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重启-《财经》杂志-《财经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6:04:52
汇改重启
本文见《财经》杂志 2010年第7期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29日

基于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国应把握住完善汇率政策的恰当时机,从二季度开始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弹性
《财经》记者 胡敬艳 白晓鸥 袁满 王延春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
前 言
时隔近五年,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再次完善,在今年3月、4月间进入重要时间窗口。
从年初开始,外界压力空前高涨,直至3月16日,美国130位国会议员联名要求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中美双方大有滑向贸易战的危险。
围绕人民币汇率争议,中美各有压力。美国面临中期选举,无法忽视高失业率带来的选民不满情绪。中国则需要维护出口企业竞争力,确保就业增长,以换取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必须维护对汇率等货币政策的独立自主权。
汇率政策不可避免的政治化将中美双方回旋空间大幅缩小。美国政府无法完全左右议会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中国在关涉货币主权尊严问题上,亦难以让步。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于3月24日赴美。同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表示,相信中国会以自己的理由来决定结束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政策,以表达对中国汇率政策自主权的必要尊重。
双方相继释放“善意”,因汇率纷争而引发的紧张气氛有缓解迹象。这让中国可以重新审视自身经济状况,认真考虑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
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人民币汇率实际上回到了对美元波动相对狭小的局面。
随着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危机时期的特殊人民币汇率政策有再次调整的必要。因中美经济复苏进程不同,汇率政策如保持不变,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大增,“热钱”涌入预期增强,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更大冲击。
可以说,中国货币当局调整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内在意愿亦很明显。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中国要从非常规政策逐步回归常规政策,这也包括人民币汇率政策。
事实上,外界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执,在很大程度上将国内自主的汇率调整步伐扰乱。
因为掺杂了更多美国因素,致使中国汇率政策调整的自主行动,变成了某种带有政治意味的博弈。
较好的结局是双方各取所需。中国赢得尊严,也独立完成本该进行的汇率调整,深化汇率改革;美国则乐见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靠市场力量推动人民币升值。
而从中国现实考虑,一次性大幅升值亦不现实,恢复人民币弹性,逐步小幅升值更符合自身利益。
但外界对此能否有足够理解,美国政界会否贪得无厌而再生变数,仍是中国继续人民币汇率改革、进而实质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需要审慎面对的一个重要因素。
北京时间3月24日晚,《财经》获悉,有关人民币汇率机制在4月份进行必要完善的政策建议,正在相关部门内部沟通。
虽然分歧仍明显,但央行、财政部及商务部等部门逐步形成一些重要的倾向性共识。如果没有新的异议,汇率政策调整的文件起草及意见会签有望随时提上日程。
在3月24日当天,央行为3月底即将举行的2010年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而召集了部分专家进行研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主张实施更灵活的汇率政策,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倾向于在二季度升值并加息,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则认为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基本不必动。
主张不尽一致,但倾向渐趋明朗。《财经》记者向曾提出建议或发表意见的人士了解,相关政策建议要点较为明确:中国应恢复因金融危机而中断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充分评估国内外经济形势与相关影响,适时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区间。
一个有较多共识的建议是,可考虑将人民币汇率每日基于中间价上下波动幅度适度放宽,从而以市场化方式赋予人民币汇率更大弹性,逐步解除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汇率的特殊机制。
三年前,中国人民银行曾宣布,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港币等非美元货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仍为3‰,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汇价价差幅度管理办法也不变。
从2008年7月起,人民币汇率事实上暂停兑美元升值。而按新的政策建议,如果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以及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均扩大,人民币汇率将迅速恢复并扩大弹性。
《财经》就此向相关部门求证,截至发稿时未获得正面确认。接近决策层的不具名人士称,最终的政策措施,需要以正式公布为准,目前各种政策建议只供参考。
接受《财经》采访的多位学者和金融界人士分析认为,如果上述政策建议最终被决策层采纳,这与此前市场传闻的人民币近期将一次性升值2%-3%有所不同,对于完善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基于市场灵活调节人民币汇率,均具意义。
这对围绕人民币汇率纷争而引发的中美贸易摩擦,亦将起到减压阀作用。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在3月25日刊发的一篇署名文章表示:中国应继续实施“可浮动”的汇率体制,特别是在危机之后的不确定性逐渐减弱之际。在考量这么做的得失时,决策者应该考虑中国自身在国际上应当承担的责任和潜在的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甚至是“贸易战”发生的可能。
同样在3月25日,中国央行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顾问朱民在香港表示,中国应该也能够走向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可以说,为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而进行的政策调整即将开场,剩下的悬念主要是政策公布时间和具体内容。
“不能过分强调汇率”——专访IMF副总裁列普斯基
破解汇率政策僵局
与汇率跳华尔兹
汇率“爵士乐”
人民币汇率仍是政策工具
人民币汇率管理谋变
人民币汇率宜保均衡
外汇汇率风险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