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大同思想、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43:07
一. 从古代的大同思想,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
孔子的大同思想
中国古代就有大同思想,大同思想最先由孔子(前551—前479)于西元前5世纪提出,孔子所提出的大同思想,与共产主义意思相通。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马克主义早期传入中国时,当时就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译为“大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是一致的。可见比马克思早2400年的孔子,才是共产主义的始祖。
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圣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妇。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所说的大同,是天下为公,没有私有制的社会。实质上是指古代尧、舜、禹“三代之英”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孔子对大同社会的说法,是对古代留传下来的有关原始社会传说的理想化的描述。大同社会是孔子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1
反映了进步思想家和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大同思想对秦、汉统一中国有很大影响,对中国近代革命也有影响。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到***时代的人民公社,都有孔子大同思想的深远影响。
莫尔的乌托邦
英国人托乌斯·莫尔(1478—1535),是乌托邦的发明者,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他处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时期,正值英国出现“圈地运动”,地主贵族用暴力,迫使农民离开家园,然后用篱笆把大片土地圈作牧场,用来牧羊。因为当时英国毛纺织业发展起来,对羊皮的需求剧增,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比种地更有利可图,其收益大一倍以上。圈地运动在英国延续了好几个世纪。
莫尔目睹大批流离失所的农民,沦为流浪者,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心中非常愤慨。同时他也思索着怎样才能使所有人都过上平等幸福的生活。当时正值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久,许多从美洲远航归来的探险家和冒险者,把所见所闻介绍给欧洲人。据说,那时美洲的印地安人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压迫,平等自由,幸福快乐,因为他们还处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阶段。
莫尔从这些传闻中得到灵感,惊喜不己,创作了他理想的《乌托邦》。《乌托邦》于1516年出版,书名的全称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中,莫尔对英国社会猛烈抨击。他对“圈地运动”这样形容:“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草就满足了;现在变的很贪婪,很凶蛮,要把人吃掉。”莫尔就是这样无情的控诉“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他认为社会罪恶的根源是私有制,因此他主张消灭私有制。在《乌托邦》的第二部分,莫尔以他丰富的想像力,勾画出一幅美妙的乌托邦社会蓝图:
在茫茫大海上,有一座孤岛。岛上风光秀丽,气候宜人。54个城市分布在岛上各处。各城市的规模也差不多;语言、风俗、制度、法律也差不多。岛中心有个首府,便于人们集%^会议事。岛上一切土地、房屋、生产工具,都为大家所有,共同使用。居民所居住的房屋,每隔10年抽签调换一次,以杜绝私有观念产生。
大家共同劳动,产品在各城市之间,可由国家无偿调拨,互通有无。消费品按需分配。这里没有货币,也没有买卖。金银被造成便桶。人们用不着金钱,因此人也不会对金钱起贪心。人人关心集体富裕,没有私有财产欲念。
这里的居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不过没有专职的农民。农业劳动采取义务劳动制,每人轮流到农村劳动两年。农忙季节则额外抽调一批城里劳动力。城里居民都选择一种手艺作为专门职业。城乡生活没有差别。人们从小就学习农业,在学校里学,在农田里实习。劳动者业余时间可以从事科研和有益的娱乐,利于体力劳动者知识化。少数管理人员、学者等脑力劳动者,可以免除体力劳动。
这里的家庭不限于血缘关系。每户人数农村不少于40人,城市不少于16人,外加儿童若干人。户与户之间人数可以调整。家长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
这就是莫尔给人们描画的《乌托邦》景象。“乌托邦”一词,是拉丁文的音译,本义就是“乌有之乡”。中文译作“空想”,这就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由来。
可惜,莫尔的乌托邦也并非完美的。例如岛上还有奴隶,是本国的罪犯和买来的外地人;解决岛里人口增殖的办法,是向外扩张,占领别国土地,建立殖民地。可见当时买卖奴隶盛行,英国向外扩张殖民地,也反映到莫尔的脑海中。莫尔的一生,坚持为正义事业奋斗,一贯激烈评击教会的黑暗腐##败,反对封建专##制,最终被处死刑,为理想而献身。
莫尔的乌托邦反映了资本主义初期,人们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后来成为空想和纯粹美好社会的代名词。
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
