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损”刘谦与魔术无关-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46:59
韩寒“损”刘谦与魔术无关文章原标题:刘谦和韩寒“论战”,我只是在探讨作者:李普曼来源:作者博客来源日期:2010-2-20

  让我记住“大卫·科波菲尔”这个名字的是魔术而不是小说。可见至少对我来说,魔术对我的冲击要远比小说来的更强烈。而本次春晚,我印象最好的也是刘谦那个魔术,当然,不止因为它本身的魅力,更是因为这是本次春晚中我少有没看出意识形态和民族情绪肆虐的节目。 (相关链接:韩寒和刘谦“掐”上了)

  不过,那些挺韩派也不用因为我说了几句刘谦的好话就急着来骂我。我在看了许多人批评韩寒的微博之后,才看到韩寒的那篇博客。看完之后,我觉的韩寒说的问题也不大——我这里说的问题不是魔术专业上的问题,而是站在一个许多人所谓的“粗通皮毛”、“不懂装懂”的旁观者角度进行批评问题。

  说韩寒“粗通皮毛”、“不懂装懂”都是批评他的人说的,我作为一个绝对的魔术无知者,自是连评判韩寒“不懂”、“粗通”的资格都没有。不过我倒是看到一些人,先承认了自己不懂魔术,然后又判断韩寒是不懂装懂,你说这不是咄咄怪哉?他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

  魔术我不懂,但汉字我自然是能懂得几分。我看完了韩寒那篇博文,始终没有发现他置疑魔术本身的意思。我所理解的,他只是在置疑刘谦表演的方式:使用身边的人做托,使用摄像机的机位。韩寒所不能容忍的并不是魔术的欺骗性,而是用这么低级的技术手段“欺骗”。

  许多人说,魔术本来就是假的,何必那么认真?但是假和假是有区别的,比如说魔术的假,是让人们从假中去寻找“真”的不可思议;而有些东西,比如说新闻联播,是以真的姿态,给人们以“假”的虚幻。说起来很绕,但是其中的意味却绝对不一样。

  而韩寒之所以要批评刘谦,只不过是因为他觉得对方的手段太过虚假,并没有给自己带来“真”的不可思议。韩寒的指责或许并不专业,但是作为一个观众——无论他是一个普通观众还是一个知识分子,他让然有权利说出自己的质疑。

  当然,作为魔术的表演者,刘谦可以回应,或者是置之不理只管表演自己的节目。而作为其他旁观者的我们,则会有自己的判断:是相信韩寒的质疑还是相信刘谦的技巧不会那么简单。甚至,我们也可以针对韩寒的质疑提出自己的质疑,针锋相对的做出自己的回应。但是我们有什么权利以“不懂装懂”去批评韩寒提出质疑的行为呢?

  就像我们看那些被虚构出情节来的电影一样,我们明知道那些情节是假的,那些角色是扮演的,但是你我不仍然在批评那些演员表演技巧拙劣,表演的不真实吗?韩寒只不过是在批评刘谦老师表演的不太自然、不太真实而已。你不同意韩寒的观点,可以针锋相对的指出哪里你觉得很专业,哪里的表演很优秀。但是以不懂演戏一个论断就忽视韩寒所有的文字,有点过于武断吧?过了这个多年,我们还是习惯用一个“反革命罪”就把人打死吗?

  如果我们作为无知的旁观者,不能质疑魔术的技巧,不能尝试去揭秘表演者的手法。只是坐在下面,假装纯真,心里阳光一点的鼓掌,那魔术从哪里去的进步的动力?如果一个魔术师整天只凭着最简单的那么几招,就可以获得观众纯真的掌声,那谁还愿意去费劲的开发新的魔术?如果没有韩寒这样的人在,那么那天晚上刘谦表演的节目,没准还是三个杯子一个球,猜猜球在哪个杯子里的魔术呢?

  魔术终究是一种智力对抗智力的游戏。观看者的乐趣在于你穷尽一切可能都不能发现其中的漏洞,而表演者的职责和乐趣所在则是想尽办法,让人们找不到任何漏洞。正是在这种观看者的刨根问底的质疑中,在表演者不断的开发新的手段以躲避观看者的刨根问底的努力中,魔术才能发展到今天的阶段。

  毕竟我们都已经过了整天盼望圣诞老公公的年纪了,坐在哪里假装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假装自己被骗到了,那和看《新闻联播》有什么区别?

韩寒与刘谦的隔空火拼,其实韩寒之意不在谦 (燕山谭客,凤凰博报,2010年2月19日)

    刘谦在虎年春晚表演了新的精彩的“近景魔术”之后,激起许多热烈话题的讨论。其中,以韩寒与刘谦两人的博客交火最为引人注意。

  这场博客交火是韩寒先挑起来的。央视春晚直播后,韩寒15日凌晨发表博文《春天的故事》,委婉而又辛辣地讥讽道:“这一届的春晚,我看到的最好的小品就是刘谦演的。你说,从摄影师、导播、女主持,到桌子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被安排的,演不明真相的群众演得是那么的真诚。”如果借用小崔串场《白云黑土》的台词来讲:有你韩寒这么夸人的嘛?明明是精彩的魔术,硬给按上小品的桂冠来夸,韩寒,你太损了!

