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时空 2009.12.01(大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28:04

夏谷老师:

您好。

我是一个从中国福建来的老太太。现在跟儿子、儿媳妇,还有孙女住在一起。我经常来日本看孙女。因为她小时候是我看着长大的。后来她到了上学的年龄,就被她父母接回了日本。即使是那样,我还是一年来奈良一次,看看孙女。

前年开始,我的身体变得很差,有两年的时间没过来。今年这又要过年了,儿子把我接过来了。看到孙女的时候,我可高兴了。可是孙女看到我好像话变少了。以前她在中国的时候,中文说的可溜了,我以前来看她的时候,她也不象现在话这么少。

有时候孙女放学回家了,看见我就是点一下头,也不说话。我问她:“饿不饿?吃不吃点什么?”她也不爱说话,只是摇头或者点头。直到她爸爸妈妈回来,她才能开口跟他们说话。可能是孙女觉得跟我不亲了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她妈妈、姥姥都是日本人呢。

有一天,家里来电话我也不敢接,万一要是重要的电话,我听不懂耽误了事可怎么办。过了一会儿孙女回来了,电话又来了,孙女接起来后说的没完没了,还喜笑颜开的。我就猜呀,这是谁呢?难道是孙女早恋谈恋爱了?还是家里有什么喜事了。

等他们两口子回家后,我一问才知道,是孙女的姥姥来电话了。哎,我当

时就伤心了。这可是我看着长大的孙女呀,怎么跟奶奶话少,跟姥姥话那么多

呢?我呀,经常看这张报纸。因为是中文的,也喜欢夏谷老师您的分析。您说,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孩子怎么跟我就亲近不起来呢?


亲爱的读者

读过您的问题之后,首先留给我的一个印象是您的儿子对您很孝顺。他在您体弱,独行不便的情况下专程把您接到日本来过年,让您又能见到一手带大,日思夜想的孙女。

不知您的孙女今年多大了?在祖孙关系方面颇有研究的美国俄亥俄大学的卡哈纳教授夫妇曾经访问过八十五位有祖父母的孩子,他们发现,4岁至7岁的孩子多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喜好祖父母的溺爱,包括礼物和对他们的特殊待遇;8岁至10岁的孩子喜好祖父母与他们一起游戏,或带他们去外面玩耍;11、12岁的孩子又回复到渴望祖父母对他们的溺爱;而青少年阶段的孩子,由于他们自己在外面的活动较多会与祖父母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但是有些青少年喜欢祖父母对他们在信心方面的支援,特别是当他们与父母之间有冲突时。

孙辈们与祖父母之间的互动关系,常有助于孩子树立对“老年”的正向观念。当他们自己年老的时候,早期的经验能支持他们较好地适应这种生理变化。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西斐德教授研究发现,大多数孩子对老年人和老年是有成见的,并且不喜欢自己变老。但是,有祖父母的孩子对老年人和老年的成见就比较少。由此可见,恰当的祖孙关系对人生命的预期成长有益。

    人们常说“隔代亲”。我曾听过一位祖母形容她跟孙女在一起时的心情,她说:孩子小时候常年与我吃住一起,感觉特别好,看她睡我开心,看她玩我开心,看她哭我也开心,看她笑我更开心。这才真正感悟到人世间“隔代亲”的真谛。

祖孙情深,可能是人世间最温馨的亲情画面之一,而不无遗憾的是,不少去海外探亲的老人面对的是无法尽情交流的孙儿孙女。因为这些孩子生活在国外,接受的是异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您的孙女由您从小带大,您对她的感情之深是无以言喻的。可是小孩子的特点就是适应新环境特别快,包括外界环境和他们身边的人物。他们忘记过去的经历也快,一旦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很快就能把过去环境里的一些熟识的事物淡忘了。

许多由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到了学龄必须回到他们父母身边的时候,都是非常不情愿地离开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临别时难舍难分,老人和孩子都伤心。他们在适应与父母的新生活的过程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孩子们都会思念过去朝夕相处过的老人。有时候,有些孩子甚至会在梦呓里说:“我想奶奶……”,这是发自孩子内心深处的对老人的眷恋。

小孩子一旦在情感上失去了一个依托之后,本能地就要寻找另一个依托。这是幼童寻求安全感的一种心理需求。您的孙女在离开了您之后,她跟姥姥的距离近了,这样一来,她在情感依托上就容易变得跟姥姥亲近。虽然您每年都来奈良看她,但怎么也及不上她与姥姥同住在日本那样见面方便,接触频繁。又因为您孙女的母亲和姥姥都是日本人,她常年生活在日本,日语已经成了她的母语。您在中国,您孙女在日本,你们之间不只是在空间上有距离,久而久之还有了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尽管她小时候中文说的很流利,但是语言这东西平时不常用就会逐渐忘记的。现在,她要和您交谈,就必须把想表达的意思先在脑子里做从日文到中文的转换,由于中文对她来说已经变成了外语,她就会感到费力和麻烦,一经有了这种感觉,她就懒的交谈了。

您遇到的情况,在跨国际的家庭里是比较常见的。我女儿四岁之前一直由奶奶抚养,上小学时姥姥来跟我们一起生活。自从姥姥来到我们家之后,她很快就把以前对奶奶的那种依恋转移到了姥姥身上。女儿8岁时来日本,因为舍不得离开姥姥,一路上哭着上的飞机。第二年姥姥来日本看我们,到了姥姥必须回国的前夕,她在学校里一想起姥姥快要走了就在同学面前掉眼泪。姥姥回国那天更是一路上哭着把姥姥送到机场。

可是后来呢,因为一些客观上的原因女儿很少回国,奶奶和姥姥也难得来日本。起初她和老人之间还保持着通话和信件的往来,因着空间与时间的距离,语言交流上渐渐变得生疏了,不像以前那么畅快了,她与老人之间的感情也自然而然地疏远了。这是客观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因果关系,在情感上这是一件十分遗憾而又无可奈何的事。不过,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对她的疼爱,她是不会忘记的,或许已经记不得具体的事由,但这种印象却是根深蒂固的,她知道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爱她,宠她,对她百依百顺。但愿随着孩子们在思想情感上的逐渐成熟,他们能重拾儿时与老人之间的那种的亲密。

不知您儿子家里平时是不是只用日文交流?为了孩子的将来,平时在他们父女之间应该持之以恒地保持中文交流,能让孩子在一般会话和听中文上没有太大问题比较好。我认识一位出生在日本的中国女孩,今年十岁了,尽管她不太会说中文,但是她会听中文。每次她奶奶来探亲时,虽然她们在语言上并不畅通,但是因为她能听的懂,所以并不影响她在父母和奶奶之间欢快地笑着。有时侯她还会教奶奶简单的日语单词,奶奶就用中文注上发音并记住,下次告诉孙女她记住的单词时孙女显得异常高兴,这也是祖孙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有时候精神方面的沟通比单纯物质上的关怀更能打动人。亲爱的读者,但愿通过努力,您此次的奈良之行能和以往一样,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