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企业移动商务道路到底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52:04
2006-8-9  来源:通信世界网


2006年中国企业移动商务道路到底何在?
2005年是移动商务大爆发的一年,手机用户的突破性增长,个人短信业务的飞速发展,3G牌照的发放在即。然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不论是手机的制造商,还是运营商、SP、CP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变革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2006年才是移动商务最关键的一年。
于是网上热门的搜索关键字一下多了不少,“移动门户”、“移动搜索”、“移动网站”、“移动实名”、“短信网站”等等,无一不是和手机有关。手机,已由最初的简单的通讯工具演变成了一个终端,而这个终端拥有者在中国范围内的统计数据是惊人的4亿,同时更是在以一个惊人的比例在增长,移动商务作为一个名词已开始被大多数人所关注。
早在2005年SP商家用短信、彩信和彩铃等个人信息业务赚个钵满盘溢的时候,许多触觉灵敏的商家就在尝试着将短信运用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上,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中国移动商务市场细分出了为企业提供的移动信息化服务业务。经过一年时间,企业移动商务市场已涌现出了多种应用模式。
第一种模式短信群发模式,建立在纯粹而简单的短信群发之上,为企业提供促销、广告等消息群发的服务,产品功能简单,没有差异性。此类与其说是企业信息化不如说是短信群发功能的企业运用,这类运用盛行与市场形成初期,在市场没有规划的情况下,用地毯式轰炸发送短消息,结果造成的影响十分恶劣,“垃圾短信”这个名词应运而生,经过运营商的联合整治,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多数SP都收敛起来,但仍有一部分人逆风而上,惟利是图,对于这种危害整个市场的行为和商家应该予以彻底的清除。
第二模式短信批发模式,通过短信批发的方式,以低价格短信资源为吸引点,低端客户为目标群体,在短时间内高速扩张,希望能在建立庞大的企业资源的基础下再图发展。此类商家可谓是用心良苦,也可谓是为企业移动信息化做出了贡献,可是在用低价格短信资源吸引来为数不多的客户之后,由于政府和运营商对“垃圾短信”的联合整治使得企业无法将信息发送到手机用户手里。信息失去了接收对象,企业失去了目标客户,商家就是再有心也无力啊。
第三种模式类互联网模式,一些商家根据互联网的经验,推出的基于WAP网站的移动商务应用。希望以互联网的模式进行牟利,一时间“移动实名”成为炙手可热的玩意儿,多少人投入大笔的资金进入,希望能重现当年互联网域名的“神迹”。然而,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是有其共性,但是移动互联网也有自身的特性。
互联网域名的抢注“神迹”已是事过境迁,不去论其功过。而在中国,移动互联网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抢注的结果是造成拿在手里的“移动实名”用不上,卖不掉;想使用“移动实名”的用不到;而更加让人觉得不能忍受的是输入“移动实名”后出现在手机屏幕上的是一个实名待售的广告。就更不用谈什么理想状态的实名搜索了,一些关键的词语,象行业、地区、地理位置等等都给注册掉了还有什么搜索可谈。
第四种模式管理软件模式,面对大型企业,把短信应用提升为具体的公司管理软件,在功能性上进行了全面定位和规划,完全为高端客户服务,用友的UFMobile(移动商务)系列产品就是其代表产品。因为和ERP集成,其复杂成都较高不便推广。
第五种模式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模式,提倡个性化和模块化结构特点,将企业短信应用与行业相关联,与企业管理相联系,使移动商务产品即能融入企业管理当中又能增强企业管理效能,为企业提供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进而真正实现信息由桌面延伸到掌上,进行实时管理的概念。高维信诚公司的企业移动商务引擎(EMO)是其代表作品。虽然比较而言高维的企业移动商务引擎成本大大降低,但是其投入还是让小商家不敢靠近,只能满足大中型企业的要求。
五种模式的移动商务产品,构成了目前的企业移动商务产品市场,然而市场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移动商务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和规模,这与PDA、智能手机在发达国家的普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真正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还并不能形成规模。对于个人短信业务来说,具有一定数量的智能手机用户就可以产生效益,但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内部只要有相当份额的人仍在使用普通的、只具有短信接收及WAP功能的手机,要推广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商务系统是不现实的。
特别是800多万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庞大的管理软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移动商务模式显然不适合中国,那么中国应该是走怎样的移动商务模式的道路呢?中国目前存在的移动商务模式实在太过单薄和片面,而中国企业移动商务市场看似庞大,但如何让它运作起来呢?2006年,中国企业移动商务道路到底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