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科研论文写作技巧(二) - 论文|论文网|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发论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25:25
中小学教学科研论文写作技巧(二)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论文热线 www.lwhot.net 更新时间:2009-07-20
Tag:中小学  教学科研论文  写作技巧  职称论文  论文发表
[ 欢迎您的到来 论文发表 本站竭诚为您服务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lwhot.net ]
(一) 问题研讨论文的写作
这是针对教育领域里存在的某些现象、问题,或出现的新情况、矛盾,进行研究和讨论,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办法、方案、措施,从而写成的理论性较强的论文。这类论文写作的目的是发现、提出、分析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意见、方法、措施。
这类论文写作的主要要求如下:
1、 要善于发现问题
教育科学研究,在很大的意义上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谓问题,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反映,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问题是联系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人们的认识才能不断发展。科研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识规律的过程。因此,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衡量所写的论文是否具有创新价值的标准之一。有的教师许多年写不出一篇有质量的论文,可能不是因为他没有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而是主要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写不出有新意的论文。因此,中小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当前教改形势的发展,敏锐地观察到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深入地去分析和研究问题,以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分析和研究问题
选定了研讨的问题后,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要收集与问题相关的各种材料,包括事实材料、理论材料、特殊材料,可以通过调查、观察、查阅资料、回忆思考、整理工作笔记和教学后记等方法去收集材料。其次,要找出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这是为了解决问题寻找突破口。分析原因应着重从认识上、政策上、工作方法和主客观条件上寻找,而不是追究个人责任。分析原因要有理有据(包括具体事实、概括事实、特殊事实即数据),就事论理,将问题上升到教育科学理论高度来认识,避免片面性。分析原因还要注意分清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最后,要了解与该问题相关的其它因素,以及影响该问题解决的障碍所在。
3、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这就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意见、办法、方案或措施。解决问题是问题研讨型教育论文写作的最终目的,也是衡量论文价值和质量的主要标准。能从本质上发现问题,还要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供对策要力求做到:①正确。即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符合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②可行。即提供的对策切实可行,根据现有的主客观条件或经过努力创造的条件,在预定的时间内能够实现的对策。③有效。即对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大作用或明显效果的对策。
问题研讨型论文的结构形式一般是按照“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来安排。例如,在前言里,描述存在的问题,介绍问题产生的背景,说明研讨这一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在主体部分,对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从各个方面寻找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分析原因要具体、实际、多方面;充分论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或建议,要有正确的理论和过硬的事实,材料具体而有力。在结尾部分,是水到渠成地推导出精当的结论。
例如,一位教师在《重提“写简认繁”——从对“惊涛骇浪”的误解说开去》 一文中,首先,指出对“惊涛骇浪”的误解,不但在一般教师和学生中存在,而且举出5种具有某种权威性的工具书中的解释都是错误的。说明了这种错误的广泛性和严重性。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并举出了四种权威性较高的工具书《说文解字》、《字汇》、《词海》以及王力《古代汉语》等加以证明,又列举了6篇文章作为旁证,3篇是正确使用的例子,3篇是正确理解的例子。最后,文章经过充分的论证以后提出,造成,对“惊涛骇浪”误解的根本原因,就是“写简而不认繁”,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 “写简而认繁”。这就是作者的结论。
(一) 调查报告的写作
调查,是为了了解情况而进行的考察。在教育工作中,为了了解教育、教学的有关情况,教师对学校、社会、家庭等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的情况、结果写成书面文字,这就是调查报告。