昂利·圣西门(1760—1825)出身于法国贵族,少年时代就想建立伟大功业。他叫仆人每天这样唤醒他:“起来吧,伯爵,伟大的事业在等着你啊”!他19岁就去北美,参加美国独立战争,英勇作战。战后,他以上校军衔回到法国,被任命为麦茨要塞司令。但是圣西门没有去就职,他在欧洲长期旅行。法国大革命之后,他陷入沉思,终于悟出,资本主义虽然比封建制度优越,但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剥削加重。他认为最应关切的是“人数最多又最贫穷的阶级”,于是他设想出叫做“实业社会”的理想社会。在“实业社会”里,手工业发达,科学发展,
艺术进步,生产按科学计划去安排,按人的才能和贡献分配所得,政府只管生产、分配、物事管理,人与人之间不再有阶级差别。
圣西门整天整夜都在设计这种改造人类社会的方案,他分发给各种各样的人。但是富人们对他的“实业社会”连看都不看。他临终前对学生说:“我毕生所追求的,就是如何保证人们自由地发展他们的才能”。可惜圣西门所空想的“实业社会”,并没有多少人响应。
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
沙利·傅立叶(1772—1837)出身于法国布商之家,熟悉商界见利忘义的劣行。他开始寻找消除剥削、造福人类之路。他认为资本主义比以往的制度先进,但是仍旧是“反社会的工业主义制度”,是“社会地狱”,“我的目标不是改善这种文明制度,而是把这一制度消灭”。
傅立叶所设计的理想的“和谐制度”,是由许多“法郎吉”所构成。“法郎吉”是工、农、商、家务、教育、科学、艺术等7种劳动联系与协作的团体。在此团体内,产业归全体共同所有,以农业为主,人人都参加劳动,人人自由选择职业,劳动成为乐趣。
傅立叶希望欧洲有4000个富人,接受他那“和谐制度”的设计。他写信给拿破仑和大银行家,指定他们访问他的时间。他登广告呼吁资本家赞助他搞试验,宣布每天12点到1点在家里等候赞助者来访。可惜他等了一生,也没等到一个富人上门来。他的社会改革方案,成了空中楼阁。
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罗伯特·欧文(1771—1858)出身于英国手工业家庭。他从小目睹劳动人民的苦难,企图建立消灭贫困和阶级对立、财产共有、共同劳动的社会。他从慈善事业做起,在他经营的工厂里,工资高、工时短、有医疗福利和住房福利。因此工厂生产发展,股东红利也多,欧文被人们称为“善人”。
欧文斥责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他提出建立共产主义新村的计划,建立劳动者“公社”。他带领一群志同道合者,去到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了一块
土地,建立起一个共产主义新村—新和谐村,进行示范试验。在公社里,产业公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可惜“和谐公社”4年后全然瓦解。
欧文回到英国,在伦敦还创立过“公平交换银行”,又告失败。欧文比圣西门、傅立叶进步之处,是他把“空想”投于实践。而实践证明“空想”不现实,所以归于失败。
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和恩格斯(1820—1895)所共同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在1848年所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了共产主义的主要观点。一是宣告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胜;预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二指出无产阶级的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且指出无产阶级进行暴力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必由之路。三指明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没有共&产*党就不能解放。四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分析,指出这些思想家的空想性质,同时也承认他们的合理成分。五声明“共&产*党人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从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一个飞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此与工人运动结合,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导致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共产主义破天荒在领土辽阔的国家取得成功。
从中华大同思想、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 恩格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空想社会主义 李零:孔子的遗产: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 马克思思想的另一半 马克思思想的另一半 从“黑色幽默”到“反乌托邦”——谈王小波写知识分子的小说 基督教的世界主义和天下大同思想 从私塾到MBA、到纳斯达克,里程碑的思想转折点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思想转折 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自由思想探析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解读 乌托邦与我们——论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思想的现实意义 从“大同公园音乐堂”到省文化活动中心 近代从“文明”到“文化”的思想过渡 从米洛舍维奇到卡拉季奇:国人的思想进步 罗检秋:近代中国从“文明”到“文化”的思想过渡 - 思與文 - 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研究 拉塞尔·雅格比著《不完美的图画:反乌托邦时代的乌托邦思想》简评 马克思的风险社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从校服统一到“思想统一” 民主思想的历史轨迹(十)马克思的民主思想 拗倔的乌托邦思想-茅于轼 当代经济论坛 从米洛舍维奇到卡拉季奇:国人的思想进步(评论辑录;组图) 从米洛舍维奇到卡拉季奇:国人的思想进步〔组图〕 陈文桂:一份珍贵的思想遗产—读《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