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临近签约 解密收购历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50:24

吉利收购沃尔沃临近签约 解密收购历程

2010-02-08 18:29:14 来源: 网易汽车 跟贴 33 条 手机看新闻

李书福以对沃尔沃持续5年的关注,和对250多万份福特收购沃尔沃相关文件的深刻研究,打动了比尔?福特和穆拉利。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2月8日报道 2月8日,已是盛传吉利沃尔沃将签约的日子,但此时尚无任何消息。吉利位于杭州的总部,依然是一片平静的工作气氛。“我们还没得得到通知,但正式签字已经临近了,甚至可能在春节期间签约。”吉利内部人士告知网易汽车。

在此之前,吉利已经在为正式签约做铺垫。1月26日,北京工人体育馆北门茉莉餐厅,吉利购并沃尔沃核心团队约见媒体在此共叙。让经历过众多见面会的媒体人士惊讶和不解的是,由4位高层组成的核心团队亲自在门口站立等候,并购项目新闻发言人袁小林亲自帮每位媒体人士将外套挂在衣架上。

沟通完毕媒体关系后的第2天1月28日,沃尔沃工会和管理层造访、考察吉利,根据知情人士的透露,他们对吉利收购沃尔沃感到满意。在此之前,袁小林曾告诉网易汽车,“这次收购能够得到国外工会、媒体的如此支持,之前少有先例。”

沃尔沃工会和管理层考察吉利汽车

一切的方向,都指向吉利购并沃尔沃这笔价值20亿美元左右的交易上面,李书福希望用这笔交易圆一场自7年前就开始拥有的一场梦,“我这次是把身家性命全压上了。”李书福在内部会议曾如此说到。

这场押下全副身家性命的赌梦之局,已经揭幕。

我要买沃尔沃

如沈晖所言,早在7、8年前,李书福就开始有了收购沃尔沃的想法。“评估收购对象很关键,我们从2002年就开始研究沃尔沃了。”李书福曾言。

那个时侯,李书福创建的吉利已经在中国汽车产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李书福将“成本”作为最大优势,用逆向开发的模式,模仿国外车企的成熟车型,再利用国内已经成熟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生产低价位汽车,主打低端市场。

以这样的模式,吉利在初入汽车业时取得极大的成功。因为那时,中国汽车消费需求大于供给,消费者没有太多品牌意识。但在数年后,随着竞争的愈加激烈,和合资品牌的发力,低价模式逐渐导致吉利陷入利润困局。

李书福曾如此算账,销售一辆奔驰轿车相当于销售30辆吉利轿车的利润,由此可见经济型车利润之单薄。而且,自2007年开始,小型及经济型轿车销售量开始明显下降,2007年上半年,1.0升以下的小型轿车销量同比下跌近30%。这更加加剧了吉利的利润困局。

对汽车极其痴狂的李书福显然不想如此,“吉利想走的路类似于丰田发展的道路。”“通过自身技术的发展,品质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加强,以及售后服务的提高,最终实现用户满意度、忠诚度的提升,而产生比较高的附加值。”在2008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书福如是说到。

因此,吉利开始战略调整,从技术、品牌方面进行提升,拉高产品档次,向中级、高级轿车领域进发,获取高额利润。

收购沃尔沃就是李书福对吉利战略调整中的一环,在他看来,沃尔沃的技术、品牌都是世界一流。虽然沃尔沃之前属于亏损,但这是由于福特对沃尔沃的管理有误,其对沃尔沃进行强力的研发支持,但却使沃尔沃市场战略从属福特。

但是,相比世界顶级车企沃尔沃而言,那时的吉利还十分弱小,暂时无法行动。

但李书福并没有放慢脚步,其领导吉利接连收购了英国锰铜公司和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公司,以此拓展吉利的技术、品牌实力。同时,又推出了全球鹰等新品牌,试图以此挥别低利润困局。

不过,李书福依然保持着对沃尔沃的关注。

福特态度大转变

2007年9月,吉利杭州发出一封挂号信,目的地是福特美国总部,信的内容是,申请收购沃尔沃。为此,吉利在美国寻找到太平洋汽车公关咨询公司,通过此公司,与福特保持日常联络。

两个月后,跨入2008年,李书福通过收购锰铜积淀下的欧洲投行界关系,组织了包括富尔德律师所、德勤会计师行、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内的项目团队,正式开始运作收购沃尔沃项目。

是时,吉利正在参加底特律车展。李书福飞赴底特律,与福特的财务总监勒克莱尔,以及福特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研究院院长和采购总监等,进行了第一次会面。

但这次会面并没有实质性的结果,福特不信任吉利拥有收购和运作沃尔沃的资格,勒克莱尔反复强调,“我们现在不卖!你知道我们沃尔沃一年有多少销售额?150亿美金,相当于1000多亿人民币!”