前文我们已经阐述了教育调查的方法。这里将着重说明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是:1.要具有全面性。写调查报告,是为了供上级领导了解有关情况或制定教育的政策、法规、措施,或帮助教师了解某种教育、教学的现状,探求某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因此,要全面地反映所调查的情况。2.要具有客观性。反映调查的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带有感情色彩或个人倾向。这和学术论文不同,学术论文要有自己的见解、观点,调查报告则有如实反映现状,不歪曲,不隐瞒,不夸大。
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如下:
1.题目。用一句话反映调查的主要问题或现象,还可以加副标题,用来说明调查的范围等。
2.导语或前言。简要介绍进行某项教育、教学调查的目的、缘由,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调查的意义、价值等。
3.正文或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中心部分。介绍调查的情况、调查的内容、方法、过程、结果、问题等。常见的写法有:①按照调查的顺序写,就调查的问题逐项阐述清楚。②按照调查的内容、方法、过程、结果、问题等项目依次写作。③把调查的有关问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写,每个方面加上一个小标题。④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写,从对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部分写作要注意采用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阐述,例如《小学生读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文,在阐述“关于小学生对报纸的处理方式” 的问题时,先把调查获得的数据列表加以反映,然后再用文字进一步说明:“通过“小学生报纸处理方式”的调查,我们发现四个隐含于其中的问题。(1)信息抛弃而不知保存。由表9可知,扔掉和部分扔掉报纸的占38%,说明资源浪费、信息抛弃的现象相当严重,旦不少小学生是随看随丢,随拿随抛,没有信息保存的意识。据许多教师和学生反映,每次大扫除,垃圾中最多的东西是报纸。(2)盲目保存而不思加工。(3)进行加工而不知方法。(4)简单储存而不知应用。”
4.结语及建议。写出经过调查研究后的结论性意见,回答调查中提出的问题。提出改变现状、解决问题或促进发展的建议、对策、措施等,为领导制定政策方针的参考,或为教师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提供思考、研究的依据。这部分的写作要有理有据,切实可行。例如,有的老师对学生的阅读策略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据上分析,我们以为,要改变上述不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当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一是我们应教给学生必要的文体知识,使学生了解常见文体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并知道各种文体的基本阅读规律、方法与要点,会因文定读法;二是应当加强阅读预期策略的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时的主动性,应使他们掌握常用的预测方法,如据题预测文体,主要内容,文章重点与中心,可能要回答的问题,据前文内容预溯结果等等。其次,我们应当努力使教学方法可操作化、有序论,要点清楚,使学生可以模仿,重复操作。最好是将阅读方法归类、命名,列出基本操作步骤,指出它的适用对象与范围与相关课文结合,教给学生。并教会学生根据文体、阅读要求等选择相应阅读方法的方法,也即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强化策略指导。其二,阅读目标应当清晰、具体,可测化,使之成为学生阅读课文时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调节阅读行为的工具。教师应该对一篇课文、一个单元分别列出具体清晰的阅读目标,而不能笼统地定为“使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等,应根据知识点来制订阅读目标,逐步养成学生有目的阅读的习惯。另外还应指导学生应用阅读目标调节自己的阅读行为,评测阅谈理解,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确定阅读策略,提高所用方法的针对性与效率。
5.附录。必要时要把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附在报告后面,这包括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附录要简明扼要。
例如,下面是一种按照调查的项目撰写报告的简单结构:
……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的目的意义
二  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
三  调查的内容、方法
四  调查的经过、结果
五  调查的结论及建议
(二) 实验报告的写作
教育实验研究的过程前文已有论述,这里着重阐明教育实验报告的写作方法。教育实验报告的结构形式如下:
1、 题目
这是用文字形式来固定选题,也是论文内容、主旨的集中反映。实验报告的题目要求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报告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首先,题目应表明报告的最重要特定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力戒空泛。其次,要简洁精练,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还不能表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可采用正、副标题的方式处理,正标题写得概括些,副标题再进行补充、说明和限定,写得具体些。再次,要合乎逻辑,即词语的运用和搭配要符合事理。
2、 署名
署名的作用,一是肯定成果的归属,二是便于读者和作者的联系,三是表明作者对论文的负责。署名的位置一般在标题之下独占一行写在正中的位置,同时写上作者的单位、邮政编码。
3、 摘要
这是作者对论文的全部内容摘出要点。摘要是报告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一般应说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字数为200──300字,成为一篇完整的短文。以便读者用较少的时间通过阅读了解论文的大概内容。
