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光:赵本山《捐助》受捧乃公益之悲(新京报 2010-2-2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16:03

赵本山《捐助》受捧乃公益之悲

2010-02-27    来源:新京报       【共 0 条评论】 【浏览4PV】

 ■ 视点

 小品《捐助》无视现代慈善的法律规范,如果蝉联小品王,真乃赵家班之福(富),公益之悲也。

 春晚之前,赵本山的小品就已经被炒作了。听说名叫“捐款”,我当时就预感不妙。捐款需要法律规范和专业管理,不能瞎编。本想在晚会前说点需要“专业把关”之类的话,后一想春晚有严格审查呢,别杞人忧天了。故在央视“新闻1+1”栏目记者董倩就章子怡“捐款门”事件与我电话连线直播时,我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赵本山去年春晚的《不差钱》,非常逗乐,很成功。这类生活小品的成功标志,就是让人哈哈一笑,无须附加教育功能。今年春晚的《捐助》则不同,属于社会题材,涉及慈善捐赠这样的社会公共行为,就需要受到规则的约束,也要避免错误的价值导向。

 现代慈善是有法律规制的组织行为,涉及捐赠人、接受和管理捐款的慈善机构及受助人三方的法律关系。传统慈善则是个人对个人的救济、资助、赠与行为,只涉及捐受双方、施者受者之间的关系。现代慈善需要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如免税优惠)、政府监管和公众监督。大众传播是现代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慈善导航的重要的责任。

 小品《捐助》渲染了银行排队刷卡捐款(而不是面对面的现金赠与)的场面,有网络电视的“全球直播”,受捐人感谢“党和政府”,这分明不是个体之间的赠与行为,而是公开劝募的公共行为。但在这个公开劝募中,即没有慈善组织的身影,却误导出捐助怪态:捐款人没拿到捐款收据,不知道自己捐了多少钱;多捐的钱都归受助人所有;受助人给捐款人送礼、下跪又认亲;最后以退回一万二“私了”收场。这简直是对纯洁神圣的公益捐赠行为的亵渎。

 由慈善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助学活动并不是新鲜事。2007年中国青基会与央视《共同关注》栏目合作的“圆梦行动”大学生助学项目有一个管理制度,对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规范。中国扶贫基金会资助大学生的“新长城计划”管理流程,分为“募捐、捐款管理、确定候选学生、助学结对、向高校发放捐款、捐款到达受助学生、成才支持、就业指导、捐赠人反馈、项目检测与监督”等十大步骤。现代慈善的法律规范和机构管理,能让捐款人的爱心得到最好的实现,捐款落实过程受到全程监督,这是慈善事业高效、有序、可持续地发展的保证。

 小品《捐助》无视现代慈善的法律规范,把公益募捐的公共行为变成个人随意的“慈善秀”。这种误导经过强大的传播,对尚处于稚嫩阶段的我国慈善事业的伤害难以估量。据报,赵本山已因《捐助》蝉联小品王。如果的确如此,真乃赵家班之福(富),公益之悲也。

 □徐永光(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http://comment.bjnews.com.cn/2010/0227/19086.shtml
徐永光:赵本山《捐助》受捧乃公益之悲(新京报 2010-2-27) 徐永光:赵本山的《捐助》不仅误导公众还会成世界笑料(中国青年报 2010-2-26) 王锦思:赵本山《捐助》值得赞扬 新京报:需要善良的捐助人,更需要有效的捐助机制(2005-10-27) 徐永光:赵本山的《捐助》不仅误导公众还会成世界笑料 在线视频:赵本山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捐助》 赵本山《捐助》所反映的深刻社会问题 令狐补充:赵本山的公益和春晚的私利(南方周末 2010-2-25) 赵本山春晚小品《捐助》是不是主旋律? 新京报:警惕赵本山集团以垄断侵蚀公共文化(图) 吴祚来:从赵本山卖拐到蔡明售楼(新京报 2008-2-8) 赵本山的小品《捐助》所反映的深刻社会问题 《捐助》成“最烂” 赵本山小品“白闹”一场 - 中国娃娃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赵本山小品《捐助》的三大败笔四大败因 天涯来吧 - 央视 - 赵本山小品《捐助》咋被评为“最烂节目”? 网评:赵本山春晚《捐助》四宗罪--观点--人民网 吴祚来批本山小品引争议 霍秉全赞《捐助》成功 社论:还有多少富庶之地靠“鼻闻口尝”查水质(新京报 2009-2-27) “自行车之路”为何越骑越窄(新京报 2005-12-27) 曹林:不要让“节省政府投入”变成公益幻觉(新京报 2005-12-22) 李楯:综合国力也该包括公益心(新京报 2006-7-23) 张悟本:13年折腾成“神医”(新京报 2010-5-28) 卫生部“揭穿”张悟本假身份(新京报 2010-5-29) 邓子滨:“人本”理念下的艰难选择(新京报 200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