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升级 挑战社会道德和法律底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02:20
“网络暴力”升级 挑战社会道德和法律底线
2008年04月30日 14:26《瞭望》新闻周刊【大中小】 【打印】
当网络暴力日益泛滥,我们需要尽快梳理网络社区的道德底线和法律规范
网络暴力,正在成为网络社区的一个热门词汇。
自“虐猫事件”后,“网络暴力”现象近年来愈演愈烈,“铜须门”、“史上最毒后妈”、“姜岩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接踵而至,参与网民数量形成规模,不仅在网络上声势浩大,更对现实生活形成冲击。
网民的道德审判、恶搞侮辱谩骂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创伤,侵犯了当事者的隐私权与名誉权,给其生活造成相当大的不便。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指出,“网络暴力”已经开始挑战传统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底线,亟须运用法律、文化和道德手段给予制裁。
逐渐升级的“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现象畅行于中文互联网,最先进入公众视野的当属2006年2月的“高跟鞋虐猫事件”,主人公虐猫的行为引起网民公愤,在网络追缉令的强大攻势下,她丢掉了工作,付出了代价。
最初,人们还为网络时代舆论力量的强大欣喜不已。随后,网上追缉令越来越频繁,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私密,甚至涉及到私人情感(如“铜须门”和“姜岩事件”),有些歪曲真相造成冤假错案(如“史上最毒后妈”);在不少时候,网络声讨从正义的道德审判转变成对公民人权的践踏。
发生在2007年底的“很黄很暴力”事件,把“网络暴力”推向极致。
2007年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一条有关净化网络环境的新闻。北京13岁女孩张殊凡接受采访时说:“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
短短几秒钟的出镜,因一句“很黄很暴力”涉嫌被“教唆操纵”,各大论坛随即出现了许多帖子,有人制作了色情漫画图影射张殊凡;有人发起了人肉搜索令、悬赏通缉令,希望把这个孩子找出来。不久,孩子的出生年月、所在学校、平时成绩以及所获奖励、家庭电话、住址甚至精确到出生医院等暴露在网上,关于张殊凡的视频、图片、信息、恶搞漫画、帖子一夜之间泛滥成灾,数万网民恶搞一个未成年女孩,“很黄很暴力”顿时成为2008年时髦的语言之一。张殊凡的父母发表网文强烈谴责这种行为。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口碑研究所副所长杨飞指出,“网络暴力”的很多因素都可以用狂欢心理来解释。早期事件大部分出于对当事者的道德审判,发的帖子多是就事论事的评论;而现在的“网络暴力”则呈现出恶搞当事者的倾向,有了娱乐化的倾向,公然放弃维护道德正义的责任。“很黄很暴力”事件是这一转型的分水岭,对于小女孩的恶搞,夹杂了色情因素,居然还有很多人参与,更有甚者,发起了恶搞小女孩大赛。
国内著名黑客、民间黑客组织“中国鹰派联盟”负责人认为,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群体暴力”注定愈演愈烈。现在借助一些ISP工具,网民个人可以建博客,加上即时聊天工具、网络IP电话等点对点的传播方式,让网民的行为更加为所欲为,从技术手段上说政府难以监控。
“网络暴力”挑战法律底线
2007年1月21日,26岁女歌手UNEE被发现在家中门框上上吊自杀身亡。她的演艺企划公司有关人士发言:“UNEE在过去的20个月里,因为被网络恶搞感到非常痛苦……作为具有性感形象招牌的艺人,被网民谴责过分暴露,还因整形争议似乎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不仅仅是名人因网络檄文而承受着巨大压力。近年来,“网络通缉令”、“网络悬赏令”、“网络追杀”等把网络暴力的战火引向普通人。
据了解,“网络通缉令”的前身是是“猫扑”网首创一种搜索方式——“人肉搜索”,它不提倡用计算机数据库,而是充分发挥网民的参与度。这个网经常有人发帖提问,并用“猫扑”网上的虚拟货币(“猫皮”)来奖励提供信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