4、 关键词
这是列出报告涉及的5个左右的关键术语,便于利用计算机管理文献,通过关键词迅速查找到相关论文。
5、 前言
也称引言、导言,主要介绍实验设想的形成,一般包括:(1)说明怎样确立实验课题;(2)说明别人在这个领域里已经做的研究工作;(3)说明实验的目的。
6、方法
实验报告要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便于读者对整个研究过程作出评价,或进行重复实验。这部分内容包括:(1)界定实验中涉及的关键概念。(2)说明实验的范围。一般是指怎样确定实验对象(人数、年龄、性别)。(3)介绍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的程序和数据处理方法。(4)写清实验假说。
7、结果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要求简要地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介绍实验中收集到的材料和数据。为了便于阅读,材料和数据可以用经过整理的图表加以形象的描述,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说明。
基本内容包括:(1)对研究中所搜集的原始数据、典型案例、观察资料,用统计表、曲线图结合文字进行初步整理、分析。既有对定性资料的归纳,又有对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等。(2)在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基础上,采用一些逻辑的或统计的技术手段,得出研究的最终结果或结论。
结果部分的撰写,要注意以下要求:(l)叙述的是作者本人实验研究结果,以准确无误的数据资料说明问题,以陈述事实为主,不应夹杂前人或他人的工作成果,也不应外加研究者的主观议论和分析,从而保证结果的纯洁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强调实事求是,真实可靠)(2)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数据资料,不仅要严格核实,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而且要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技术,从数量变化中揭示出所研究事物的内在必然关系,而不是事实的罗列。(3)资料翔实,层次清晰,前后连贯,文字准确简明。结论是建立在对研究所搜集事实材料的客观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基础上,必须是严谨的、科学的、合乎逻辑的论证,切忌夸夸其谈、任意引伸夸大。
8、讨论
讨论是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评价,是实验的深化,是理性的升华。研究者根据研究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分析思考,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
讨论部分的作用有:(1)从理论上加深对研究结果的认识,为本研究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2)对结果中不够完善之处进行补充说明,从而为得出结论铺平道路。
讨论的基本内容包括:(1)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2)对本实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局限性的探讨。(3) 比较自己的实验和别人的实验结果是否一致。(4)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及本实验研究中尚未解决或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以及如何推广研究提出建议。
9、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作简单的小结。主要是概括说明该项实验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证实或否定了什么观点。一般以条目的形式来表达。
下面就实验报告的关键部分结合“开放性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验”的例子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 研究课题的提出
该课题主要是针对如下背景而开展研究的:一是当前中学教育已形成了僵化和封闭的系统,这表现在教育以应试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从而造成了教学上的高消耗低效率的严重后果,无法适应当代学生健康、活泼、创造性地发展的需要。二是该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是全国创新教育的发展趋势。开展开放性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验研究,正是为了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应尽快更新教育观念、革新课程内容,积极探索改革现有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
首先,是研究假设:开放性的教学,是以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导向,以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要求为依据,通过教师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手段的开放,教学结构的开放,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拓宽各学科教学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是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吸取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国内外教育家有关开放教育的观点等。
再次,是被试的确定: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各选出四个情况相近的班级,随机确定两个为实验班,另两个为对照班。
最后,是实验的操作。
对照班按照常规进行教学。