福特的如此态度,一方面在于其当时正忙于出售路虎和捷豹,无暇顾及沃尔沃;另一方面在于其当时并未意识到危机将近,无心卖掉自己的技术重心沃尔沃。

但李书福依然认为,福特一定会出售沃尔沃。李书福此番话语在数月之后得到了验证。

随着金融危机全面到来,美国汽车市场2008年总销量同比减少290多万辆,降幅高达18%。其中,福特销量下降21.8%,亏损146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的亏损纪录!

这样的情况使得福特CEO 穆拉利开始以“一个福特”的理念,对福特进行大刀阔斧地调整。这意味着,在售出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之后,沃尔沃又成为了福特剥离的目标。

但是,在出售沃尔沃的时候,福特才发现,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肆虐,使得全球大型车企皆以自保为要义,竞标沃尔沃实非它们之能事。

此时,吉利对沃尔沃出价所表现出来的诚心,让福特不得不考虑李书福这个中国人的分量。

在福特高管的推动下,前高盛集团总裁、任福特汽车董事多年的约翰?桑顿于2008年12月飞赴北京,会见李书福和吉利当时负责此项目的张芃。李书福向桑顿坦承了吉利对收购和运营沃尔沃的计划。被李书福所打动的桑顿向福特报告了吉利相关情况,并建议福特——认真考虑吉利的提议。

桑顿的提议给予了福特考察吉利的动力,在咨询公司的安排之下,李书福与福特董事长比尔?福特和CEO穆拉利见面数次,如同打动桑顿一样,李书福以对沃尔沃持续5年的关注,和对250多万份福特收购沃尔沃相关文件的深刻研究,打动了比尔?福特和穆拉利。

转机由此出现。

李书福赌梦

媒体见面会上袁小林等数位并购团队核心成员,见证了李书福收购沃尔沃的历程。

2007年,李书福寻访到BP(英国石油公司)财务审计师张芃,希望他加入吉利,一起操作并购沃尔沃项目。“我当时被李书福的想法打动了,一个民企车企收购国外顶级汽车公司。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加入的事情。”张芃告诉网易汽车。

张芃又向李书福推荐了自己在BP的同事,任职于BP政府公关、企业并购部门的袁小林。此人谙熟国际企业之间的并购规程,和与政府打交道的套路,恰合吉利并购沃尔沃所需。“有一天,张芃约我在伦敦泰晤士河旁边的咖啡馆见面,就说这个事情。”袁小林告知网易汽车。一番商谈之后,袁小林也被说服,加入吉利购并沃尔沃团队,成为该项目的新闻发言人及并购事宜的主要谈判者。

进入2009年,并购沃尔沃也已经进入了关键时刻,此时的谈判也涉及到更多运营问题。李书福又先后延揽了华泰汽车总裁童志远和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CEO沈晖。前者曾任北京奔驰高级执行副总裁,后者则主理了广汽菲亚特的合资事宜,两人都对跨国公司的运营非常熟悉。“我早就和李书福认识了,对他非常佩服。”沈晖说,“以前都是帮跨国公司做事情,现在为中国民营车企收购国外车企,很有意思。”

除此四人之外,吉利还有分处中国、伦敦、瑞典、美国的两百人团队为此并购服务。招揽中国车业精英人才组成团队,成为了吉利收购沃尔沃重要的前提。

在另一个同样重要的环节——资金筹措,李书福也在努力。

吉利为并购沃尔沃专门成立了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其注册资金及两家中资国有银行贷款作为收购资金。

另外,中国银行浙江分行与伦敦分行承诺为李书福提供五年期贷款,金额近10亿美元。吉利还与与高盛达成协议,获得其3.3亿美元战略投资。2009年11月30日,吉利万源又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签订贷款协议。

吉利万源还向包括沃尔沃现有债权人银行在内的国内外数家投资机构融资,吉利取得瑞典当地政府担保,以此说服欧盟内相关银行同意为吉利提供低息贷款。“

2009年9月,吉利向高盛集团的联营公司GS Capital Partners VI Fund, L.P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筹资25.9亿港元(3.34亿美元)。国际顶级投行的支持,使得此收购更加得到理解和支持。

资金的准备让李书福有了充分的信心,2009年7月,吉利向福特递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书,并获得通过。


而另一边,沃尔沃的国产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准备。

李书福说服福特和沃尔沃的重要论据,就是庞大的中国市场。而对于李书福而言,国产沃尔沃以降低成本,是盘活沃尔沃并取得后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吉利国产沃尔沃基地已经确定落户北京经济开发区南六区,毗邻北京奔驰。北京市政府正在筹划新的工业增长点,汽车就是其重点关注之一。而李书福的吉利沃尔沃项目的产品属于高档汽车,恰合北京市政府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定位,因此得到重点的扶持。在吉利国产项目高达18亿人民币的总资金中,北京市政府将以各种形式,承担大部分的出资。并且,还将对此项目的配套商入驻,提供高于开发区一般引资条件的优惠政策。“我们就等吉利和福特正式签约,就立即开始相应的支持。”政府内部人士告知网易汽车。

现在,吉利并购沃尔沃已经箭在弦上,李书福正式为自己的梦想,押下了赌注。“我这次是把身家性命全压上了!”在吉利内部会议上,李书福如此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