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机制制度创新 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20:00
陕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郭永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的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正视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机制制度创新入手,在解决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努力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一、运用科学方法,正确分析和认识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党员干部作风状况不断好转。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方面,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少数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沽名钓誉,善做表面文章。有的党员干部形式主义作祟,思想浮躁,工作浮漂,政绩浮夸,落实上级指示习惯于照抄照搬,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抓工作重唱功,轻做功,热衷于报上有名、广播有声、电视有形,不干实事,只图虚名;有的领导干部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急功近利的“献礼工程”,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二是追逐名利,计较个人得失。有的党员干部忘记了入党、当干部的初衷,滋长了升官发财思想,拉关系、找靠山,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甚至“造假骗官”。工作不研究实际需要,只投其领导“所好”;不解决群众的“忧心事”,只办领导的“舒心事”。有利的事抢着干,无利的“踢皮球”。三是主观武断,缺乏民主作风。个别领导干部党性观念差,把个人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在其管辖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民主议事、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优良作风被弃之一旁,听不得反面意见。四是贪图享乐,群众观念淡漠。有的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下基层只是“身入”,没有“心入”,往往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为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作风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振奋精神,鼓舞斗志,进一步坚定加强作风建设的信心,又要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力戒盲目乐观,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作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客观原因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社会呈现出思想思潮多元化、经济成分多样化、人际交往复杂化的趋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加尖锐,不同思维理念的碰撞尤为激烈,社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影响和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环境因素大大增多,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价值追求、行为准则等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随着党的事业深入推进,党员人数大幅增加,干部队伍新老更替加快,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有些同志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验感悟不深,经受不住各种诱惑考验的风险系数明显增大。
联系制度建设,分析我们在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一是教育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党委虽然也制定了领导干部学习教育制度,但忽视了因人施教,认不清“病情”,摸不准“脉搏”,开不准“药方”,缺乏针对性。甚至有的主要领导借口工作忙不参加单位安排的学习教育活动,别人又不好过问检查,致使本应重点受教育的领导干部成了被教育疏忽的薄弱部位。二是监督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由于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所处地位的特殊性,上级情况不明不便监督,同级怕得罪人不愿监督,下级“怕穿小鞋”不敢监督,他们的廉政、勤政和行政作为究竟如何,全凭自身党性修养和自我约束,基本上失去了他律方面的监督。三是制度设置不够严密。有些制度设置联系实际不紧密,过于原则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既给个别人逃避制度约束留下了可能与空隙,也给组织按制度管理监督干部增加了难度,致使一些不正之风得不到有效遏制。四是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价干部政绩组织程序不够严密科学,看显性政绩多,看隐性政绩少;做定性评价的多,做量化评价的少;听“官方”意见多,群众意见少,对干部的政绩不能做出客观真实的反映,间接助长了个别人沽名钓誉、不干实事的不良风气。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在机制制度上力求新突破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实践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意在健全完善机制制度上下工夫,形成靠机制制度建作风、正作风、管作风的运行体系,以此来实现作风建设的新突破。
一是建立政绩科学评价机制,激活干部干净干事的公平竞争力。要激励干部弘扬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焕发谋正事、干实事、成好事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干部政绩评价机制。在评价的内容上,既看硬件又看软件,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勤政又看廉政,既看唱功又看做功,既看发展又看基础。在评价的方法上,既要听取上级领导意见,又要听取干部群众意见;既要听取机关内部的意见,又要听取服务对象和相关单位的意见;既要做定性分析,也要做量化分析,不断增强干部争先进的荣誉感,真正营造求真务实、严于律己、争先创优的良好环境。
二是建立公开、公正和严格的选人用人制度,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要从制度上防止个别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职”,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把好领导干部入口关,必须建立公开、公正和严格的选人用人制度,确保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不走样。在组织实施当中,要以扩大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民主为重点,通过笔试面试、民主推荐、竞争上岗、民意测验、民主评议、无记名投票、任前公示、组织考察等,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防止选人用人失准、失真。党组织讨论决定干部问题要把尊重民意作为第一镜鉴,时刻想着干部群众对“谁在用人”、“怎样用人”和“用什么人”的所愿、所盼,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绝不搞个人说了算,真正使作风过硬、工作扎实、群众认可的干部受到重视、得到重用,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让脚踏实地的干部认识到弘扬优良作风有干头,有奔头,强化相信组织的向心力,打掉一切违背常规的幻想,随时校正人生坐标,把心思都用到党的事业上,不计名利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三是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实现预防关口前移。对一个党员干部来说,优良作风的培养和形成,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对走上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响鼓更需重槌”,不断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和管理。在实践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和党内监督的各项规定,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机制。要把各级“一把手”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作为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经常检查领导干部公正用权和廉洁自律的情况,尤其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干部选拔任用、重大经费开支、重大工程建设等敏感事务上的问题;把拓展信息渠道、增强上下联动、充分发扬民主作为加强管理监督的有效方法,自觉把党内监督与上级领导监督、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与法纪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管理网络;把狠抓制度落实作为加强管理监督的关键环节,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责任,确保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四是建立有案必查制度,努力维护制度建设的严肃性。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从严治党、严肃执纪,勇于和善于揭露和查处干部作风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对违规违纪问题决不姑息迁就、袒护包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维护制度规定、党纪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围绕干部作风建设制定案件查处制度,对领导干部的违规违纪问题,不论其职务多高、权力多大、后台多硬,都必须一律严查、一查到底。通过严肃查办案件,不断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使更多的党员干部受到警示和震撼,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