实验班实施开放性教学。开放教学的体系包括:1、教育思想的开放。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育思想观念。首先,教师具有开放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确立开放的学生观。2、教学内容的开放。学科教学内容依托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这是因为目前的学科教材体系较陈旧,内容有所落后,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尚未发行的情况下,通过教学内容的开放进行教材的相应改革。即使新的教材出现了,由于教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社会生活和科学知识却不断地迅猛发展,也还是需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开放,及时给学生补充最新的信息。教学内容的开放主要抓以下几项工作:(1)向生活延伸。(2)注重学科之间的沟通。(3)加强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4)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3、教学过程的开放。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结构向立体信息交流结构转化。重视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重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群体信息交流、小组信息交流、个体信息交流的作用。4、教学手段的开放。充分利用学校安装的闭路电视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的作用,把教学内容变虚为实、化远为近、促静为动,从而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5、教学空间的开放。要求各科教学结合所教的内容,广泛开展课外和校外学习活动,融课内外为一体。6、学生思维的开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强调学习方法指导,强调开放题的研究和设计,注重变机械重复训练为开发思维训练,变单向求同思维为多向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地表现,培养良好习惯和思维品质。7、教学结果的开放。教学结果不以完成教材教学任务为标志,以激发学生课外进一步研究和学习为己任;不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为终结,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不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唯一评价手段,以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为核心。
三、 实验的结果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该课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的教育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的发展。(二)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三)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变化,课堂提问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各科学习成绩,课外活动的成果等方面,实验班和对照班都有明显的差异。
四、结论与分析
研究结论:实行开放式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增强了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取得这些成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开放性教学体系符合系统论的科学原理。系统论认为,一个系统如果是封闭的,其信息只能在其内部中交流,信息的容量和再生性是有限的;如果是开放的,能够和外界进行多渠道的信息交流,其信心容量将成倍增加,信息再生性非常巨大;而且开放性越大,交换越多,则效果越好。开放性教学把封闭的教学系统改变为开放的教学系统,开拓了丰富的信息源。
其次,开放性教学模式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当代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里,教育体系和教育设施将越来越开放,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学习活动趋于多样化。开放性教学的研究正是沿着这一方向努力的。
再次,开放性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在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广阔的环境,并努力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反映在学生主动探究未知领域,能动吸取知识,积极迁移能力。尤其是在教育环境和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把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力放在重要位置,真正落实素质全面发展,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最后,开放性教学是实行创新教育的有效形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创新教育成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中国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都离不开发挥学生主体性。开放性教学模式的两个重要支撑点是:一是强调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开放,二是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功能多在于获得已有的系统知识、经验和技能,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的问题的能力;而在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中,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适应新情况,改善环境,使自己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因此,开放式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一、 校对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论文正文写完后,接下来的工作时仔细校对引文,做好注释,列出参考文献等。这看来似乎是微小的工作,但反映了作者是否具有严谨的文风。
