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看待吉利收购沃尔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3:14:33

以平常心看待吉利收购沃尔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0日 14:49   东方网-文汇报 字号:

  作者:陈宪    

  能够确定自己想要什么、能提出愿景和精明筹划,都是“企业家特质”,是稀缺的发展资源之一。我们要以平常心尊重、善待,至少包容企业家的想法和言行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使中国拥有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对于中国由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具有“里程碑价值”的意义。

  在中国的现阶段,又是在国际高档轿车行业,做成资金规模这么大的一项收购,当然格外引人关注;但若放眼国际资本市场,并购案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只是行业、规模等等各有不同。我们应以平常心看待吉利收购沃尔沃——放平心态,有三个理由:这是一项商业运作;李书福是一个企业家;吉利是一家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

  一项多赢的商业运作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的信息表明,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一项多赢的商业运作。对吉利来说,它赢在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价值可望因此大幅度提升,“新吉利”将是中国第一家汽车跨国公司。对沃尔沃来说,它赢在可望尽快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使沃尔沃汽车的全球年产量提高近一倍,进而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对福特来说,它赢在为花费浩大、最终失败的高端汽车战略画上了句号。对于其他参与这项并购的机构如投资银行,它们当然也都获得了应得的收益。因此,就这一项商业并购而言,没有输家。至于并购后的沃尔沃能否在新东家——吉利控股的主持和参与下东山再起,那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得到答案。不过,笔者认同以下判断:“体面且主流”的沃尔沃与“最大胆、从不按常理出牌”的李书福走到一起,或许我们可以选择乐观的期待。

  善待包容“企业家特质”

  身为企业家,李书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收购沃尔沃百分之百股权,要的是它的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并以此打造从研究开发到高端制造,再到自主国际品牌的价值链。李书福在吉利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提出一个愿景,他的下一个愿景是,让沃尔沃恢复在全球高档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力争超越奔驰和宝马。而且,李书福有足够的精明。吉利和沃尔沃在今年3月28日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同意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其中2亿美元以票据方式支付,其余以现金方式支付。当时有人质疑这个价格过高。8月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交割仪式上,吉利控股集团开出了2亿美元票据并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低于18亿美元的协议收购价。这是根据收购协议针对养老金义务和运营资本等因素作出调整的结果。尽管今年晚些时候还要对买价作最终校准和敲定,但吉利以低于协议收购价的价格完成收购当无悬念。

  能够确定自己想要什么、能提出愿景和精明筹划,都是“企业家特质”,是稀缺的发展资源之一。我们要以平常心尊重、善待,至少包容企业家的想法和言行。

  民营企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要以平常心看待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另一个理由,是吉利是一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并购行为和它的其他行为一样,都是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的。也就是说,民营企业需要对它的每一个行为负责,既对盈利负责,进而按股分红、照章纳税;也对亏损甚至破产负责,进而以其所有者权益清偿。尽管近年来我们看到有一批民营企业因为自我膨胀、盲目决策导致破产倒闭,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但这毕竟不同于某些国有企业的决策失误。因为国有企业的资产为全体公民共同所有,其投资、经营亏损或破产所涉及的每一笔资金,都是全体公民的。这正是为什么在竞争性产业和市场,要尽可能主打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的道理——这可以让投资者、经营者在对自己的投入负责的前提下,提供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不要总以计划经济思维来看待市场经济的运作

  笔者注意到,有人质疑吉利的收购资金来自政府。此说需要分析。按照有关规定,海外并购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进出口银行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但这是贷款,不是股权投资。我不知道吉利是否获得了该项贷款,即便获得,也不能等同于“收购资金来自政府”,因为吉利早晚要偿还这些钱。有报道称,吉利的收购资金来自吉利控股集团、中资机构以及国际资本市场。这里的中资机构可能有国资背景,但无论这些机构提供了担保还是贷款,甚至通过参股吉利进入了这次收购,也都不能认为收购资金来自政府,因为作为民营企业的吉利,与这些中资机构是通过商业运作来做贷款、参股,或者担保的。

  当然,目前中国的商业环境和社会环境都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方面影响我们以平常心看待原本正常的商业运作,另一方面会致使一些商业运作由正常变为不正常,甚至藏污纳垢。怎么办?这要以进一步的市场化和法治化改善商业环境,让市场化主导商业环境的各个方面,同时以法制和法治来监管必须监管的相关环节。我们也要改变思维方式,不要总以计划经济的思维来看待市场经济的运作。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