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增加值数据有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8 03:34:56
中国工业增加值数据有假?崔宇

1月23日,在“北京大学民营经济新年论坛”上,国务院参事陈全生认为中国经济回升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工业企业的情况并不乐观,2009年工业增加值同发电量或用电量增速的背离,可能意味着工业增加值数据有假。

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就已经出现工业增加值正增长但发电量或用电量负增长的背离走势,尽管不少研究机构和个人纷纷加以解读,但有关工业增加值数据可能被注水的猜疑还是悄然而生。

值得一提的细节是,工业增加值数据由统计局发布,但发电量或用电量数据由国家能源局下属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去年5月,据媒体报道,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欲“统一口径”。有意思的是,自去年6月份以来二者的背离趋势便开始明显缓解,去年10月份以来,工业增加值增速甚至开始大幅落后于发电量或用电量增速,这也是比较罕见的情况。在2010年初,陈全生参事仍然坚持往事重提,认为工业增加值数据有假,属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一般说来,工业增加值增速同发电量或用电量增速相差的幅度并不大,而且前者增速一般略高于后者。从月度工业增加值和发电量增速的数据来看,2006-2007年,二者的增速差平均为3.3个百分点左右,但自从2008年6月以来,二者的增速差骤然拉大,2008年6月-2009年5月,增速差平均高达10个百分点左右,最高时甚至接近15个百分点(2008年11月)。从年度数据来看,2006和2007年,二者的增速差分别为2.9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但2008年却高达7.4个百分点,由于2009年下半年二者背离趋势的缓解,当年二者的增速差又回落到4个百分点左右。

可以看出,在2008年6月-2009年5月期间,工业增加值同发电量或用电量增速的背离最为显著,而这段时间恰恰是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的时间,这给了不同机构和个人不少解读空间。

有观点认为,这可能是金融危机期间产业结构暂时变化的结果。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张永军的分析,黑色金属冶炼和石油加工等七大高耗能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6%左右,而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力消耗的比重超过了65%,这意味着如果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大幅放缓,其引起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将明显小于电力消耗增速的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和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持有类似观点,国家统计局也赞同这一看法。

另外,张永军认为不同能源品种之间的替代效应也可能导致电力消费下降,比如,在煤炭和原油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一些行业和企业可以用其取代电力,从而导致电力消费下降。

虽然上述观点在逻辑上成立,但缺乏详尽的定量分析,而且似乎也不能完全解释工业增加值同发电量或用电量增速之间高达10个百分点的差异。

还有观点认为二者的差异是中间投入价格大幅下降所致,其逻辑是,计算工业增加值时,要用工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再加上增值税,如果中间投入(比如原料、燃料和动力等)价格下降适当的比例,理论上可以出现工业增加值正增长,但用电量负增长。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工业增加值增速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已经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二是,实际进行工业增加值核算时,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并不采用这种方法,一般用工业总产值乘以上年度调整后的工业增加值率,然后再剔除价格因素。由此,也引出了工业增加值造假的一个方法,即在工业增加值率上做手脚。事实上,在经济下滑期间,如果按照上年度的工业增加值率来计算当年的工业增加值显然是会虚增的,虽然要把上年度的工业增加值率乘以一个系数进行调整,但如何调整或调整得是否到位存在很大的变通空间。

另外,去年10月份以来,发电量或用电量增速反而大幅超过了工业增加值增速,这也比较蹊跷,至少2006年以来几乎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这同样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关注和解释,即是否工业增加值又出现了低估?如果中国的工业增加值数据有假,那么按照生产法核算的GDP数据也就同样存疑,对中国经济整体运行的判断也将处在盲人摸象状态之下。

尽管工业增加值数据是否有假目前还没有办法定论,但陈全生参事的担忧值得深思。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陈全生参事在演讲中一再强调只代表个人观点,但国务院参事是总理特聘的研究人员,其是可以将个人研究成果直接递交总理审阅的。最近,温家宝总理也表示,国务院参事要独立思考、敢讲真话,可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呢?至少中国的统计数据似乎需要去伪存真。

(本文作者崔宇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yu.cui#dowjones.com与作者联系。)