里插播春节晚会。”网友们的反讽体现了民间幽默的高明。人们虽然年年骂春晚,却又年年都守在电视机前看,这收视率有了保障,广告那是自然少不了的。这种感觉很像人们选择去看张艺谋的商业电影,每个人都是一个审查者,在这个寻找批判口的猎奇心理作用让人们不自觉地完成了一个商业的行为,那就是即使为了批判,你也得先买票。当然,春晚不用买票,可广告商们就不能免费的来这里联欢了,依靠着大众一年一度的期待春晚改革的审视心理,央视居然也能利用民众的审丑情绪来赚钱!不过,有人砸钱不是白砸,这更像是一种借助春晚这一文化惯例而进行的强迫性买卖,有人站出来说了,央视春晚植入式广告违法!违法大可不必追究,资本借助文化路径依赖进行渗透,这恐怕是任何资本主义的猎手都不会放弃的口子。只不过,这个口子,被央视垄断了。事后由导演再补充一句:今年节目中的广告植入“不是很多也不生硬”…然后就可以数钱不手软了。

  CCTV春晚节目《百家姓》=中国教育的杯具

  这个节目里有个聪明的小女孩,成功而自豪地记忆了整本《百家姓》,站在央视导演的用意上,恐怕是用以展现当下儒学热的成果,并想把古典传统通过春晚平台推向所有人。用以虽好,可好心办不成好事:就单纯背古书来说,似乎也无可厚非,诸子百家、诗书典籍自古就是拿来背的。不过,当把一个孩子拿来展示的时候,似乎更像是在演示鲁迅所说的“吃人”,尤其是放在春晚的平台上,则更令人产生了一种强制的错觉:女孩只不过是家长强迫操纵下的一台不会思考的机器而已。“我知道什么”与“我如何做人”,古人的书教得更多是后者,而春晚渲染的是前者,这是古典教育理念的错置。

  你被央视满意了吗?

  央视网消息显示,96.1%的用户收看了今年春晚,其中81.6%认为今年春晚办得好。而15日的《广州日报》报道,在某门户网站对今年春晚的满意度调查上,截至今日零时记者截稿前,认为“好”的只占15.2%,不到两成,46.5%的人认为不好。

  相对于国家统计局做出许多独门统计,有对比的东西才能让我们更清楚认识真实。这回是实打实的两组统计数据:准官方的与民间的——足以再次让民众坚定相信选择“不相信”那美好的独门统计。或许,这也算是央视春晚的一大贡献。

  本山,你那高高的山头与低低的尊严

  周立波在拒上春晚后曾调侃说:周立波是上海人民的小菜,赵本山是全国人民的水饺。本山这一精神水饺伴随了春晚二十年的足迹,两者共同构成了人们除夕的传统惯例,本山的存在与春晚形成了共生共存的关系:它们之间俨然已是利益共同体,央视可以通过赵本山小品获取收视率和广告收益,而赵本山也可通过春晚来推出他的新弟子,这些新弟子作为本山文化集团一员,在新的一年里就可以在全国舞台与广告上,攻城略地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从老蔫到黑土,从大忽悠到陪徒弟做姥爷。新的问题出来了,似乎本山不再憨厚和单纯,我们从赵本山的小品想到没有尊严的生活:为什么有下跪?送贵重礼品?走后门?搞笑就必须作践自己么?曲艺似乎又回到了它最早的位置,过去的艺人地位低下,往往通过自我贬损与互相嘲讽,来达到搞笑的目的。我们往往要求小品承担高尚,或许,这本身就偏离了喜剧的定义。不过吴祚来说的也有道理:它离幽默很远,而离低级趣味很近。

  当艺术面临商业利益的考验的时候,作为艺人的赵本山,和作为商人的赵本山,一仆难侍二主,有些矛盾,甚至冲突。

  什么亚克西,什么亚克蜥?

  神州大地,神兽频出,当我起床的时候,耳边萦绕的都是亚克西的余音的时候,我知道草泥马的时代已经过去,亚克蜥的时代即将来临。——韩寒

  人们又被亚克西了,春晚的政治意图在于描绘一个和谐美满的前进蓝图,为此,我们无法想象春晚能够在何种意义上改变它的“腔调”,低俗?高尚?只能说,当前的位置很尴尬;少了些现实反思,又不是那么低级趣味,或许这就是春晚定调的窘境。团结、欢乐、美好、祥和,仍是春晚的总体氛围。任何真实的情感,只有符合了国家意志,才能在民众面前得以展示。晚会中那些欢笑歌舞的个体,努力塑造的不过是一种经过修饰后的公共情感。民众则似乎在用一种特殊的犬儒心态应对着强制性的和谐——草泥马来了,亚克蜥又紧随其后:反讽是民众出于夹缝中的应急智慧,是无奈之中对于“被”时代的集体自嘲。

