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责任意识 化解网络暴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22:10
暴力是个简单的东西,然而当它被崇尚和滥用时就不再简单。
对于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上出现的“网络通缉令”、“网络追查”等行为,有人概括为“网络恶搞”,“恶搞”是个什么概念?恶作剧,捣乱,还是别有用心的炒作?笔者觉得不必制作一个新词来界定上述现象,这其实就是一种网络暴力,一种借道新媒体而行的舆论暴力,一种空前泛滥和嚣张的精神暴力。
这是个火药筒一般的高危时期,发展中国家社会转型期所必经的社会矛盾、社会不公、社会腐败、社会失范、环境危机等一系列问题,正在凸显和激化,各种诠释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和指数都处在甚至超过了相应的临界值。人们普遍存在着烦躁、郁闷、失落甚至愤怒的心态,各种非典型情绪层出不穷。  这些精神乌云释放出来的倾盆暴雨,就是舆论暴力。
舆论要流动、传送,必须依靠媒介,互联、互通、互动的互联网则为这样的舆论暴力提供了高效运作的快车道。
我们再看看这条快车道上跑的都是什么人呢?百分之八十是二十五岁以下的青少年。
这些“八○后”和“九○后”的孩子是嚼着口胶、塞着耳机、染着蓝发、伴着超女长大的,把他们锁定为消费对象的商业机器疯狂地加大着娱乐生产力度,在以泛滥成灾的视觉泡沫和文化垃圾来剥夺孩子们的购买力的同时,也把娱乐打造为孩子们的第一要务。娱乐成了孩子们的习惯和性格,他们以娱乐的方式体验时尚而自鸣得意,以娱乐的视角审视社会而玩世不恭,以娱乐的逻辑解读生活而游戏人生。
在这个新媒体平台上的娱乐语境里,情绪驱逐了理性,放纵流放了秩序。社会普遍情绪与娱乐态度的双重影响,使新媒体的亿万年轻子民游离于无序之间。语言作为记录和沟通的符号,承载、放大、延伸和集结了不能承受之重:愈演愈烈的舆论暴力。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这种倾向被漠视和忽略,它就会加剧侵害亿万青少年的心灵,摧毁其正常的判断力、抑制力和执行力。结果必然演化为现实暴力,演化为对现实生活具有极大破坏力的犯罪风暴。
因此,如果我们的社会管理者们无动于衷、隔岸观火,不及时干预和引导,将养痈成患,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
当然,新媒体时代的交流和传播方式也左右了社会控制和管理方式。现在提出问题的方式刷新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多样性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多元化了。我们不能苛求年轻的网民正襟危坐解决纠纷,不能幻想新媒体的参与者个个作学者专家状讨论问题。他们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人生阅历而表现参差不齐的行为,凭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提出各有千秋的见解。“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句俗语应当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描述与平静的认同。
社会管理者应当首先抱有广阔的心胸和宽容心态,积极而冷静地剖析当今社会的文化生态,善意地应对民众的精神诉求,合情合理合法地疏导新媒体上出现的舆论暴力现象。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重建责任意识。
一个娱乐主义盛行的时代,责任往往被冷落和放弃。而责任是民族的脊梁,是社会的筋骨,是思想的根本,是法治的核心与基础。一个放弃责任感而对言行举止不负责任的人,已经失去了人的社会属性,只剩下了自然属性与动物本能。
应当让广大网民、特别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逐渐明白并自觉践行这样的一些理念:从来就没有不设限度的自由;通过侵害别人的合法权益而实现自己自由的行为,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不会被允许;任何自由、包括在网络上表达意志,都有一个底线,那就是法律,就是责任。
更多美文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