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投资风险被忽视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30:06
热情高涨的投资者们是不是把中国的投资机会想象得太好了,以至忽略了一些风险?这是肯定的。
目前,全世界的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都比较乐观,并表现为投资方面的步伐加大,包括涌入中国的风险投资增多,外资并购现象频繁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热情高涨等等。归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的积极改革。
从2001年一直到现在,中国严格地履行了加入WTO的承诺,包括汽车业、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等等,此前大家所担心的“说”和“做”的巨大差距并没有出现。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已有三家成功上市,并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取得改善,而股权分置改革也接近尾声,这都意味着中国政府在金融、融资体系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在这些改革之中,中国政府方面表现出积极主动性,扭转了原来留给大家的“中国政府比较封闭”的印象,而这对于投资者的信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近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但总体而言,其经济发展速度仍处于世界前列。尤其在全球资金富余的背景下,能够找到像中国目前这样有如此多正面投资条件的国家并不多,所以可以预见,未来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仍将不断加大。
然而,这群热情高涨的投资者们是不是把中国的投资机会想象得太好了,以至忽略了一些风险?这是肯定的。中国改革开放这20年来,已经遇到了几次周期性的调整,尤其以1994年、1997年和2000年的调整最为典型。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在整个市场的持续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当风险累积至一定阶段,就必然爆发。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加快了东南沿海和上海的改革开放进程,带动了一轮中国投资热。当时的外国投资主要维持在第二产业,形式以成立合资企业为主。而至1994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取消外汇券,同时针对房地产过热进行宏观调控,在当时的调整之下,中外投资者普遍持谨慎的观望态度。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再次影响到外商对亚洲国家的投资欲,而东南亚在华企业也碰到很多财政危机,使中国某些产业间接受到影响。到了2000年,本就处于中国入世的紧张时刻,又恰逢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给中国投资创业基金带来致命打击。
今年,中国央行已经两次加息、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针对房地产实施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并酝酿两税合并、资源价格调整等多项改革,这都将增加在中国投资的成本。如果投资者仍热情不减的话,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但从长期来说,这部分风险又是能够以有效的方式处理的。来自国内外的投资者在经历过去这十几年来的三次调整后,在汇率问题上、在对产业方面的理解、对资本市场的运作以及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上都有了一定的把握。尤其是中国政府的调控手段越来越市场化,不再像以前那样把银行的水龙头关起来不能放水出来了,什么都搞一刀切,这对于投资者计算风险是有利的。而且我们也应该明白,到任何一个国家投资,包括到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也会遇到利率的调整等此类问题。所以我始终乐观的认为,中国宏观调控会给投资者带来风险,但这个风险应该是大家已经计算过的。
相比较而言,以下几方面的风险似乎更为外国投资者所关注。第一,尽管中国在法律法规上越来越成熟,但毕竟很多法规刚刚出台不多久,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或者理解。我们曾经有一个客户在一起兼并收购过程中,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还没有把营业执照拿到手。并不是说政府不支持,而是不同的部门解读不同,要一一进行沟通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战略性投入。第二,管理人才缺乏。这个风险可能过去很少被关注,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实在太快了———用20年的时间就取得了人家50年的发展成就。但是我们要注意,写字楼、研发中心只要有了材料可以很快建起来,而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经验的累积是需要时间的。当前,中国一方面存在太多的富余劳动力;但是另外一方面,管理人才、专业服务人才又非常缺乏,这是外资在进入中国会遇到的非常大的风险。因为即使有外国管理人员飞来中国也会水土不服,不一定能够真正的理解中国而发挥应有作用。第三,企业的决策性风险。近些年,中国经济发展、市场变化速度非常之快,如果企业不能够快速的、能动性的随之调整决策,必将面临淘汰。比如两年前银行业的竞争和现在银行的竞争是完全不同的,单就信用卡而言,两年前只有几亿,而现在有十几亿,这对银行决策的及时调整带来很大挑战。第四,地域性的差距造成的风险。虽然大家都知道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发展有很大差距,但在收购兼并、引进国外公司的资产时,投资者仍常常把差距很大的几个地方作为一个市场来考虑,沿海及中西部的市场潜力及成熟度相差比较大。此外,还有诸如东西方文化差距、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性风险等等。这些才是当前投资者投资中国时最可能要担忧的问题。
前些天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令人不安的平静几乎已经席卷了从股票和债券所有大的资产品种”,“不管用什么方案来结束现在市场的平静,今天的低波动……成为雄心勃勃的金融交易者们的一个遗忘的噩梦。”那么中国是不是也面临着一样的噩梦呢?至少我不这样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存在诸多问题,但整个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远没有达到饱和,短期出现一定的经济波动,并造成投资者的风险,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我们今天不乐观去看问题的话,中国经济发展恐怕就难以为继。何况我也没有看到有哪些大的潜在性风险是我们所没经历过的。
(施能自先生系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管理咨询中国区主管合伙人。本文根据本报记者采访整理,经作者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