  写到这里,自己没有了继续调侃的兴致。闹剧的背后蕴含着它隐忧的悲哀,每次不经意的调侃背后则深藏着可以解构的寓意。

  尽管已成鸡肋,不过春晚是一代人的符号标记。传统凸显了人的存在,当春晚已成为一代人特定的符号时,它就是一种生存方式的明证,甚至是一个民族确立自我认知的形式。当宋郑鲁在法国度过一个没有春晚的新年之夜时,或许那就是一种集体存在感的丧失。对于游离于符号共享的共同体之外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失去符号标记来得更令人失落的了。当然,标记的成色在新生代的人群身上越来越淡,或许不久的将来春晚将不再支撑集体的存在属性,那时,新的事物终究会填补这个集体的情感盲区。只不过,这个过程会很慢。

  春晚同样是作为填补集体情感盲区的新事物而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填补的过程实际上更切近于一次文化反叛。最早的春晚,是对革命美学的反叛,后者强调放弃个体本位的诉求,接受集体与崇尚牺牲所带来的卓越力量,革命美学从叛逆期到全面控制期,也最终将“英雄主义”推向了无可挽回的畸形形态。人们厌倦了样板戏、团体操,而传统的文化惯性还在依旧努力维持着对意识形态的忠诚,为此,84年春晚铸就了它的审美革命,它是对样板戏、团体操的叛逆,是对旧式父权式文艺表现形式的颠覆——几个串场的主持,鲜亮个性的服装、优美含蓄的气声演唱……然而,新潮注定只是短暂,在自由化清污运动后,春晚注定会再次染上浓烈的政治色彩,经过20多年的演变,春晚又被成功地塑造成了一种国家仪式,所以它的模式化也是一种必然。渐渐地,春晚也无奈地代表起近似于父权式的审美,为此才有了“亚克西”的自我魅惑,或许,这已不再是“联欢”,而更多是某种灌输。

  媚俗正在渗透。那些指责春晚低俗的人,也直指作品内容的谄媚,结合在一起,就是媚俗。春晚的舞台实现了政治与文艺的微妙结合:父权式审美与媚俗式审丑共同支撑了春晚的感官盛宴,无论是精神操纵还是精神麻痹,春晚都不再能体现其独到的精神品格了。或许,坚守自由主义阵地的人会维护人有选择低俗价值的权利,尽管这有完全丧失道德决断的危险:自由的价值不是唯美主义的。如果小品的创作是自由的,演小品是自由的,出现的不足、失误、错误也都是自由的结果,自由不仅意味着做正确的自由,也意味着犯错误的自由。把自由仅仅理解为做正确事的自由,那就给专制留了后路,为专制打下了伏笔。不过,辨证地想一想,借用作家米兰·昆德拉的话:政治并不产生媚俗,但它需要媚俗。任何政治运动都以媚俗、以迷惑他人的愿望为基础。对权贵和金钱的膜拜最容易触动国人的灵魂,所以,这种对低俗的谄媚就成了权贵们麻痹、奴役人们的文艺毒药,被灌输给人们。人们游离于政治理性之外,享受着伊壁鸠鲁式 “一种厌足状态中的麻醉般的狂喜”,对高尚与理性的追求会在媚俗的文化舆论中每况愈下。久而久之,则会丧失对善恶美丑、是非曲直的判断。

  回过头来再审视我们的文化批判。如今,在文化上(如果不是道德的话)证明资本主义正当的是享乐主义,即以快乐作为生活方式。在当今普遍流行的自由主义风气中,文化意象的模本就是现代主义者的冲动,其意识形态原理是将冲动探求作为行为方式:正如春晚取代团体操,如今又在寻求**取代春晚——这是个体本位之下对父权的习惯性挑战;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也体现在这里,在鼓励了个人价值选择自由时,人也可以选择自我放纵,在纷繁复杂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我们有时会颓废地宣称这是一种后现代主义;或许,这就是导致现代性双重羁绊产生的原因。然而叛逆当下生存方式的途径有很多种,反讽、革命、玩世不恭或者媚俗,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然而,有一种独到的叛逆方式——现代犬儒主义:现代犬儒主义的彻底的“不相信”表现在它甚至不相信还能有什么办法改变它所不相信的那个世界。犬儒主义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一种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种不认同的接受。

  于是,我们迎来了亚克蜥时代。        

“春节而不联欢晚会”:好一场公民盛宴-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李开盛:雷锋是不是好公民?-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公民的权利与品位-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反动是公民的权利-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阉割公民,何来大师-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公民社会助力台湾转型-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BBC专题:定义公民社会-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人民民主的实现与公民意识的培养-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建设公平与正义的公民社会---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许小年:建设公平与正义的公民社会-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许章润:有法律,不恐惧-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李逊达荐文:分配不分配-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陈志武:未来不需“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谁不是人?——春节记事-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权力傲慢的根源在于“公民稀缺”-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公民丛书:饥荒背后的人祸政治学-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崔永元: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陈尧:全球民主化进程中公民社会的脆弱性-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非法经营”是侵犯公民自由的借口-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公民围观,来自普通人的渐进革命-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笑蜀:公民围观:来自普通人的渐进革命-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上海“觉醒”之后:公民呼唤幸存者的在世尊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作为公民, 你应阅读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