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百年祭 - 郭阳的博客 | 郭阳的博客 | 博联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38:15
我们今天还有这样的人物吗?如今的知识分子还能在穷人面前以富贵为耻,在暴力面前一怯懦为耻,并在自我的心灵和头顶的星空下深深忏悔自己的罪责吗?
今天早上的6点05分,我还在睡梦中。这个时间,相信许多人也和我一样,还在被窝里享受难得的周末时光。
今天早上,公元2010年11月20日6点05分,我们北方的那个国度里,随着Астабово车站广播电台的开启,一场以此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活动已经全面启动,用以纪念一个已经逝去百年的伟大灵魂。
一百年前的今天,公元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10日)6点05分,享誉世界的俄国文学艺术大师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在俄国中部小城Астабово(阿斯塔波沃)火车站的站长室溘然逝世,向遗体告别的仪式持续了4个小时,送葬的队伍多达三四千人。
消息传到当时的中国,也随之引起反响。上海《神州日报》报道:“托尔斯泰伯爵之噩耗,已传遍于世界,此世界中顿失一学界伟人”。显然,大文豪托尔斯泰的逝世,牵动着俄中两国人民的心。
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托尔斯泰1828年8月26日诞生在莫斯科以南的一个贵族庄园——Ясная Блянна(雅斯纳亚·波良纳,俄语意思是“明亮的林中空地”)。24岁发表处女作《童年》,一举成名。他一生创作近60年,著作达90多卷,除文学作品外,还写了许多宗教、哲学、美学及政论著作。
他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经典,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列宁赞誉他“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我国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耿济之先生推崇托尔斯泰是“运用其高超的哲学思想于文学作品,以灌输于一般民众”,“从他起我们才认识俄国文学是人生的文学,是世界的文学”。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托尔斯泰的作品就开始传入中国。据考证,托尔斯泰作品最早的中译本是1906年刊载在上海《万国公报》上的12个民间故事,后来结集为单行本,以《托氏宗教小说》为名由香港礼贤会出版,译者是德国牧师叶道胜和中国人麦梅生。
后来,托尔斯泰的作品不断被介绍过来。五四以后,我国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盛极一时。鲁迅、茅盾、瞿秋白、耿济之、张闻天、巴金、夏衍、胡愈之等优秀作家和学者都先后介绍过托尔斯泰。翻译家草婴把托尔斯泰的全部小说译成中文,结集出版,更有力地推动了托尔斯泰作品在中国的传播。
一名深刻的思想家
托尔斯泰既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又是一名深刻的思想家。他对艺术、宗教、哲学都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艺术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表现和揭示人的灵魂的真实,揭露用平凡的语言所不能说出的人心的秘密”,“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无可争辩地解决问题,而在于迫使人们在永无穷尽的、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中热爱生活”。这表明,托尔斯泰的艺术观是贴近生活、贴近人生的,倡导的是“为人生的艺术”。
对于宗教,托尔斯泰也有与众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多数人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一无所有,少数人也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什么都有了”。这就是说,大多数在贫困中挣扎的劳苦大众,由于精神和物质的贫乏,因此需要一个上帝来抚慰他们痛苦的心灵;而少数生活奢侈、有钱有势的人,则由于精神空虚,因此他们也需要一个上帝来填补精神的空白。这表明,托尔斯泰的宗教观是面向劳苦大众、面向现实世界的。
尤其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是,托尔斯泰作为思想家,对东方哲学思想尤其是中国的儒道墨思想十分推崇,并尽力译介到俄国。
他和中国的著名学者辜鸿铭以及张庆桐先生有过通信联系,编选出版了《中国贤人老子语录》,撰写了《论老子学说的真髓》、《论孔子的著作》、《论〈大学〉》等论文,在文章中称“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他们不想占有别人的东西,他们也不好战”。托尔斯泰对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国人的认同,以及他追求道德自我完善的思想动因,促使他对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中国人民表示过深厚的同情。当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北京和镇压义和团的英勇反帝斗争时,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写出了有名的政论文章《不准杀害》,对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提出了严正的抗议。
托尔斯泰虽然集艺术家和思想家于一身,但他的创作和思想是浑然交融、密不可分的,都是追求真善美,都是致力于把爱奉献给世界,让世界更美好。因此,传统的托尔斯泰研究把托尔斯泰分割成艺术家和思想家两个人,一方面褒扬艺术家托尔斯泰,另一方面又贬抑思想家托尔斯泰,这显然是不可取的。至少,在当今中国,应该给托尔斯泰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评价对于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文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评论家们从来很少提出疑问;他是公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托尔斯泰虽然从未因袭在他之前的俄国作家,却可能受一些外国作家如卢梭、斯特恩、斯丹达尔及稍后萨克雷的影响,但对于他作为一位思想家的声誉,人们却从来没有一致的看法,不过,托尔斯泰的道德和理智发展的两重性已经被研究他的思想的现代学者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当他孜孜不倦地探索真理时,他是竭力在一个知识不完备、人类不完美的世界上寻求绝对的真理。其结果是,他的不愿妥协,他对于获得彻底的理性解释的强求,往往使他把理论推到荒谬的地步;许多人认为,他关于历史、非暴力、教育和艺术的观点,已经非常接近于这种荒谬的境地。但是只要系统地研究他的思想,就会发现它和19世纪自由主义的种种观念的关系。他认为两千年来的全部历史,主要是由个人的道德进步和政府的道德败坏构成的。托尔斯泰把他的信仰寄托在人们的道德进步上,认为它是对多数人普遍受少数人压迫现象的决定性回答。他认为,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和采用暴力的阶级斗争学说相反,促使人类达到无阶级和无国家状态的进步运动,有赖于每一个个人奉行至高无上的爱之法律,因而摒弃任何形式的暴力:通过这一切使自己在道德上日臻完善。尽管托尔斯泰把他的理性主义引向了极端,他在今日仍被公认为19世纪最有影响的道德主义者之一。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比托尔斯泰,我们今天的人,尤其是知识界、思想界以及艺术界应该反思什么?
我想引用诗人朵渔的话来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今天还有这样的人物吗?如今的知识分子还能在穷人面前以富贵为耻,在暴力面前一怯懦为耻,并在自我的心灵和头顶的星空下深深忏悔自己的罪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