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释义-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04:18
政治文明释义
作者:燕继荣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7-10-26
本站发布时间:2007-10-26 10:42:47
阅读量:1294次

人类学、历史学和文化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从字面理解,文明(civilization)就是指人类生活的一种状态,它相对于“原始”、“自然”和“野蛮”状态。文明也是社会变迁和发展的过程,指的是人类摆脱原始的、自然的、野蛮的状态,使社会生活从较低级水平(level)或层面(stage)向高级水平和层面不断发展和演化的进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得到深化,对自然的控制能力得到强化;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交往行为得到“驯化” (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就是“理性化” )。
文明被用来表明人类社会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被视为是“野蛮”的反动。它反映的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身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的改进。人类学提供了这样的理论假设:人类的文明过程,是一个不断摆脱自然属性的“去动物化”的过程。自然社会遵循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凭借血缘关系和武力强制构建秩序和管理模式是它的基本特征。那被认为是一个自然的野蛮状态。文明状态遵循公平公正和合理竞争原则,公平竞争,相互宽容,保护弱者,凭借人类理性和自由平等原则构建社会秩序和管理模式是它的基本特征。这被认为是一个理性的和平状态(或契约社会)。由前者向后者的过渡和转化,就是驯化和规制人们非理性的自然行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文明化的过程。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文明既可以用来说明一种良好的社会政治秩序,也可以用来概括实现良好秩序的政治发展过程。政治文明就是指政治生活脱离“自然状态”(或野蛮状态)走向“文明状态”的过程和成果,它意味着良好的公共秩序的建立,合理的制度与规则的形成,普遍认同的公共权威的确立,政治社会行为(无论是个体的,还是团体的,抑或政府的)的合理规制,个人和团体权利的切实保障。
政治现代化理论(Political modernization)以及当代政治发展研究(Political development)为文明政治的演进过程提供了分析框架。从“过程”的角度讲,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由家庭/村落,到民族国家,再到超国家地域的扩展,政治生活形态也经由家族治理,到国家治理,再到全球化治理不同模式的转换。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传统政治的实力强权政治原则逐步受到约束,而平等人权原则则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传统的政治制度安排和政治手段不断得到改造,建立在父权、族权、神权、王权基础上的公共管理体系,被建立在民权基础上的现代民主宪政管理体制所取代。
从“结果”的角度看,政治文明是人类进步的产物,它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方面。如下表所示,所谓政治文明,在理念方面,意味着平等、协作和宽容等政治价值观念和社会共识的普遍形成;在制度方面,意味着现代民主宪政体制的推行;在行为方面,意味着社会普遍奉行合作主义和诚信原则,合理健全的法律、经济、政治、宗教、道德等多重机制有效约束政治行为、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
文明政治的构成
分析架构
政治的自然状态
政治的文明状态
政治行为和决策
冲突主义模式:零和博弈
合作主义模式:共赢
政治制度与规则
传统制度:暴力统治、世袭政治或家族统治
现代制度:民主宪政
政治理念和观念
斗争哲学,你死我活,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宽容精神,平等合作
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在于政治文明,而文明政治的重要体现则在于文明治理 ,现代文明治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治官”重于“治民”。千百年来,政治的智慧大都被用在如何统治老百姓方面。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统治人民,颁布法律,制定规则,虽然也会有针对各级官员的规章制度,但对于最高统治者自己,却少有制度约束。加之家天下的世袭统治,更使这少有的约束也形同虚设。而且,从实际的权力运行状况来看,权力被视为一种“恶”,与社会成员个别的侵害行为相比,公共权力机关和掌握公共权力的人的不正当行为对社会利益所造成的危害可能更大 。所以,“治民”是政治的自然状态,是任何传统国家的统治者的一贯所为,显示不出政治的文明进步。只有将“官”(特别是将最高掌权者)纳入治理的范围,使其成为约束和管制对象,才显示了政治的文明进步。
(2)“公域”与“私域”分而治之。统管统治的全能主义和极权主义的管理是一种“家长制”式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大包大揽,从效果上看,往往是费力不讨好。文明管理细分社会事务,让渡“私人领域”,使之成为自由和自治的领地,将公共事务留给政府,并根据公共事务的不同属性,采用与社会组织广泛合作的方式 ,分别运用宪法、法律和政策(经济的、政治的、行政的)等手段,实现社会公共事务的综合治理。