所谓引文,是指在论文写作中,由于论述上的需要而摘引一段或几句他人的著作或论文的原话,这种摘引必须加以注明。
摘引的内容主要有有:①观点摘引。在自己的论文中引用著名的教育家、专家等的教育、教学的观点、思想。这种摘引可作为论点,也可作为论据。②论据摘引。在自己的论文中引用他人著作或论文中的材料,作为自己论述的根据。这种摘引,可以是事例、调查、研究结果,也可以是图表、数据等。③研究方法的摘引。在自己的论文中引用别人著作或论文中的某种调查、研究方法来解决自己的研究课题。
摘引的方法有:①直接摘引。把别人著作或论文中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论点或论据摘引出来。这又分为两种:一是段中引用,把引用的原文放在一段之中,并加冒号和引号。二是提行引用,把重要的或强调性的引文提行自成一段,书写时比正文缩两格,不用引号。②间接引用。这是引用原意而不是原话,不用引号,只用冒号或逗号。教科书上的基本理论不算文献,引用时可不加注释。摘引必须忠实原文的本意,不可主观臆断,断章取义;摘引要力求精当,不能连篇累牍,淹没了自己的观点。
凡是直接摘引,都应该加以注释。注释的方式主要有:①夹注,在正文中间,引文后面,用括号标明。②脚注,在正文本页下端加注。③尾注,在全文最后加注。
凡是间接摘引,或者对论文写作产生很大启发的文献,都应该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注释和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格式如下:①图书:编著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页数。如是中译本:原著作者、书名、译者、出版社、出版年,页数。②期刊:作者、题目、期刊名、年、月、日、卷、期、页。多名作者用顿号隔开,三人以上用“等”。
二、 修改润色
论文写完后,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除了少数一气呵成的论文之外,大多数论文的初稿往往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需要反复修改。《论语》中曾记载郑国起草文件的过程:“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论语。宪问》)裨谌、世叔、子羽都是郑国大夫,子产是郑国宰相,一篇公文,经过四位学者的拟稿、评论、修改和写定,反映出古人对写作具有十分的审慎、认真的态度。教育论文的写作,同样应该是写和改相结合,高度重视对文章的修改。只写不改,出产的往往是半成品;即写又改,才有可能使文章臻于完善。
修改文章的原则是着重于考虑观点、材料和结构的修改,在这基础上再考虑语言文字的润色。首先,是斟酌观点。看看观点是否有偏颇的、片面的、尤其是错误的地方,注意把偏颇的改为稳妥的,把片面的改为全面的,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同时在修改时力求进一步深化论文的观点,如把肤浅的改为深刻的,把平淡的改为新颖的等。其次,是增删材料。有的人写论文常出现的问题是有观点无材料,或材料单薄、贫乏,这就需要补充材料;有的人则相反,把所有收集到的材料都写到一篇论文中去,舍不得割爱,这样材料庞杂,有说服力的材料与说服不大的材料混在一起,甚至被淹没,这就需要作者把多余的材料删掉。再次,是梳理结构。这主要仔细推敲论文的条理是否清晰,层次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开头和结尾是否协调,过渡照应是否周全,尤其是长篇论文要特别注意行文时分清层次,并利用小标题的形式表明层次,多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便于读者阅读时迅速把握论文的总体内容。最后,是润色语言。在论文初稿的写作过程中,往往顾不得对语言表达作仔细的考虑,总有语言运用不十分恰当的地方,也免不了写错或写误了的词语,在修改时要注意加以改正,力求语言表达简明、流畅,通俗易懂。
修改文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提出几点仅供参考:
1、 吟朗鉴评
写后仔细阅读是修改文章的重要手段。要确定一篇论文何处需要修改,如何修改,首先要进行认真的鉴定和评价。鉴定和评价的过程,就是阅读、比较和分析的过程。从修改文章的心理过程来看,我们在写文章之前进行构思,在脑里会形成要写的文章的表象;写完后阅读文章,在脑里又形成已写成的文章表象,两个表象进对比,从中发现差异,这是修改的起点。因此,古人说:“新诗改罢长自吟” ( 少陵诗)、“新诗不厌百回读”(东坡诗),鲁迅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这些都是著作家的真知灼见。
2、 咨询师友
俗话说的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写的文章往往是倾注了全部心血,写成之后则会思想有所松弛,或者由于受个人的认识的限制,因此,自己不一定能发现文章不足之处。这时请教同行,或者有条件时请教对这一问题素有研究的专家,会有所收益。咨询师友既要诚恳虚心,不耻下问,又要主见。虚心则能容纳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利于自己的提高。有主见则不至于因为各人认识不同而见仁见智时不知所从,做到择其善而从之。
3、 冷却处理
有时候文章写完后一时无法修改,可以先放一段时间,等摆脱原来的思路后再拿出来修改。这时可能有了新的材料、新的认识,甚至是新的思路,容易发现原文不妥之处,有利于改出新意。正如清代戏曲家李笠翁所说:“文章出己之手,无一非佳;诗赋论其初成,无语不妙。迨易日经时之后,取而观之,则妍媸妙丑之间,非特人能辨别,无亦自解雌黄矣。”(《闲情偶寄》)
主要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
2、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10月;
3、江洪春编著:《中小学教论文写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5、陈德木:《教育经验与经验总结的撰写》,上海教育科研,1993年1期,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