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是人?——春节记事-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14:18
谁不是人?——春节记事
作者:顺之
来源:本站编辑部
来源日期:2010-2-21
本站发布时间:2010-2-21 23:05:43
阅读量:3775次

谁不是人?
春节访友,接待办老张叙述了一件亲历的趣事:某地区市委一新任纪委书记,初次到某县调研工作,至午饭时分,地方上不摸新领导脾气,询问其秘书该如何安排午餐,其秘书含糊答了一句:纪检干部也是人。该县领导心领神会,精心安排,最豪华的酒店,最高档次的酒菜,最谄媚的笑容与语言,让新纪委书记一行“欣欣然有喜色”。
“纪检干部也是人”这句话真是大有深意,“纪检干部也是人”中的“人”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人,而且代表了某一种社会群体形象的人。
“纪检干部也是人”,那么,谁不是人?成克杰、陈良宇、李嘉廷、王宝森、胡长清、孙善武、杜世成、庞家钰、陈绍基、许宗衡、文强……也是人,所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所有的掌握着某种社会资源的人也都是人!
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自私贪婪的一面,因为这些人类自身无法自己克服的缺点,穿上任何国家和政党的马甲也都逃不出人性的自私。在权力的怂恿下,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掌权者无不私欲膨胀,伺机腐败。因此,与其说“腐败是和平时期执政党的大敌”,不如直接说“缺少民主才是执政党的大敌”。
只有认识到人性的自私,采用相互制衡的权力、阳光公开的竞争、自由表达的舆论等最合理的社会制度来管理和约束自私,来让自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度上,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变得健康起来,人性善的一面才能得以张扬。有了这样认识,那么在治理腐败的时候,就必须釜底抽薪,彻底根除专制,而不是玩叶公好龙、扬汤止沸的花样反腐。
与网友聊春晚
在十年前,春晚是全国下一年流行语的发源地,春晚提供给大家笑料,在今天,春晚本身就是一个笑料。即便如此,春晚也已经成为春节必备的一道“年夜饭”,无论可口与否,观众都要亲口尝一尝。不过,仿佛已成定势,每年春晚之后,赞同之声固然不少,批评之声同样也是不绝于耳。今年虽然是在“广告里插播春节晚会”,但是根据央视网消息,CTR市场研究公司通过随机抽样,电话调查了2290个收看家庭,结果显示,96.1%的用户收看了今年春晚,其中81.6%认为今年春晚办得好。不过,这只是一面之词,八成满意率如同萨达姆、金正日全票当选领导人,根本不可靠,因为据15日的《广州日报》报道,在某门户网站对今年春晚的满意度调查上,认为“好”的只占15.2%,不到两成,46.5%的人认为不好,调查结论大相径庭。
13亿中国人,再加上海外观众,僵化的春晚要想获得一致好评,本身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春晚之难,绝不是难在众口难调,春晚的要害是央视奉行捧官贬民的双重道德标准。多年来,作为春晚台柱的小品的主题几乎都与虚假有关,今年尤其严重——六个小品题材无不涉假,问题在于,多年来春晚小品讽刺嘲弄的对象,无一例外都是社会底层民众。其言外之意很明显:这类骗人与被骗的闹剧纯属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专利,与庙堂之上的君子们全无关系。其实,每年数以万计的贪官、淫官、喝死的官、玩死的官、双重人格的官,不仅为相声、小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而且这些高官们都是伪君子喜剧的天才演员,无须修饰改编,只要把他们台前幕后表现搬上春晚舞台,就能让国人笑破肚皮。但是,春晚从不问津,春晚的编导们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的嘲讽对象只是草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春晚中凡是官员登场,无不尽善尽美,光彩照人,俨然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化身。怪不得有人评论说:央视春晚是文化专制主义的历史遗产。看来,春晚不仅急需形式上的革命,也需要内容上的革命,要不然,春晚将死得很难看,央视也会失去观众。
给儿子吃什么?
妹妹每次回娘家,总不忘给我儿子带些好吃的,今年春节带的礼物中,就有我儿子最喜欢吃的奶糖,她还不知道,就在前些天,我儿子已经“戒奶”,至于原因,很简单,三聚氰胺又随着它的主管领导复出而重出江湖,并且现身各类奶制品当中。
儿子刚刚两岁半,在2008年9月爆出毒奶粉事件的时候,儿子已经吃了整整一年的圣元优聪奶粉,虽然圣元奶粉在“排行榜”上数第三,但万幸的是儿子没有像赵连海们的孩子那样发现什么结石,当然,直到现在,也没有人对我们说声“对不起”,更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补偿。那时,老婆唠叨最多的是:咱们养头奶牛吧!喝着放心。