  可能是没有听到刘谦的回应,韩寒下午约5点半再发博文《把魔术演成话剧》,直辱刘谦的表演,称:“刘谦带了一个诈骗团伙来,演了一出话剧。”该文写道:“这号称近景魔术的小品,果汁的杯子,定制的桌子,特制的硬币,无一不是道具……董卿、不洗手男和刘谦身后坐的所有人,每一个都是托,甚至连电视台的导播,摄影师都是托,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切换镜头,转变机位……”文章发出后,获得广泛的传播。

  都让人用文章都指到脑门了,刘谦再不回话就成软蛋了, 16日凌晨,刘谦在博客上发文回应称:“我个人是非成长于接受各种批评的(专业性的),批评证明了我不完美,还有成长的空间,没有什么比这对我来说更重要的了。而非专业的批评,我虽然也可以一笑置之,但是却不能接受它出自您的口。1.我以为您不是会应为某些道听途说,就妄下判断的人。2.我以为您不是会只了解一些粗浅魔术原理,就大方炫耀的人。3.我以为您不是不了解表演艺术的精神和运作过程,就加以否定的人。4.我以为你不是不了解魔术本质与存在意义,就自行定义的人。”文末写道,“未来,如果我有幸跟你成为朋友,或许我们可以讨论更多深入问题。但是您得先将杯子里的水倒掉才行。”可以说,刘谦的回文表面上彬彬有礼,在有儒生风范,可实际上也是绵里藏针,暗布倒刺。其中“非专业的批评”“却不能接受它出自您的口”,也是就是说,韩寒说话没有名人风范,加上后边的4点指责,基本把韩寒定位为什么都不知道的“傻青”兼“粪青”,“或许我们可以讨论更多深入问题。但是您得先将杯子里的水倒掉才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修养的韩寒, “粪怒”时可以随时用杯中水泼人,这些都是文章的倒刺。看来刘谦不仅会变魔术,在写文章上也不是怂人。

  两篇博文隔空交火后迅速成为网友关注和议论的焦点,有网友支持韩寒,认为韩寒的文章不但犀利,这一次他做得也很委婉;有网友则认为刘谦更有力度与风度! “无论是逻辑还是文笔,气场抑或礼仪,HH都是完败啊!”

  我不想对这两个年轻名人隔空交火的风仪气度和麻辣文风进行过多的评价,因为那不是问题的实质。两个一个是作家;一个是魔术师,他们不是同行,何谈冤家?两人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大陆,谁也挨不着谁,能有什么个人恩怨。那两人PK什么?我想,韩寒表面对刘谦的魔术进行讽刺,其实不过是借刘谦,讥讽春晚所有的小品。再往深里看,就是在讽喻社会,因为2009年中国“被安排”的事情太多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太容易“被安排”、“被代表”、“被和谐”了。韩寒说:“刘谦带了一个诈骗团伙来,演了一出话剧。”也不在说刘谦,因为魔术 “蒙人”不假,可没有诈骗目的,魔术是娱乐,是制造惊奇,谁也不会将魔术当真。韩寒的这句话央视应该吃心才对。因为央视春晚已经成为一场精心策划、排练出的诈骗表演,而参加央视春晚演出的团队越来越像是在排练一场虚伪的主旋律话剧。

  当然,也不是没有刘谦一点事,因为刘谦已经不是一个规矩老实的魔术师了,他已经成为一个演员,他精通现代商业炒作,知道怎么才能吸引眼球。魔术就个杂耍,它在晚会上的出现只是为点缀一下欢乐,没有什么更多的人文意义,所以魔术表演从来是不嚣张的。可刘谦竟然连续两届春晚,把魔术魔化成为与小品争辉夺亮的主流节目,这说明什么?说明越是蒙人有术,在中国越是有市场,现在的中国,蒙人已经成为人的一种发家致富的能力和本事了。因为魔术蒙人有术,自然这两年就占据了央视春晚主流节目的地位。这与中国社会忽悠多,赵本山 “大忽悠”系列连续占了三届春晚核心节目的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听完韩寒对刘谦魔术的超级调侃,我重新观看春晚,确实有了一番新的心得—— 当刘谦的魔术现场调动了央视春晚所有演艺资源进行严丝合缝的配合时,我真是觉得营造虚伪也是件很辉煌的事,当然也透着一种超级滑稽。我估计说不定有一天春晚会调动一切资源,配合两个蛐蛐的决斗表演,这在中国不是没有先例,据某朝记载,某县令上贡一蟋蟀,满朝文武大臣全围过去撅着屁股看皇上斗蛐蛐。在那一时刻,什么国家大事,什么纲常礼仪全没有了,这种娱乐精神非常壮观。只不过,刘谦现在手持的不是蛐蛐罐,而是一付灵异扑克牌和三玫魔法硬币,可如此小的东西却能把若大国家的主旋律晚会玩的五迷三道,这也算是破了纪录了。

  可没多久,刘谦就把自己还击韩寒的文章删掉了,声称对韩寒有误解。而韩寒可能知道自己是对牛弹琴,也删掉了《把魔术演成话剧》的博客文章。刘谦用魔术玩弄央视春晚于股掌之中,而韩寒黄雀在后,通过巧戏刘谦讥讽社会,最后他们重新选择沉默,是因为他们相互读懂了对方的“话语体系”,他们都在玩世不恭,只是手法和目的不一样而已,两人对掐如同驴唇对马嘴犯不上嘛。可谁说相互沉默不语就不是讽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