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思:赵本山《捐助》值得赞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3:51:18
王锦思:赵本山《捐助》值得赞扬2010年02月20日 08:47荆楚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88条

近日,不断有人批评春晚赵本山小品《捐助》对弱势群体的不尊重,此前还有人撰文批评赵本山春晚节目《卖拐》系列,认为以调笑残疾人为乐事。这种言论一时间把赵本山和他的弟子以及小品《捐助》推向风口浪尖,招致许多打骂之声。

今年春晚赵本山的新小品《捐助》表现了赵本山与他的弟子王小利扮演两个爱心捐助者,要给一个单亲家庭捐款资助孩子上学,没承想本准备捐出三千,却因失误而错捐了三万,将亲戚准备相亲娶媳妇的钱也一并捐了。固然剧中出现个别不那么文化和高雅的言行,都不影响其主体的人道关怀和慈善主旨,不应该当做对弱势群体的蔑视成为众矢之的。

小品中围绕两个捐款者之间的纠纷展开剧情,最受诟病的是受捐赠母亲的形象。批判者认为“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并无二异,见面就叩头,面无表情两眼发呆,听凭摆布。无论是编剧的潜台词还是演员的行为语言,对这位单亲母亲充满戏谑与取乐的意味。 ” “以寡妇相称对单身妇女的伤害很大。” 显然,这种批评的角度有失偏颇,俨然指鹿为马盲人摸象。批判者忽视了小品中叫寡妇的只是唯一的反面角色、扮演“白闹”的王小利,他指责赵本山:“你看你整的,不是给寡妇挑水,就是给寡妇捐款。”无论是赵本山还是小沈阳都称之为单身女人,纠正了王小利的错误说法,使得民间那种“寡妇门前是非多”的笑料化为无形。

批评者忽略了赵本山在剧中的慈善形象和责任担当。对于王小利提议撤出捐款的做法,赵本山义正言辞的“好汉做事好汉当”,坚决与其决裂,并毅然决然地用种地换来的有限收入捐助。

批判者还认为,“要受捐助人下跪也体现出对弱势人群尊严的极大伤害”。就现实社会而言,这种类型的母亲和受捐助者由于长期生活窘困,精神羸弱十分正常,也广泛存在,并非小品有意丑化,而是一种真实的社会化写实化展示。剧中单身女性下跪如果没有尊严,那么同样赵本山用下跪回报,求得一种心理和尊严的平衡。

以虎年春晚赵本山师徒几人为核心,几乎所有东北二人转笑星演员出生和成长成名都在京哈铁路沿线的辽宁铁岭、开原、新民,吉林梨树、德惠、扶余,黑龙江双城、呼兰一带,长达400公里左右,组成了一条直线型的“东北二人转之路”。赵本山和他的弟子们走来,带着东北农民的朴实风格,通过不断努力,“忽忽悠悠”、“舞舞扎扎”,摆脱了“地垄沟找豆包”的乡村生活,达到了艺术的珠穆朗玛峰。

的确,二人转中有一个自贬自损、互贬互损的传统。可能个别小品低俗的文化以丑陋的形象、黄段子、对弱势人群的取笑、挖苦等来博取收视率,损害了社会效益。但是有些人歪曲和误解为:叫赵本山是艺术大师的,十个有十个是乡巴佬、土包子!我们看到,赵本山和他的艺术被诸多从事高雅艺术的大师们肯定和赞美,比如张艺谋、余秋雨、冯小刚等。

笔者王锦思认为,赵本山和他们的弟子告诉人们只要努力,好日子离开村口就在前头,给许多和他们同样经历的草根阶层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他们也逐渐拥有现代社会的平等、关爱意识,每逢大灾大难,赵本山和其弟子都慷慨解囊,而不是高人一等的恩赐,使我们在欣赏赵本山的喜剧之时,还受到其爱心和慈善的感染和教导。而从《捐助》中,我们看不到批判者所说的对于弱势群体的蔑视,而是道德高度和慈善情怀达到赵本山小品前所未有的巅峰。赵本山和他的弟子们不仅不应被批判,而且应该被肯定和赞扬,捐助义举更应该被推广和普及。套用小品中的语言,指责赵本山《捐助》者是三毛哪吒金刚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