最终没有养奶牛,也不让儿子再吃奶粉。虽然曾经吃了奶粉的亏,但是看到官员问责和治理行动比较到位,就让儿子放心吃他最喜欢的奶糖,谁知三聚氰胺又如影随形,不期而至。
相对于三聚氰胺复出带来的有限肉体伤害,“三聚氰胺官员”的复出带来的国家公信力伤害要更为明显,虽然说都曾经进行了问责,但是问责的结果却只是换岗而已。这那里是问责,分明是保护同志们避避风头!这样的问责,只会让现在的官员更不负责,不就是换换位子么,没什么大不了的,实在掩盖不过去了,还可以缓刑么,反正“党的政策亚克西”。
通过毒奶粉事件,让我们看到,商家无德、政府无能、司法无良、弱者无力,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逻辑,那就是不受制约的公权力和资本沆瀣一气,不惜以挑战底线的方式来维持现有的利益格局。社会良知被任意践踏,公平正义无从谈起,弱势群体呼告无门。
有毒何止毒奶粉!这是儿子的不幸,也是国家的耻辱。
救救孩子!
升官压力
春节同学聚会,酒后自然分成若干小堆进行聊天,环顾一看,竟然如同政协开会,是按照行业分组进行讨论,几个从政的同学围在一起谈起官场,无不是想当官,想当大官,想当更高级的官。虽然他们在县乡有关部门都混得了一官半职,属于老百姓眼中的既得利益者,但也是牢骚不断,满腹怨气,一方面感叹自己朝中无人,经济实力不强,另一方面感叹上级难伺候,工作上又两头为难;眼看着同榜进士早超过自己,而自己却升到了天花板下,心理压力很大,很是难受。
平心而论,他们的怨气背后,有自己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放眼全国,有怨气的干部又何止他们,据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的调查,58.16%的受调查者认为干部“怨气”“重”或“较重”;67%的受调查者认可“社会风气不良受干扰”是最主要的客观原因,72.5%的受调查者认为“心态摆不正”是最主要的主观原因;76.5%以上的干部最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科学不合理,68.2%以上干部认为自己收入待遇低,58.35%以上的干部最怨上下级工作不协调;50.23%的受调查者认为“怨气”在“天花板”干部身上表现最为明显;83%的受调查者认为“完善干部体制机制,使德才兼备者受重用”是最应该做好的工作。
看来,要想使这些同学消除怨气,最根本的是必须改革“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间选人”的用人制度,真正将民主推选、差额票决等较为公平透明的竞争机制引入官员选拔程序,减少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暗箱操作,以减少社会对官员选拔的非议,同时减轻那些升迁无望的“天花板官员”的不平心态。
真由老百姓拿着选票来选官,还真担心这几个同学能不能当上官。
期待尊严的农民工
在外打工的表弟春节回家,谈起在外经历,让他最感到气愤的,就是及当地的有关部门对他们农民工“经济上接纳、社会上歧视、文化上排斥、制度上限制”,使他饱受证卡收费、克扣欠薪、伤病无保障之困,让他觉得低人一等,缺乏尊严。在中国,“没有尊严”的,何止是他,何止是农民工,当重庆前交警总队副总队长赵利明向文强下跪表忠心的时候,他的尊严又在哪里?当小私营业主唐福珍点燃自己的时候,她的幸福和尊严又在哪里?
任何一个人,都渴望他人把他看成是一个具有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人,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被国家赋予个体权利的形式确认下来的,然而问题是:谁来保证我们的价值和尊严被认可?
表弟属于新生代农民工,既不是传统农民,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城里工人,既不愿再回乡务农,但进城安家又面临着户籍制度、缺乏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等各种壁垒和现实困境,在这种状况下,像他这样的农民工,要在城里拥有真正的尊严,还很遥远。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个承诺很庄重,然而强权下的臣民永远不会有幸福,随时可以被取消和拿走的“尊严”,并不是真正的尊严。只有有权利的地方才会有尊严,唯有民主宪政才是人的幸福与尊严的根本保障。要真正实现尊严和幸福,需要每个人都努力去争取公民的权利。那时,不仅表弟可以做一个有尊严的农民工,我们也都可以做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0票

156票


• 从父亲们的身上看共和国的“成长”
• 从萧瀚的被迫停课到白庙的主动公开
• 不要轻言中国崛起 不要误信美国衰落
• 特色两会:那些沉重的议案、提案及言论
• 中国还会有蔡元培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