(3)“主权”与“治权”统分结合。传统社会实施家族统治或个人独裁,“主权”与“治权”不分,体现为各种形式的“家天下”和个人统治。这种个人和家族的“私家统治”为现代民众所诟病,其正统性已经受到普遍置疑。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探索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时,将“主权”与“治权”分开,“主权”属于人民,“治权”交给具有管理经验和能力的政治精英,并通过定期选举,让民众选择和更换“管家”(职业“经理人”),实现“人民统治”与“精英管理”的有机结合。人民与“管家”之间通过制度和法律,明确约定双方的委托与代理关系,并清楚界定二者的权利与义务,规定双方各自承担的违约责任。在这样的治理模式中,“主权在民”原则解决了统治合法性的问题,从而确立了公共管理的权威性;“精英管理”原则克服了“民意”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保障了公共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按照政治学的一般理论,众多独立的个体(individuals)彼此联合,形成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社会(societies);一定地域之内的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产生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从而形成国家(state) ;国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政府--行使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实施公共管理。归根结底,一种良好的社会治理模式,就是要正确处理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这就要求:(1)合理划分三者界限,确定不同领域的治理目标和行为准则;(2)确立三者之间的约束机制。下表显示了一个合理的社会治理模式的不同层面及其基本原则。
文明社会的文明治理模式
治理模式的不同层面
治理对象
治理目标和原则
国 家
公共权力部门和政府官员
民主:通过定期选举组建政府,形成政府合法权威
制约:通过法律和制度,保证权力体系受到来自自身的和来自社会的两方面的制约和监督
法治:依法约束公共权力,保证其依法实施公共管理
效率:依照效率原则,组建政府机构,实施有效管理
科学:依照科学原则,保证公共决策合理化
社 会
政治党派和各种政治性和非政治性社会组织或团体
平等:平等对待各党派和社团组织,保证其地位和权利平等
自治:各党派、社团组织高度自治,政府和其他组织不得干涉
个 人
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公民
平等:平等对待每个公民,保证其政治地位和权利平等
宽容:公民之间倡导互相宽容
自由:公民行动自由和合作自由依法得到保护,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得横加干预
自律:提倡社会成员自主自律,遵纪守法
文明社会必须拿出一套有效的办法来限制和约束公共权力(即“治官”);同时,还必须建立健全的社会约束机制(即“治民”)。在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规范人们行为从而形成良好公共秩序的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它们共同发挥作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这些途径和手段主要包括:
政治行为规范机制分析
规范机制
体现形式
规范及治理方式
1.
风俗习惯
乡规民约
2.
道    德
伦理道德
社会自我规范
3.
宗    教
教义教规
4.
市    场
自由协议
市场规范
5.
政    策
政府政策
6.
法    律
宪法法律法规
公共权力规范
7.
暴    力
武力威胁
在上述约束机制体系中,市场通过自由竞争原则,提供了规范“私人部门”社会经济行为的基本规则;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关,依照公平正义原则,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护公民基本权益;由广大自治组织和非营利性机构(即所谓的“第三部门” )所构成的公民社会,基于诚信与合作原则,为处理私人和公共问题提供必要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
此外,从管理方式来看,无论是“治官”,还是“治民”,文明治理意味着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改进。从理论上说,社会文明体现为家长制式的传统强权型管理向着物质刺激型管理再到义利全一型管理的转变过程(如下图所示)。从现实的角度看,不同社会文明程度的差异主要体现为这三种管理模式所占比重的不同。传统社会往往以第一种管理模式为主,而现代文明社会更多地采用后两种管理模式。

最后,文明社会还必须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保护弱者,这是文明社会与自然社会相区别的根本标志。一个文明治理的国家,除了有一套切实的“治官”和“治民”的办法外,还必须建立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以保护社会的弱势群体免受歧视、欺凌和不公正待遇,维护其做人的尊严,享受其做人的基本权利。
现代社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文明治理的根本体现在于,通过制度化的途径合理规范各种政府政治行为和非政府政治行为。其中,市场制度(私人领域)、民主制度(政府政治领域)、各种自治制度(非政府政治领域)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治理最重要的制度安排。
主要参考文献:
1.  宋玉波著:《民主政制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  丹尼斯 C.缪勒著:《公共选择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戴维·赫尔德著:《民主的模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版
4.  科恩著:《论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5.  斯蒂芬·L·埃尔金斯、卡罗尔·爱德华·索乌坦编:《新宪政论》,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6.  刘军宁编:《共和·民主·宪政》,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7.  约翰·邓恩编:《民主的历程》,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  马克斯·韦伯著:《经济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9.  黄荣护编:《公共管理》,台湾:商鼎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10.       简·莱恩著:《新公共管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11.       格罗弗·斯塔林著:《公共部门管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12.       燕继荣著:《现代政治分析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